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從海外華人視角探討台海兩岸統一

2022-08-08 16:21    作者:陳偉之      VIEW:



  日前東盟十國在柬埔寨召開外交部長聯席會議,應邀參加的中國外加部長王毅,故意避開不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見面,更直接取消與日本外交大臣的預約會談;由此可知,中國當局再不對美、日製造的台海危機讓步。

  台灣人常說「開台三、四百年來……」,其實指的是明末鄭成功驅趕荷蘭人之後,漢人開墾、建設台灣以來的歷史。台灣的地名「彰化」、「善化」、「新化」…,都有著馴化原住民的含意;至於地名「左營」、「柳營」、「新營」…,則指的是有駐軍保衛村民的武裝據點。

  走在台灣各大都會經常可以看到路名「延平路」或「成功路」,都是為了紀念鄭成功建設台灣的貢獻;至於「延平郡王祠」、「代天府」、「鄭成功廟」、「東寧宮」,則是奉祀鄭成功靈位的民間信仰中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更是以鄭成功之名建校,以示懷念鄭成功興學教化子民的苦心。

  然而,上列實際由鄭成功父子建設台灣的歷史,逐漸被人民淡忘;偶而作者在街頭看到「代天巡狩」的遊行陣仗,鑼鼓喧天、信眾迤邐,但圍觀人群多不知「代天巡狩」,其實是暗指在清朝治理之下,延平郡王隱身巡視地方的典故。至於「東寧宮」的信眾儘管虔誠捻香祭拜,也多不清楚鄭成功在台灣曾經建置東寧府管轄地方,祈求平安的典故。

  今日居住在台灣的人民,可大致分成四個族群,一是佔比率最大68%的閩南移民後裔,二是佔18%的粵東移民後裔,三是僅佔2%略多的原住民,四是1949年前後追隨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的大陸各省軍民及其後裔,約佔12%。整體而言,今日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早年先民自大陸沿海各省移民台灣的後裔。

  作者稱台灣人是「海外華人」的一支,是因每回前往東南亞各地華人聚居的城鎮,進行田野調查時,彼此都會有著強烈的認同。除了祖先同樣大多來自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之外,他們的民間信仰、生活習俗,以及所使用的方言,幾乎完全一樣。

  史料記載顯示,今日越南中部會安一帶有許多華人是從台灣遷徙過去的,因為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歸順清朝之際,當時許多心懷不滿的明朝遺民紛紛轉移另一個反清據點──越南會安。今日台灣雲林縣境內的西螺、崙背、二崙的「紹安客」,則是自菲律賓「移回」台灣的客家人後裔,他們的祖先是因為逃避西班牙殖民統治殘殺華人,而移居台灣嘉南平原。

  僅舉以上兩個事例,即可得到這樣一個論點:即大陸沿海先民固然大多自家鄉直接移民至東南亞各地,但也有的是先到台灣再轉往東南亞地區,當然也有先到東南亞各地再轉回台灣的移民。

  這群移民海外的華人,彼此間原有極高的互動關係。其實,從西方人的觀點,台灣與東南亞各地一樣,都是華人移民海外的據點,荷蘭殖民台灣初期,即自印尼雅加達聘請華人蘇鳴崗擔任台南地區的captain(頭領),達到「華人治華」的目標。

  比擬台灣人為「海外華人」的一支,有兩個意義:一是希望中國大陸當局懂得從海外華人的視角理解台灣人的心思,制定抓得住台灣人向心的政策;二是希望中國大陸當局藉助台灣強化與東南亞華人的聯繫,好為中國崛起增添助力。

  作者認為中國當局如今致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若能善用台灣與東南亞各國民間或經貿的既有關係,特別是不要傷害那些心繫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東南亞華人,必能化解無謂的阻力,更能有效的實踐海上絲綢之路寄望達成的目標。

  中國當局希望台海兩岸及早和平統一,作者從以上論述建議多自認識「海外華人」屬性下功夫;反之,若單自中國大陸歷朝歷代追求統一大業的傳統信念,以武力迫使台海兩岸完成統一大業,恐怕還要曠日費時。

  這次台海危機,中國接連採取的強硬措施,世界主要國家多已表態支持「一個中國」、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足矣! 相信台灣處於戰爭陰霾之下,海外華人均感嘆息,兩岸又何必再苦苦相逼,讓有心人士暗自竊喜呢!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