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大陸 > 正文

海底「植樹造林」護生態(新知)

2022-07-22 08:40 作者:曹文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閱覽:

  【現象】「今天插下『一棵樹』,未來長成一片『珊瑚海』。」近年來,在我國科研人員的持續努力下,海南省三亞市蜈支洲島海域已種植珊瑚超3萬株,修復海域面積約5萬平方米。得益於珊瑚種植面積的擴大,海底「植樹造林」推動了海洋生態系統持續改善。《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國家標準發布,其中確立了珊瑚礁生態修復的工作流程和技術內容,為進一步提昇修復工作的規範化、系統化水準提供了科學指導。
  【點評】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珍貴的生態系統之一。其覆蓋面積雖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為近30%的海洋物種提供棲息環境,漁業、油氣資源、潛水旅遊等經濟活動也與之息息相關。近20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汙染、過度采挖等原因,珊瑚礁不斷退化。為了保護珊瑚、恢復海洋生態,我國科研團隊長期致力於海底種珊瑚,重建海洋天堂。
  種珊瑚也被喻為海底「植樹造林」。不論在陸地還是海洋,「造林」對調節氣候變化、維繫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保護生物多樣性都具有重要意義。珊瑚種植技術主要包括無性繁育、有性繁殖、人工礁技術等,與陸地上的植樹造林類似的是,都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種植區,但海洋「造林」難度更大。一方面,海洋環境複雜,比如海南常常是颱風正面登陸的「前哨站」,每年7到10月海水活動劇烈,為實際作業帶來不小困難;另一方面,不同海區受環境影響的因素、人為干擾程度以及現有生態系統健康程度不盡相同,這就需要科研團隊在種珊瑚的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設計方案。
  海底「植樹造林」,有賴於種植技術的不斷進步。海南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是海底「植樹造林」大省,科研團隊在反復實踐中不斷完善修復技術。例如,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團隊通過船舶「邊走邊種」的珊瑚苗種「飛播法」、將不鏽鋼珊瑚苗床運用在珊瑚苗的種植上等方式,提高了種植效率。海南大學團隊將「海洋牧場」中的人工魚礁設計與珊瑚礁修復結合起來,研發出珊瑚種植人工礁和黎族船型屋形珊瑚種植礁,開闢了國內在破碎化珊瑚礁修復技術上的新思路。一系列新方法、新技術,推動我國海底「植樹造林」不斷取得新進展,也為世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了智慧和方案。
  人工修復歸根結底只是輔助手段,減少人類活動干擾,才是「養」好海洋生態的關鍵。近年來,我國促進珊瑚礁自然恢復的力度不斷加大。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都對珊瑚礁保護做出了規定。此外,我國還加入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國際公約,劃建了涉及珊瑚礁保護的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級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1個。如今,我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美麗海洋正逐漸成為現實。
  珊瑚礁生長緩慢,要想長出大面積的「海底森林」,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光。推進珊瑚礁保育工作,必須立足長遠、實現人與海洋和諧共生。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完善社會參與機制,提昇公眾的環保意識,讓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定能共同守護好我們的海洋家園。

我們為什麼要「種」珊瑚?(把自然講給你聽)
黃 暉
製圖:陳曉勁

  珊瑚礁生態修復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像植樹造林一樣,將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種安放在合適的海域中,從而促進珊瑚資源快速恢復
  
  「大海退潮了。海面上露出了美麗的珊瑚……牠們一叢一叢,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一篇短文,生動描繪出珊瑚的千姿百態。
  其實,除了好看以外,珊瑚礁對地球和海洋生態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通過自身形成的三維結構減輕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蝕作用;維繫海洋生物多樣性等。此外,珊瑚還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不過,受人類活動、氣候變化以及敵害生物等影響,全球多數珊瑚礁發生了嚴重退化。
  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珊瑚礁生態修復」保持與恢復珊瑚礁資源、扭轉其退化趨勢——我們稱之為「種」珊瑚。
  其實,珊瑚是動物,準確地說,是屬於刺胞動物門下屬的生物。許多小的珊瑚蟲共同聚集形成珊瑚群體,就呈現出了我們所看到的美麗景象。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動物,珊瑚咋還能「種」出來?
  這其實是因為,珊瑚礁生態修復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像植樹造林一樣,將人工培育的珊瑚苗種安放在合適的海域中,從而促進珊瑚資源快速恢復。這其中的講究可多了。
  比如,珊瑚雖說是動物,但除了有性繁殖外,最常用的育苗方式,實際上是造礁石珊瑚的斷枝培植技術,就像植物的斷枝再生——我們常常說「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指柳樹容易用扦插的方式來繁殖。珊瑚也有類似的功能。
  具體操作時,我們將珊瑚切成手指大小的斷枝,經過培育後,就形成了一棵棵嬌小的「幼苗」。等幼苗長到適合移植的大小,再選定水質、溫度、地形等環境條件合適的海域,把牠們固定到自然的珊瑚礁或人工礁體上。培育時,可以在海底釘上架子,上面吊繩,再把珊瑚綁在繩上,形成珊瑚樹;或是拉起網做成浮床,把珊瑚種在浮床上……經過不懈努力,如今,底播珊瑚斷枝成活率較以前已大幅提昇。
  很多時候,我們還需要穿戴潛水裝備在海底操作。比如夜間珊瑚排卵的時候,我們會到海底連續多晚蹲守,獲取珊瑚受精卵;把斷枝固定在人工礁體上,也是全程「潛水式」作業,海水的壓力、海浪造成的搖動以及複雜多變的天氣因素,都是對工作巨大的考驗,需要過硬的技術、體力和超強的耐心。
  儘管「種」珊瑚是專業科研人員和海洋工作者做的事,但我們普通人,也可以通過自身的一些行動配合珊瑚保護。比如,海洋垃圾中有大量的塑膠製品,會對珊瑚、浮游生物、貝類、海鳥和海龜等幾乎所有海洋生物產生危害。我們可以通過減少海洋中的塑膠汙染,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作者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學與珊瑚礁生態學學科組組長,本報記者賀林平採訪整理)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