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生活 > 正文

「霜重見晴天」靠譜嗎?

2020-05-09 20:30 作者:程方潔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閱覽: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耳熟能詳、流傳甚廣的氣象諺語,如「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蜻蜓低飛要下雨」等,牠們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預測天氣變化的經驗性俗語。多數氣象諺語來源於觀察當地天氣現象的經驗總結,僅適用於局地小範圍,但也有一些像「霜重見晴天」這樣的諺語廣泛適用於大部分地區。

要想明白「霜重見晴天」,首先我們要來認識一下「霜」是什麼。霜一般出現在寒冷季節的清晨,室外的草葉上、土塊上看到的一層白色結晶就是「霜」,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下霜」。不過霜不是像雨滴一樣從空中落下來的,它是在近地面層的空氣中形成的。

霜是一種白色冰晶,多形成於夜間。少數情況下,霜會在日落以前太陽斜照的時候形成,它的出現是一種凝華現象。當物體表面的溫度低於物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時,兩者之間就會存在一個溫度差。溫度差主要是由物體表面輻射冷卻造成,較暖的空氣和較冷的物體表面相接觸,空氣就會冷卻,一旦空氣達到水汽飽和狀態,多餘的水汽就會析出。當此時近地表的溫度低於0℃,這些水汽就會變為覆蓋在物體表面的霜。因此,霜的形成往往和夜間的天氣狀況息息相關。

霜大多出現在寒冷季節晴朗、微風或無風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輻射降溫強烈的情況。而雲會妨礙地面物體夜間的輻射冷卻。當天空中有密雲時,地面溫度不容易降低,也就不利於霜的形成。在霜的形成過程中,風也是一大影響因素。假如風力過大,空氣的流動速度很快,那麼接觸冷物體表面的時間也會隨之變短,而且上下層的空氣容易互相混合,不利於溫度降低,從而妨礙霜的形成。因此,微風環境是最適合霜的形成的,此時有空氣緩慢地流過冷物體表面,不斷為霜的形成供應著充足的水汽。

所以說,霜的出現說明當地夜間天氣晴朗,大氣穩定。出現這樣的夜間天氣是因為有冷氣團控制,在冷氣團控制下,未來幾天會持續這樣的好天氣。霜越重,說明冷氣團的威力越大,出現晴天的可能性越高。所以說霜的行成正是晴天的徵兆,「霜重見晴天」的說法便十分靠譜了。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一級教師胡曉豔進行科學性把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程方潔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