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利用和平環境,共享天倫之樂

2023-01-24 19:31 作者:洪丹丹   來源: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   閱覽:

  和平(英文peace)通常指沒有戰爭或沒有其他敵視暴力行為的狀態,也用來形容人的不激動或安靜。維持國家關係之間的和平狀態是絕大多數人或組織的企盼,尤其是類似聯合國(英文the United Nations,簡稱UN)這類國際組織。和平可以是自發性的,也可以是強制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為了防止戰爭的爆發、維護世界永久的和平而努力奮鬥。
  和平是寧靜的,和平是美好的,和平是幸福的;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世界才會美好,國家才會發展,人民才會安寧幸福,孩子們才能快樂無憂長大,所以人人都嚮往和平。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和平的環境,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對內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中國秉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以和為貴的和平理念,使人們享受團聚的歡樂。正如學者周儀榮先生曾經所言:「只有和平,才能共享天倫之樂。」
  和平的內核是倡導仁與善,倡導和而不同,推崇寬容、諒解。反對暴力,反對復仇。那麼對於矛盾如何解決呢?提倡對話,瞭解不同的感受,共同尋求事件發生的真相與解決的途徑。和平的根基是仁愛,也就是說,今天世界各國人民基本上認同非暴力的原則;認同仁愛的原則,相信愛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這是和平力量的基礎,也是人們認可的準則。讓象徵和平的白鴿在全世界自由翱翔,讓象徵和平的橄欖枝拋向四面八方;願和平的旗幟高高飄揚,願和平的陽光洒滿全球。
  在享有「和平學之父」之稱的約翰•加爾通先生看來,和平分為兩種,即「積極的和平」與「消極的和平;其中,「積極的和平」基於積極的合作,「消極的和平」基於簡單的安全,免于自身被攻擊。他認為,當今所要追求的應當是消除了結構性暴力的積極和平。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研究中開始使用這種區分。和平能夠為實現人的自我解放進程不斷創造或提供各種有利條件和和諧的社會環境;作為和平的兩種模式,牠們互為條件、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維護和平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美好願望,而推動建設這樣的世界完全符合全人類的根本利益。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既意味著風險和挑戰,也充滿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世界最終呈現出什麼樣的面貌,既有客觀必然的因素,也同我們的期望和朝著期望的方向所進行的努力密不可分。
  要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各國必須遵循UN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在國內,各國人民都有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在國際上,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權利。各國國內的事情應該由本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人民共同決定。國與國之間應該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事務上倡導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攜手把世界上的各種問題處理好;所以我們只有利用好當前的大環境,才能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
  文/洪丹丹(作者單位: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