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大陸 > 正文

為黑龍江對外開放注入新動能

2023-06-19 09:29 作者:dl001   來源:光明日報   閱覽:

   聚四海賓朋,與世界同頻。6月15日至19日,第三十二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在冰城啟幕。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1個省區市的1400餘家企業帶著新項目、新技術、新產品齊聚哈爾濱,開放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自1990年創辦以來,哈洽會已成功舉辦31屆,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萬中外客商參會參展,累計成交額近3萬億元。為了更好地發揮黑龍江地緣優勢與資源稟賦,聯通世界市場與各國共享中國發展成果,黑龍江省藉助本屆哈洽會為對外開放注入新動能,並向參會各方發出誠摯邀請:共建高水準開放新平台,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集聚傳統優勢產業
   在哈洽會「九珍十八品展區」,布置了林果、林菌、林藥、林下養殖等展臺。長長的木板桌上,整齊擺放著27個白瓷碟,猴頭菇、松茸、靈芝、野生藍莓、白樺汁、黃芪……每個品類都散髮著獨特芬芳。
   「我們在全省範圍內優選具有龍江地域特色的森林食物,帶到哈洽會上,目的就是藉助這一國際平台,讓更多中外客商瞭解、品嘗到黑龍江的寒地優質森林食物,用市場和品牌來推動產業快速發展。」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科研處處長馮磊說。
   在北大荒集團展區內,位於中央的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區域飄來陣陣香氣,裡面圍滿了前來品鑒美食的中外展商與遊客。據展區工作人員介紹,本屆哈洽會集中展現了北大荒集團在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種業攻關、智慧農業、數字農服等領域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果。希望通過哈洽會這一平台,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一流企業的交流合作。
   本屆哈洽會還吸引了一批裝備製造業企業。在中國中鐵集團展區,一座造型獨特的懸掛式空軌列車模型引人注目。「這是中鐵科工集團研製的『新時代號』空軌。該空軌擁有全系統自主知識產權,實現全線無人駕駛。其特點是造價低、占地少、視野廣闊、編組靈活。」展區工作人員李楊告訴記者。
   除中國中鐵外,中國重型汽車、徐工集團等一批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企業集中參展。
  布局四大產業新賽道
   造型新奇的「圖騰椅」、外表炫酷的卡丁車、VR眼鏡……在「設計殿堂」主題展區內,一件件外形獨特的展品與蘊含創意的文創產品使觀展者目不暇接。據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副主任閆實介紹,該展區圍繞創意設計,依託龍粵合作、哈深合作的優勢,全面展現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成就及潛力。
   在數字經濟展區,記者注意到一張長條桌上擺放著多個不同品牌的手機,每個手機的螢幕下端都標註著「安天引擎防護預置」。「安天的威脅檢測引擎目前已為全球超過130萬臺網路設備和網路安全設備、超過30億部智能終端設備提供安全監測能力。2017年後出產的國產手機在出廠前就內置了安天的反病毒引擎。」展區技術人員張鑫磊說,「希望能藉助此次展會,發揮安全監測引擎的共性能力優勢,賦能產業鏈上下游和客戶推動網路安全建設。」
   致力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布局新賽道。黑龍江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和創意設計產業,以此推進產業轉型、動能轉換。
  搭建對外合作平台
   在應急裝備展區中央陳列著聯合飛機集團的六款無人機。其中,兩架紅色涂裝的應急救援無人機吸引了不少觀展者駐足參觀。
   「作為深圳的企業,藉助龍粵合作的橋梁,我們有機會參與到黑龍江大型無人機產業落地項目中。」聯合飛機集團北方客戶中心總經理李君說。
   2017年,黑龍江省與廣東省、哈爾濱市與深圳市開展對口合作,形成了高層定期互訪、各部門緊密聯絡、企業主體和市場化運作等合作機制。近年來,龍粵兩省、深哈兩地對口合作不斷升級加速,產業合作碩果纍纍。今年4月,黑龍江—廣東產業合作與開放交流大會成功舉辦,簽署《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打造深哈產業園合作戰略升級框架協議》,開啟龍粵合作、深哈合作新篇章。
   黑龍江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區位優勢,產業人才和配套企業基礎良好。聯合飛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田剛印表示:「聯合飛機計畫在黑龍江開展大型無人直升機產業落地項目,打造大型無人直升機研究院、民用無人機應用示範基地、有人機無人駕駛改造基地等工程。」
   日本的小家電、韓國的化妝品、泰國的榴蓮、俄羅斯的糖果、巴基斯坦的針織品、法國的紅酒……走進國際展區,琳琅滿目的特色產品讓參展商與觀展者目不暇接。
   本屆哈洽會,國際輻射範圍也得到進一步擴大,展覽結構上,對外經貿合作占比約30%。「金磚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有關國家參與度顯著提昇,哈洽會在鞏固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市場基礎上,輻射範圍向歐洲、美洲地區進一步延伸。
   本屆哈洽會將圍繞產業對接、招商引資、國際合作、旅遊消費等主題,舉辦近50項配套活動,專業採購商超7000家,預計進場專業觀眾將突破20萬人次。(本報見習記者 季雅寧 本報記者 張士英)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