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中華詩詞要在改革中打造中華文化新標識

2023-07-11 08:53 作者:王本倫   來源:中文網   閱覽: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中華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和精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要「要加強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動畫片、出版物等的扶持」,把中華詩詞列在傳統文化應當扶持的首位。可見,中華詩詞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中華詩詞如何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首先要認識中華詩詞的價值。中華詩詞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中華詩詞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時代鴻溝,被不同時代的人所喜歡、所接受,其強大的文化基因可見一斑。因此,中華詩詞的價值是無限的,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獨特的精神標識。
   其次,中華詩詞在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中要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原則。要考慮到時代的差異。從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到元曲、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社會變遷巨大,各個時代的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都不同,特別是現當代,國際文化交流增多,對中華詩詞的傳承發展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語言符號,話語體系。筆者以為現、當代人,將千餘年前的格律詩稱近體詩並不合適,用千餘年前的格律規則來框現在的格律詩更不合適。唐詩就是唐詩。唐格律詩是初唐宮廷詩人在南朝「永明體」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種符合平仄格律的詩體。律詩定型于唐代,是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等人,後由杜甫集其大成。宋朝的文人們稱之為「近體詩」。近體詩是宋人的說法,當今還用宋人的這個說法,與這個時代不搭調。同時,古人的格律規則,也不能作為當今古體詩創作的規則和檢驗標準。今古文化差異巨大。古人在詩詞中的用典,有許多今人不能理解。部分字詞的發音、意思也有了變化,尤其是當代科技的發展,新生大量的語言符號,入詩可能會與格律詩詞的規則產生衝突。這對當代中華詩詞是一個挑戰。要尋找解決的途徑。又比如現在的平水韻、新韻、通韻「三韻」並行,好比「雙軌制」下的市場經濟,這只是過渡期,從長遠看,終究是要並軌的。現在,可以做一些思考和嘗試。
   改革韻體,勢在必行。這並不是輕易否定中華詩詞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弘揚。路都是人走出來的。唐以前,並沒有嚴格的平仄韻律。詩匠們不斷探索,漸漸形成了嚴格平仄韻律的詩。古時的詩人也很智慧,發現近乎苛刻的律詩很束縛手腳。於是,對之進行改革。說白了,就是自圓其說。比如變體,還有對「孤仄」實施「拗救」,其實,這是古時的詩人們為自己打開的另一扇窗。宋詞的路子也一樣,一些變體就是靈活應用的體現。改革韻體是中華詩詞的大事件,肯定會有阻礙。晚清、民國初,剪辮子這樣的事還是一場革命呢。大道至簡。我以為,中華詩詞的改革可以優化一些,不能搞得太複雜。漢字都可以簡化的,為什麼中華詩詞不能?當代的中華詩詞改革是有很大的空間的。比如律詩在遵循押韻、對仗、平仄基本格式的基礎上,對句中固有的平仄,是不是可以適當的靈活一點,寬一點,包容性強一點。對於五言律、七律,後四句可不可以換韻?好比果樹的嫁接一樣,將兩種具有親和力的植物通過嫁接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嫁接符合屬性,換韻意相通。這些都可以嘗試的。筆者在媒體工作多年。早先,報紙不變排版規則,現在一些邊界打破了,感覺不一樣。新聞的概念在互聯網時代也在發生變化。新聞成為一個集成的概念。沒有一層不變的法,規則都是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條條框框久了,容易造成思想僵化。這個時候,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不合時宜的規則,創造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體。
   經典的傳世的詩詞作品無不是在探索與突破中產生的。經典詩詞作品的集合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我們這個時代為什麼不能產生優秀的經典詩詞作品?一是沒有被社會認可的能起領頭作用的大家;二是沒有一批探索的詩詞工匠。三是沒有形成不同流派的有影響力的群體;四是沒有對古人形成的規則敢于突破的勇氣。這些導致當代的詩詞很單調,格式都是古人的,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自己的文化標識。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但10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用唐詩宋詞規則衡量現在的作品,這怎麼可能產生可傳誦經典作品,這個時代的文化符合又怎麼能夠確立?!詩詞創作需要規則,而又不能被規則所束縛。在研究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時,發現一些巨匠們常常會破規則。經典的優秀詩詞通常從破規則中產生的,不破不立不出新出彩。因此,在提煉和展示中華詩詞優秀文化過程中,要應時而變,在變中求新,按照「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精神,在延續中華詩詞的文化根脈中,體現當代現性,人民性,創造性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用當代新體激活一池古水,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融入當代生活,創造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獨特的中華詩詞文化新符號。
   其三,中華詩詞在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中要注重形式多樣化。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中華詩詞傳播的覆蓋率,增強群眾的參與的自覺性。比如舉辦詩詞頌讀活動和表演活動,開展中華詩詞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工廠、進機關、進景區、進碼頭等活動,讓中華詩詞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樣無處不在,讓人民群眾在活動中親近中華詩詞經典,喜歡中華詩詞,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滋養心靈,增強文化自信。二是鼓勵支持各地打造微型中華詩詞主題公園,發揮中華詩詞的教化作用。讓人們在遊玩中禮敬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共同構建文化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認同。三是傳播的手段要新,增強中華詩詞傳播的吸引力。比如搜索引擎、自媒體平台、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音頻視訊、虛擬技術以及詩畫藝術等。四是舉辦各種大賽活動,推動中華詩詞的創作。與傳統節日結合起來,或者與某一件重大活動、重大科技的突破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擴大影響力,讓中華詩詞的根脈在傳承過程中激起浪花,源源不斷。四是中華詩詞與文旅結合,提高中華詩詞傳播的影響力。比如打造唐詩之路,將「中國唐詩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等,都是很好的文旅結合點。
 (作者:王本倫 潛江市委宣傳部)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