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第二語言習得是研究什麼的?

2023-11-03 10:52 作者:李立   來源: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閱覽:

  第二語言習得簡稱為二語習得,通常指母語習得之後的任何其他語言學習。它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兩大方向之一,是一種大有可為的交叉科學,人們從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角度去研究它。有關專家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前景無量。下面簡要談談二語習得的研究問題。
  二語習得的研究對象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系統;二言習得的研究目的是對其語言系統的描寫,對其習得機制的解釋,瞭解人們是怎樣運用第二語言的;二語習得的研究方法是特定描寫法分析和發現學習者的語言系統的規律(如偏誤分析、習得順序、學習策略研究等)。
  無意識的輸入才是習得,有意識的學習叫做學得,習得的效果比學得好。習得是無意識的吸收,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是在真實的語境、交際需求、大量接觸、交流互動過程中自然獲得的語言能力。二語習得沒有捷徑,唯有大量地堅持接觸。
  二語習得研究作為一種交叉科學,大概形成於二十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對學習者的第二語言特徵及其發展變化、學習者學習外語時所具有的共同特徵和個別差異進行描寫,並分析影響二語習得的內外部因素。
  二語習得理論的核心是「內隱知識」和「外顯知識」的區分,它貫穿所有其他的二語習得理論及其應用。語言習得的對象不是文法規則、詞彙,而是語言範例本身,或者說「記憶序列」(memorized sequence);一個序列就是一個記憶組塊(chunk),組塊越大,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負擔越小,處理速度越快。
  早期的二語習得理論是教學法的附庸,為服務提高教學質量而存在;心理語言學家塞林格(L. Selinker)先生在1967年出版的《語言遷移》一書中第一次提出中介語理論,二語習得理論從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領域而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交叉科學。現時的二語習得研究涉及三大領域,即中介語研究,學習者內部因素研究和學習者外部因素研究。
  另一位心理語言學家埃利斯(R. Ellis)先生在1994年撰寫了巨著《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它已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該書系統詳盡,可作為心理語言學領域研究生的教材和二語習得研究者的參考書,並於2000年由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引進出版。
  二十世紀世紀80年代,人們從多個學科角度和理論維度研究了二語習得。現在,該學科的主要理論流派包括系統功能語言學、社會文化理論以及心理學家桑代克(E. L. Thorndike)先生的聯結主義和語言學家、哲學家喬姆斯基(A. N. Chomsky)先生的普遍文法等。
  語言教育家克拉申(S. D. Krashen)先生對二語習得提出過一系列假說。例如1985年在其著作《輸入假說:理論與啟示》中歸納出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等五個系列假說,總稱為輸入假說理論;這一理論被認為是二語習得的研究中論述最全面、影響力最大的理論,但同時也是引起很多爭議的理論。
  在二十一世紀,我國應用語言學蓬勃發展,不少高等院校(尤其外語類高校)都設有二語習得專業的碩士點,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每年俱增。該領域的先驅者是桂詩春和李觀儀二位先生,他們對二語習得的相關概念和理論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於「語言到底是怎樣被學會的」這個問題尚有許多爭論。雖然二語習得理論很多,但是尚無能夠為所有研究者接受的完整解釋;因為該領域是跨學科的,所以這種大一統理論應該不會對近期學術產生重大影響。不過,二語習得還是值得人們關注和研究的。
  文/李立(作者單位: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