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2020年6月28日: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逝世

2020-06-29 22:39   來源:綜合   閱覽:


年轻时的于蓝

2020年6月28日凌晨,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

提起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大家自然聯想到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江姐,很多人把電影《烈火中永生》當成於藍的成名之作,其實不然,確切地說,于藍的成名之作當屬電影《革命家庭》。她在片中扮演的「革命母親」不僅得到廣大觀眾認可,還受到了周恩來總理意味蘊藉的表揚。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 題:別了,于藍;別了,永遠的「江姐」

新華社記者白瀛、翟翔

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新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奠基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首任廠長……27日晚,于藍走完了99年的傳奇人生道路。

「在中國電影界,她風清氣正、德高望重,是一個旗幟性的人物。」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于藍的去世是中國電影界的重大損失。

于藍出生於192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隨家人遷往北平,「七七事變」爆發後萌生了去抗日根據地的念頭。在路上,她曾被日本憲兵隊投入獄中用皮鞭抽打,最終被營救出來。1938年10月抵達延安,開始新的生活。

在延安,喜好藝文的于藍在學習之餘參加各種演出,還成為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的演員。新中國成立後,她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陸續出演了《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等影片。

「她全身心投入創作,把激情注入角色,把這些角色的柔順與堅強刻畫得栩栩如生,用表演為中國革命服務,走進了廣大觀眾的心裡,她的影視形象不可磨滅。」曾拍攝《我的法蘭西歲月》《血戰台兒莊》等影片的國家一級導演翟俊傑向記者追憶說。

而于藍最有影響的銀幕形象莫過於1965年上映的《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

1961年,于藍讀到小說《紅岩》,決心要把這些革命者的故事搬上銀幕,並開始數年的走訪、改編工作,留下了30萬字的採訪筆記。飾演江姐時,她每一次出場都會反復琢磨、實踐、排練,不斷激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她塑造的江姐形象是不可替代的,很多年以來對社會、對青少年成長都有榜樣作用。」尹鴻說。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侯克明表示,于藍從青年時期就追求革命,作為一個學生走進革命隊伍,與江姐的心心相通使得她能從內到外與這一角色高度融合。

「60歲以前,她是新中國最出色的電影演員之一。60歲以後,她領導了整個中國兒童電影的創作生產,為兒童電影作出巨大貢獻。」侯克明向記者追憶說。

1981年,于藍花甲之年時,受命組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任首任廠長,帶領創作了一批代表中國兒童電影藝術最高成就、國際矚目的精品。其中,《四個小夥伴》獲1982年義大利第12屆季福尼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應聲阿哥》獲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兒童故事片獎;《少年彭德懷》獲1986年第6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

侯克明說,于藍90多歲時,還多次參加兒童電影評審,對孩子的關心,對兒童電影事業的關心,貫穿了她的後半生。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曾多次與這位他記憶中「特別慈祥、特別有愛心的老太太」接觸。

「凡事都為別人著想,特別是為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饒曙光追憶說,「帶著對事業的執著和追求、對人生的理解和態度,于藍在百年人生中取得了輝煌事業成就,在國際上為中國電影帶來很大聲譽。」

「她正直、和藹,把表演的角色跟自己的做人非常好地結合在一起。」尹鴻說,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之下,這些年她也特別積極地參與各種公益活動,而且從來不擺架子,也不提條件。

翟俊傑表示,中國電影界應學習於藍對事業的信念、責任、擔當,努力攀登藝術高峰。


【百科人物】

于蓝(1921—2020 ),中国电影演员。原名于佩文。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岫岩镇。九一八事变后,随全家流亡北平,后寄居天津姑母家,并进中学念书,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参加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艺术工作团任演员,先后演出话剧《佃户》、《粮食》、《周子山》、《带枪的人》等。1946年,赴东北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故事片摄制的筹备工作。1949年主演了第一部影片《白衣战士》。1950年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在《翠岗红旗》和《龙须沟》中扮演主要角色,获得好评。1954年入中央戏剧学院深造。60年代,她主演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其中《革命家庭》使她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81年,她积极参与筹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担任了第一任厂长。2020年6月28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晚年于蓝

生平简介

于蓝,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创建奠基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顾问,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离休干部。

192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1938年10月,年仅17岁的于蓝胸怀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信仰,穿越封锁线从北平走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八大队五队、延安女子大学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成为正式专业演员,开始了长达70多年的革命文艺生涯。在鲁艺实验剧团,于蓝先后参加演出了话剧《佃户》、《求婚》、五幕话剧《粮食》、《带枪的人》等带有陕北浓郁地方特色的秧歌剧。1945年在东北文工一团参加了《血泪仇》、《日出》等[[]]舞台剧的演出。1946年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表演艺木生涯。1948年冬,于蓝主演了第一部描写医务工作者在炮火硝烟中锻炼成长的影片《白衣战士》,扮演了女主角——医疗队队长庄毅。该片和于蓝受到全国妇联的嘉奖,邓颖超同志亲自向于蓝颁奖。

1950年3月,于蓝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这是她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1954年于蓝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苏联专家执教的表演干部训练班,系统地学习表演理论。毕业后被留在中央实验话剧院工作,参加了《同甘共苦》、《小市民》、《百丑图》等话剧的演出。在北影工作的30多年,她主演了《龙须沟》、《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等经典影片。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烈士江姐的光辉形象;在影片《革命家庭》中饰演革命母亲周莲,周恩来总理赞扬说:“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该片获得了第二界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61年,于蓝同志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周恩来总理接见于蓝

1981年,于蓝在60岁的时候,欣然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等职务。北京儿影后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儿影厂的创建和发展得到了老革命家邓颖超康克清的关心和支持。于蓝的晚年,全身心致力于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她要为中国儿童拍摄出更多更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电影。她以超出常人的坚韧毅力,战胜了乳腺癌的袭击后,在77岁高龄,又经历了一次因“腰椎滑脱”而做了一次大手术的生死考验。于蓝从 60岁本该退休的年龄又一直干到80岁,2001年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离休。她在担任儿影厂厂长期间,拍摄的《四个小伙伴》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4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应声阿哥》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儿童故事片奖;《少年彭德怀》获1986年第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7年于蓝担任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积极热忱地致力于推动儿童电影的国际交流,1989年创办了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为推广传播中国儿童电影文化倾注了满腔热情。离休后,她继续关注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在她的直接关心下,恢复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品牌,拍摄了儿童励志片《旋风女队》,影片深受儿童喜爱,并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在离休后发挥余热,大力支持中影集团优秀电影文化传承系列工程,积极参加影史纪录项目《口述历史》的拍摄,并为中影集团内部刊物《中影史料》题写刊名。

于蓝不仅是电影艺术家,她还是社会活动家。她是政协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参政议政,就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问题、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电影发展问题、少年儿童教育问题、帮扶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等积极建言献策,她还积极促进两岸电影人的交流,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工作。

于蓝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嘉奖,人民的赞誉。她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相继获得中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广电部“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中国表演艺术学会评选的“百年百位优秀 演员”称号、终身成就“金凤凰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贡献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等众多荣誉。

于蓝在80多年的革命和艺术生涯中,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电影事业,她把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深深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为中国文艺繁荣和发展贡献了毕生全部力量。她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爱党爱国的敬业精神,从人民中吸取艺术营养的精神和在困境、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的精神永远值得中国电影工作者学习。

2020年6月28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