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醫藥養生 > 正文

新生兒黃疸 嚴重恐釀腦損傷意

2020-09-04 13:02 作者:臺南特派記者 李嘉祥   來源:台灣新生報   閱覽:




新生兒黃疸是台灣新生兒常見問題,常造成哺餵母乳的新手媽媽困擾,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王信驊表示,大多數新生兒黃疸為生理過程,孩子慢慢長大後,引起血中膽紅素含量增加的原因會逐漸消除,黃疸也會慢慢消退,但仍有部分新生兒黃疸有造成核黃疸的可能性,爸爸媽媽仍應多留意,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

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王信驊醫師表示,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產生的膽紅素較多,加上代謝能力較不好,膽紅素易高於正常值,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過高時,就會造成眼睛黏膜和膚色變黃。新生兒黃疸發生原因可分為單純生理性黃疸及複雜的病理性黃疸,若輕忽可能會造成腦損傷、發展遲緩、智慧障礙、痙攣甚至死亡等嚴重後遺症,常讓新手爸爸媽媽心慌。

王信驊醫師指出,大部分寶寶的黃疸多屬於生理性黃疸,又可分為哺乳性及母乳性黃疸。哺乳性黃疸約在出生後二至四天開始發生,與奶水攝取量不足及腸肝循環增加有關,奶水量足夠與餵食習慣建立後,會在出生後一週內緩解,不需要特別治療;母乳性黃疸則是因母乳的正常成份影響到膽紅素的代謝而導致,約有三分之一餵哺母乳的寶寶會有超過二週的持續生理性黃疸,很少需要照光治療,通常在出生後七天發生,六至十四天達到高峰,並在一至三個月消退。

王信驊醫師指出,病理性黃疸可能為新生兒溶血性疾病、遺傳性溶血性疾病、感染等所引起,需做進一步檢查與積極治療,若未能及時注意,無法代謝的膽紅素藉由血液循環到頭部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恐造成神經傷害,即膽紅素腦病變「核黃疸」;臨床上多以觀察皮膚變黃的範圍、使用經皮膚非侵入性檢測膽紅素的機器、紮腳跟血檢測膽紅素、抽血檢驗膽紅素數值等方式來觀察膽紅素是否過高。治療標準會因寶寶出生週數、出生體重、出生天數、有無相關黃疸危險因子等因素而有不同。照光療法是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經光化學反應使膽紅素轉變為其它特定的異構物,便可直接由膽汁或尿液排出,也可降低其神經毒性;針對照光治療反應不佳或嚴重黃疸的寶寶,在加強照光治療後,若膽紅素數值仍達到換血標準,則建議進行換血治療。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