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醫藥養生 > 正文

台灣乳癌重建待提升

2020-09-25 10:22 作者:鍾佩芳   來源:台灣新生報   閱覽:


台灣女性每年乳癌發生人數自一九九五年起的二八三八人已增至二○一七年的一萬三九六五人,廿餘年間成長近五倍。二○一七年新增女性癌症患者中,每四位即有一位是乳癌病友。所幸隨台灣醫療技術的進步,乳癌治癒率也大幅提升。然而部分乳癌病友除與疾病奮鬥外,還需面對乳房切除後的重建課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醫師與乳房外科暨癌症中心專任主治醫師張智皓醫師就其門診經驗觀察,台灣乳癌患者重建的比例大致為二到三成,其中因素可能與病友未獲得完善的衛教知識與周遭親友的意見影響有關。就此,兩位醫師也提醒國人在乳癌衛教資訊上,需「圓滿多一點」進一步了解乳癌重建資訊,為健康與自信的人生,掌握更多的主導權。

根據二○一七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患者其治療為切除(包含切除與合併化療、標靶、賀爾蒙藥物)者佔全數乳癌患者的四二‧四%,人數為六七四二人。歐陽賦醫師表示,評估腫瘤大小與癌細胞擴散程度,施予局部或全面切除的治療方式,以目前臨床觀察,切除治療中約有五十%的患者是全部切除,而全切後僅有四十至五十%會回來重建,等於只有約廿五%的切除者進行乳房重建。相較美國與韓國乳房切除後重建比例皆超過五成的情況來比較,台灣乳癌病友重建率則有待加強。

自二千年起,每年乳癌新增人數破萬,以一○六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布的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五十五歲,為十大癌症中僅次甲狀腺癌外最年輕的癌症。乳癌年輕化趨勢,更顯術後重建的需要性。時尚美妝達人崔咪自二○一七年年末在乳房檢查發現為惡性腫瘤。經手術切除過程中發現腫瘤尺寸已達七至八公分,歷經切除與化療,放療後情況獲得穩定。一開始即有乳房重建的想法,但因淋巴有癌細胞擴散的情況,因此在醫師建議下待完成放療後,皮膚恢復穩定再執行,目前已於今年七月底完成。崔咪表示,兩年間多次進出醫院,重建手術代表著身體終於要復原的重要里程,在重生後獲得更圓滿的自己。在手術過程收到許多病友的支持與陪伴,也希望藉由自己的故事,讓所有女性甚至另一半與親友,具備更完整的觀念與資訊,藉由乳房重建手術讓自己圓滿多一點,持續實踐生命中的更多可能。

乳房重建對病友來說,不僅是藉由外觀的恢復,改善生活日常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重啟自信、甚至重拾完整的人生。歐陽賦醫師表示,就復健與術後心理條件的考量下,乳房重建應不分年齡。曾有七十歲的乳癌病友選擇接受乳房重建手術,繼續享受最愛的大眾湯行程,保有精彩人生。近年在政府與相關醫療、基金會、病友團體單位推廣下,國人對乳癌衛教、乳癌篩檢資訊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乳癌重建的相關資訊則相對陌生,期待國人能有更完整的衛教知識,支持親友在癌後重拾自信圓滿人生。

目前乳癌重建,以植入矽膠義乳占多數,應選擇有台灣TFDA許可認證的。醫師表示,以專業醫療角度建議,如條件許可,選擇重建乳房不僅外觀較常人無異,更完善日後生活的便利性與自信心。重建若要更普及,醫師呼籲民眾日常須留意乳房重建的資訊,在面臨疾病時能與醫師共同討論、共享決策適切的方案。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