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人類的語言:起源、演化與展望

2020-09-29 11:18 作者:鄭麗莎      閱覽:


通天塔(圖片源自網路)

在《舊約聖經》裡面有一個章節叫「創世紀」,這個「創世紀」裡面的第11章第5行到第7行有記載,說這個世界原先都說同一種語言,所以當時全世界的人民都很團結。他們要建一個高塔(即「通天塔」),這個高塔的高度能一直通到天頂上;結果上帝怒了,於是就讓人類的語言變得五花八門,人與人之間就互相聽不懂說什麼了,也就不再建塔了。根據聖經記載,上帝懲罰人類之前,人們都說同一種語言——希伯來語。

上述只是眾多關於語言起源傳說中的一個,而現實是,一艘荷蘭商船于西元1600年路經馬達加斯加前往印尼時意外發現,印尼的馬來語與他們途經的馬達加斯加的土著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而兩地相距遙遠。水手們並不知道,自己無意中的這個發現,竟然觸碰到了語言(Language)的核心秘密——起源與演化。400多年來,一代一代的專家學者,尤其是語言學家追隨著這個秘密,開始了偉大而艱巨的探究歷程。

1786年,英國東方學家、語言學家威廉·瓊斯爵士通過對比研究關注到:義大利語、凱爾特語、日耳曼語以及波羅的語、斯拉夫語,與遠在亞洲的印度雅利安語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之處,會不會這些語言有同一個源頭?他提出了自己大膽的假設——這些廣泛分布在歐洲和印度的語言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個假設被稱為「印歐語系假說」。印歐語系是當今世界九大語系中最大的語系,約占世界人口的42%。

印歐語系假說讓語言學家們開始嘗試著對比、分析這些有著共同關係的語言之間的親疏遠近。1861年,德國語言學家奧古斯特·施萊赫爾教授在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啟發下,推導出語言也有著類似生物進化的過程,並給印歐語系畫出了一棵「譜系樹」。在這棵語言的譜系樹上,原始的「印歐語」處於最底端,是「樹榦」,這個樹榦分出兩個「樹枝」,一枝是「斯拉夫-日耳曼語支」,另一枝是「希臘-義大利-凱爾特-雅利安語支」,這兩個「樹枝」再分別分出眾多「小樹杈」,如日耳曼語、立陶宛語、斯拉夫語、凱爾特語、義大利語、希臘語、伊朗語、印地語、英語、德語等。

從19世紀下葉開始,語言學家們逐步發現,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度——中國的語言也能像其他語系一樣,描繪出一棵「譜系樹」。在這棵譜系樹上,漢語、藏語、緬語等有著親緣關係,語言學者們提出了「漢藏語系」的假設,這個假設被稱為「漢藏語系假說」。如果漢語真的和藏語、緬語有同源關係,那麼牠們來自何方,又是如何分化而成的呢?儘管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語言學家們大致能夠接受漢藏語系假說,但其間的分歧依然很大。目前漢藏語系母語人口近20億,約占世界人口的1/4,僅次于印歐語系。

語言的起源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各種的假設都沒有實證做輔佐,相關的發展也沒有直接的歷史痕跡。從18世紀到19世紀中葉,語言起源問題居然成為哲學和宗教學探究的熱門課題。為了使「語言的起源和演化問題」消失,一些進化論者選擇了不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巴黎語言學協會於1866年發布禁令,要求停止任何與語言起源和演化有關的討論。由此可見,語言的起源問題難度非常大。從20世紀30年代起,考古學家、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心理學家、統計學家和計算機專家等,開始進入語言學家們放棄的學術領域,並取得了一些具有科學意義的進展。事實上,即使在21世紀,語言的起源仍然是進化理論中最重要的障礙之一。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對語言的起源興趣濃厚,並提出了多種多樣的解釋。語言的起源是迄今為止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話題,關於語言在何時何地起源有很多假設,這些假設的數量幾乎與此領域中學者的數量一樣多。另外,語言起源的其他學說包括神授說、手勢說、感嘆說、摹聲說、勞動說、契約說、突變說、漸變說、本能說等依然是「空中樓閣」,探究簡直「原地踏步」,完全看不到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可以說,人類語言的起源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差不多,我們也只是探討和猜測,沒有最終的結論。

語言是人類社會中功能強大的一種技能,通過一些特定的編碼符號,將你的想法傳達給他人,同時通過這種編碼符號瞭解別人的想法。語言還是連結和溝通過去、現在和未來資訊的強大工具,還可以通過語言,將各種想法有條不紊地組織起來,通過語言來實施某些行動,說服、誘導甚至是欺騙他人。如今,全世界這種特定編碼的語言大約有7000多種。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有語言的存在,所有的語言都擁有全方位溝通人類經驗和體驗的功能,沒有哪一種語言比任何其他語言「更好」或「更優越」。研究人類進化的科學家認為,20萬年前,當現代智人在非洲崛起時,可能已經有語言存在了。不過,人類語言是如何演化成7000多種語言的,這一直是個謎團。

直到最近100多年,由於現代科學的興起,語言學才被用來與其他學科進行類比分析,但有關語言起源的種種假設卻總是撲朔迷離。而近年來,分子人類學者們有關人群遷徙和分化的分析,似乎正在接近這個謎底的答案。單一生成也是母語理論支持者的偏好,與非洲之外的理論相關。基於今天所說的大量語言以及早期祖先的位置多樣性,多元理論家反對這種單一的起源。由於學者尚未提供第一個口語單詞的具體證據,因此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哪種理論是正確的。

20世紀8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支持起了「非洲單一起源說」,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將人類的起源看作是一部由美國遺傳學家斯賓塞·韋爾斯博士編著的《出非洲記:人類祖先的遷徙史詩》。通過基因研究以及統計分析,科學家們認為絕大部分非洲之外的現代人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那就是非洲。據說大約在5萬年前,人類生活的地點集中在非洲,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人離開了非洲,漂洋過海,來到現在所居住的地方,形成了現在的人類分布體系。如果人類的起源在非洲,那麼人類語言的起點很可能也在非洲。在到達世界各地之後,人們根據當地不同的生活環境的變化,產生了自己的語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進化出自己的文明。

前不久,紐西蘭心理學家昆廷·阿特金森博士研究稱,人類語言可能全部起源於非洲西南部地區,時間大約在15萬年前洞穴藝術開始階段。這種判斷的依據是非洲各地方言往往含有的音素較多,而南美洲和太平洋熱帶島嶼上的語言所含音素較少;一些非洲方言音素超過100個,而夏威夷當地土語音素僅13個,英語的音素46個。阿特金森博士認為,一種語言離非洲越遠,它所使用的音素就越少。他還認為,音素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分布規律類似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人類語言起源於非洲的有力證據。

中國科學家周海中教授在接受主流媒體採訪時曾經指出:解決語言演化問題的難度不亞於破解物種演化之謎的難度;語言演化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是一種自然現象,還是人類心智發展和歷史文化演變的結果;由於語言的起源與變化有其內在的原因和外界的影響,從而增加了語言演化問題的複雜性。他的這一學術觀點道出了語言演化問題的複雜性和解決這一問題的艱巨性,為廣大語言探索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迪,也為人們指明瞭今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言語(Speech)是人類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所以理解言語的起源能引發對語言更深刻的認識。近60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由於喉頭的下降而導致的聲道延長是言語出現的第一步。由於這一特徵在解剖學上被認為是現代智人所獨有的,該理論將語言的發展限制在過去20萬年。但有一研究團隊最近證明,至少在2000萬年前,早期人類就可以發出對比元音,作為言語的基礎。該團隊主要研究者、法國科學家路易斯·波伊博士表示,語言是一種神秘的特性,是人類物種的基本特徵和獨特之處;瞭解它在進化過程中是如何出現的,與瞭解我們這個物種如何出現以及世界的起源一樣重要。

語言的起源與演化謎題至今尚未破解,仍屬於科學上的千古之謎;哲學與宗教學都可以直接以猜想言之鑿鑿,但科學作出判斷需要證據,可惜我們尚未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語言到底是如何起源又如何演化的,當然追求未知謎題的過程才是人類文明得以進化的根本,而對語言謎題的探索同時也可能有助於認識人類自我,還可能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語言的發展變化始終和人類社會及其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社會變革、文化進步與科技發展,制約著人類語言的發展。自從20世紀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大進步,人類語言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人類的自然語言出現了多種世界性語言並存的局面,同時人工語言,尤其是計算機語言也有了長足的發展。21世紀人類語言將朝著一種相對集中的幾種世界性語言並存的趨勢發展;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但在不久的將來,漢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很可能也作為世界性語言。

語言只是給人類的交流提供了橋梁而已,文化、歷史、音樂、繪畫等等都可以作為交流的媒介。人類通過跨領域的學習,使得現在使用的語言也開始慢慢的融入了不同元素。漢語裡有了英語音譯,英語裡融入了漢語元素,漢語、英語、法語、俄語、日語等不同的特色口語不斷地出現在不同膚色人的生活之中。但是到了科技迅猛發展的現在,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交流變的零時差,在交流中不同語言交流的障礙也越來越小;或許在未來世界的發展會帶來語言大融合,從而使其成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際工具。

文/鄭麗莎(作者單位: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文學院)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