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浙博推出跨年大展 紅山良渚文物薈萃一堂

2021-12-22 08:48 作者:方彭依夢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閱覽:

  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一北一南,均以其精美的玉器、分明的等級制度、完善的農業和手工業體系,彰顯著那個時代人類文明所能達到的高度。
  在浙江省博物館近日開幕的「玉·見——紅山·良渚文化展」上,來自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美玉、彩陶等交相輝映,展現中華文明早期先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信仰。
  此次展覽由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博物館、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赤峰博物館承辦。這是繼今年初在赤峰博物館舉辦「雙璧同輝——紅山·良渚文化展」後,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再次相遇。
  「展覽精選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文物262件(組),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7件(組)。許多紅山文化文物是首次離開赤峰來到杭州展出,部分鮮少露面的良渚文化文物也在展覽中與觀眾見面。」此次展覽執行策展人岳晨晨說,展廳里的立面、展板採用紅色系和綠色系將紅山文化文物與良渚文化文物區分開來,讓觀眾能夠清晰直觀地對比觀展。同時,通過場景再現、多媒體展示及互動設備等,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
  展覽分為「文明之光」「敬神娛人」「人居其地」「珠環玉繞」4個單元。走進第一單元「文明之光」,紅山文化玉斧、良渚文化玉鉞等文物映入眼簾。考古發現表明,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階段,社會生產力提高,社會階級分化,文明的曙光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紅山文化的壇、廟、冢,良渚文化的古城、水利設施,都是文明之光最好的實證。
  第二單元「敬神娛人」主要展示與祭祀有關的文物。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祭壇,通過祭壇遺址及相關遺存可以瞭解當時的社會制度和先民們的原始信仰。除祭壇外,還發現了大量動物形器,這些器物寄託了先民們對動物某些能力的崇拜,也體現了獨特的審美意識。展廳里,獨具特色的紅山文化黃玉C形龍,象徵天地貫通的良渚玉琮,造型生動的玉鳥、玉鴞等,帶領觀眾走近先民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從考古學資料來看,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有著發達的農業,先民們已經過上穩定的定居生活,專一、固定的手工業加工場所開始出現,進一步促進了社會分工和階級分化。「人居其地」單元展出的石磨盤石磨棒、繪花瓣斜線紋彩陶缽、黑陶壺等文物,反映了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水準。
  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先民們就把石、骨、牙或貝殼做成簡單的飾品,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更加精美的玉石裝飾品出現了。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制玉業分工明確、技藝精湛,是新石器時代制玉工藝的集大成者。「珠環玉繞」單元集中展示了造型多樣、製作精美的玉石裝飾品,如玉玦、龍首紋玉璜、玉墜、玉鐲等。這些玉石裝飾品是先民們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也折射出等級制度與貧富差異。
  今年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週年,岳晨晨表示,此次展覽一方面是對百年考古歷程的致敬,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紅山和良渚這兩個典型文化的對照展示,讓觀眾對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一體格局有所瞭解,引起觀眾對文明起源時期人類社會共性的思考,從而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據悉,展覽將展至2022年3月13日。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