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唐詩詩意畫》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022-01-09 10:24 作者:策劃/記者王輝丹   來源:台灣新生報   閱覽:


▲書法作者:蔣志鑫,號蠻牛、元鶴、藝名黃土魂、頑石。一九四九年生於甘肅平涼。一九七四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一九八三年在北京畫院進修,師承王文芳、賈又福、周韶華導師,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法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員,亞洲書法家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絕句》。是作者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所作,描寫住所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作背景

 作品體裁為七言絕句,大約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七六四年)春。唐肅宗寶應元年(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臺縣)。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首即景小詩。

詩詞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逐句釋義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枝間鳴叫,一行白鷺向湛藍的高空里飛翔。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萬里之外東吳(三國時吳國。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開來的船。

作品賞析

 《絕句》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白鷺向藍天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此外,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後二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嶺雪山。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作者的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牠們來自「東吳」。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

 四句詩一句一景,描繪出四幅圖景,分開來如四扇條屏,合在一起又組成一幅生動優美的風景畫。

詩歌常識

 七言絕句,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杜甫簡介

 唐朝詩人(七一二至七七○年)。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審言之孫。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後寓居長安近十年。及安祿山軍陷長安,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築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逝於湘江途中。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有約一千五百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全唐詩》編其詩十九卷。(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二)


詩文注釋、賞析:海晗,民主人士、學者,著有《古詩詞經典名句賞析》《漢字概說》《成語概說》等著作和文章。
欄目策劃、採編:王輝丹,台灣新生報記者、大陸新聞召集人、港澳台美協理事、台灣國際身心靈研究發展學會理事;《中華成語典故學習詞典-習近平用典釋義與溯源》臺灣主編。

 

台灣新生報2022年1月9日第十版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