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文化 > 正文

《國際歌》中的「英特納雄耐爾」,由他首次翻譯

2022-02-08 09:07 作者:dl001   來源:新華社   閱覽:

  他主持召開了「八七會議」,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重要貢獻;他將《國際歌》翻譯成中文,傳唱至今;他學識淵博、筆耕不輟,留下了500多萬字的著作、文章和譯作。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就是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出生於江蘇常州
他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
1920年,應北京《晨報》之聘
瞿秋白赴蘇俄採訪
因肺病日益嚴重
他住院治療時趴在枕頭上寫作
他說「我一天不讀,一天不『想』,
就心上不舒泰。」
多年如一日的勤學苦讀
使其積蓄了深厚的理論和文學修養
 

瞿秋白像。新華社發
 
1921年5月,瞿秋白加入聯共(布)黨組織
他熱情謳歌十月革命
將《國際歌》翻譯成中文
並創造性地將法文「國際」一詞
改用音譯「英特納雄耐爾」
在我國廣泛流傳
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首戰歌
1922年2月,瞿秋白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由於我黨在成立初期
亟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國後
擔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編
他夜以繼日,辛勤筆耕
編譯多部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
並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國情
考察中國社會狀況
論證中國革命問題
撰寫發表大量政論文章
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開創性貢獻
1925年1月,在黨的四大上
瞿秋白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
在黨的五大、六大上
他均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
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
瞿秋白主持召開「八七會議」
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重要貢獻
會後他擔任了
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主席
主持黨中央工作
1931年1月
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迫害
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
他到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
在這個時期他創作和翻譯了
一大批藝文理論和文學作品
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藝文理論
積極指導、推動左翼文化運動發展
開闢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道路
成為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瞿秋白對朋友講:
「我們做一個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
起碼要懂得中國的文學、史學、哲學。」
基於這一認識
他刻苦攻讀文史哲等社科文化知識
汲取儘可能多的精神營養豐富自己
瞿秋白強調
寫文章要「向大眾說人話,
寫出來的東西也要念出來像人話
——中國人的話」
在主持《嚮導》《熱血日報》等黨報工作時
瞿秋白特別注意報刊文風的通俗樸實
文章說理生動形象,語言犀利簡潔
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真正讓普通群眾能讀、能聽、能說
 
1934年2月
瞿秋白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
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等職
中央紅軍長征後
他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
1935年2月
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國民黨軍逮捕
1935年6月18日
他一路慷慨演說,唱著《國際歌》
坦然走向刑場
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
微笑著向劊子手點頭道:
「此地甚好!開槍吧!」
而後飲彈洒血,從容就義
時年36歲
「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
瞿秋白的一生雖然短暫
但他始終忠誠於黨的事業
他嘔心瀝血,勤奮耕耘
廣泛涉獵政治、哲學、翻譯、
文學、藝術和史學等諸多領域
他留下了500多萬字的著作、文章和譯作
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高度讚揚瞿秋白:
「他的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
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
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
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