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際 > 正文

冷戰後的北約角色之三:打開俄烏衝突「潘多拉魔盒」的黑手

2022-04-28 08:44 作者:高歌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閱覽:

  近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烏克蘭危機可能導致多達17億人口陷入貧困和飢餓,影響波及全球五分之一以上人口。
  打開俄烏衝突的「潘多拉魔盒」,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難辭其咎。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向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承諾「北約將不會嚮東擴張哪怕是一英寸」。然而此後,美國主導的北約背信棄義五次東擴,北約成員國從16個增至30個,嚮東推進1000多公里,直抵俄羅斯邊境,一步步將俄羅斯逼到牆角。
  早在1997年,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喬治·凱南曾警告,北約繼續東擴將是整個後冷戰時代美國政策中最致命的錯誤。這一論斷如今已經應驗。烏克蘭危機給世界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深重影響。但北約依然固守冷戰思維,拱火澆油,製造分裂對抗。
  關閉「潘多拉魔盒」的鑰匙在美國和北約手中。面對如今的烏克蘭危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應該反思和檢討,並承擔責任。

冷戰後的北約角色之一: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打手」
 
  隨著冷戰結束,北約已沒有任何繼續存在的理由,但這個「幽靈」並未像華約一樣解體,反而徹頭徹尾地淪為美國謀求建立單極世界的頭號「打手」,成為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
  從持續東擴到挑動俄烏衝突,美國推動北約採取的種種做法不僅不斷打壓俄羅斯,同時也在加深俄歐對立,繼而強化歐洲對美國的依賴。每一步看似無關的行為,背後的邏輯都是通過製造「可控混亂」來維繫美國的全球霸權。這樣的手段美國已經輕車熟路,從其發動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戰爭的軌跡中清晰可見。北約一次次甘當美國的「打手」,支持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空襲利比亞……一場場打著「和平」「民主」「人權」幌子的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
  烏克蘭危機再次表明,美國霸權是世界戰端四起的主要「導火索」,是全球最大的「動盪源」。

冷戰後的北約角色之二:製造國際衝突對抗的「癌細胞」
 
  西班牙《起義報》日前指出,「北約永不滿足的目標,是所有這些衝突的根源和癌細胞」。冷戰結束三十多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美國第一」「西方至上」為利益導向,在世界範圍內不斷掀起衝突和戰爭的波瀾,讓動盪與不安始終困擾著國際社會。
  為建立「一超獨霸」的單級世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南聯盟進行轟炸,用飛彈野蠻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並且不惜對主權國家發動一系列戰爭,造成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家數以千萬計的難民流離失所。為謀取地緣政治私利,北約在世界範圍內不斷策動「顏色革命」,只待火中取栗,亂中漁利。對俄羅斯、朝鮮、伊朗、委內瑞拉等「不聽話」的國家,北約動輒揮舞單邊制裁大棒,濫用長臂管轄,進行政治、經濟、科技等全方位制裁。
  以意識形態劃線,拉幫結夥,窮兵黷武,北約這個冷戰遺毒是國際社會的「壞蛋」。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