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中國聲谷」開啟「智能之門」 ——來自合肥的調查

2021-08-04 08:22    作者:本報記者  朱思雄  冉永平  陸婭楠  李心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VIEW:




  在科大訊飛AI學習機新品體驗區,講解員正在介紹產品功能。
  資料圖片
  翻開被稱為「中國聲谷」的安徽合肥市智能語音集群2020年成績單,集群入駐企業達1024戶,實現營業收入1060億元。歷經8年多發展,「中國聲谷」完成「雙千」目標。
  論體量,「中國聲谷」實在「小」,論地位,它卻入選第一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中國聲谷」憑什麼成為智能語音先進製造業集群?記者走進安徽合肥市進行了實地調查。
  智能產品不斷湧現
  每棟樓都隱藏著「最強大腦」,高效服務遠隔千山萬水的用戶
  走進安徽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只見自助挂號機前排起長隊,就診者用手對著空氣「點點點」,設備隨即「吐」出挂號單。
  這臺設備叫無接觸自助挂號機,由東超科技研發,採用了可交互全息空中成像技術,讓就診者不需要觸屏、不需要按鍵,直接用手在空中「比劃」,就能完成挂號、繳費等操作。
  鏡頭轉向安徽淮南市壽縣三覺鎮中心衛生院,董埠村村民權循芝正在看病。
  「頭暈一個多星期了,右腿也沒有力氣,大夫您幫忙瞧瞧……」經過一番詢問,值班醫生余中平初步診斷權循芝為「腦供血不足」。可是,當余中平在病例系統內填入權循芝的以往病症和當前病兆後,係統卻跳出紅色提示框:「懷疑患者為『腦梗死』,建議CT檢查。」余中平連忙安排CT檢查,結果顯示,權循芝果然患有「腦梗死」。
  這個避免誤診的系統是科大訊飛研發的「智醫助理」。2017年,「智醫助理」就以456分通過了國家臨床執業醫師筆試測試,成績超過了96.3%的人類考生,是一名妥妥的「學霸」。如今,「智醫助理」已在國內200個區縣進行輔助接診,幫助3萬餘家基層醫療機構的5萬名基層醫生,日均提供超40萬條輔助診斷建議,惠及5000萬名患者。
  在距離淮南市70公里左右的合肥市220千伏遊樂變電站,自動預警系統在幫大忙:「請注意!88、89號蓄電池電壓異常!」「28分貝,419開關櫃內超音波局放數值超標!」……
  這個變電站「全科醫生」,由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共建單位共同研發%2C像人類一樣擁有自己的視覺、嗅覺和聽覺。
  它的「眼睛」是一系列感知型攝像機和巡檢機器人,可不間斷查看變電站的各類情況;它的「鼻子」是各類傳感器,能靈敏地探測到17種有害氣體;它的「耳朵」是智能聲紋設備,通過聲紋識別技術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態,不僅如此,它還配備了類腦邊緣盒子,相當于擁有「大腦」,可以將所有的資訊進行實時處理,精准定位故障,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據介紹,合肥供電公司計畫在年內完成城區123座變電站「全科醫生」全覆蓋,以提昇城市供電可靠性。
  東超科技、科大訊飛、中科類腦,這些企業都有個共同的「家」——「中國聲谷」。而這裡出品的智能產品不僅限於醫用、工業用,也服務于個人消費。「我想買明天從上海到北京的高鐵票。」按住咪鼠滑鼠的語音鍵說話,瀏覽器即可自動打開相關頁面,讓你輕鬆買到車票。戴上華米智能手錶,測血氧、心率,還能監測睡眠,離線支付。
  從最底層的算法、算力,到應用的開發,再到維護數據、網路安全的軟硬體,「中國聲谷」里每一棟不顯眼的小樓,都藏著一顆甚至幾顆「最強大腦」,高效服務遠隔千山萬水的用戶。作為我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中國聲谷」已服務電力、物流、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各領域,助力人工智慧產品連接千城百業,走入千家萬戶。
  「大創客」帶動「小創客」
  由一個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一個產業,進而壯大為一個生態
  回顧「中國聲谷」的發展歷程,其成立、萌芽、壯大都離不開一家企業——科大訊飛。可以說,這是由一個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一個產業,進而壯大為一個生態的集群。
  ——「大創客」孵化「小創客」,智能語音產業生根發芽。
  20多年前,從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後,劉慶峰帶領十幾名年輕人創辦科大訊飛,一頭扎進語音技術的開發中。隨著企業的成長,劉慶峰意識到,只有開放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形成產業鏈與生態體系,才能夠生生不息。於是,2010年科大訊飛正式建立了語音開放平台。
  平台的建立讓科大訊飛的不少員工燃起了創業熱情。「訊飛平台上有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多種人工智慧相關技術,我迫切希望能把這些技術轉化為產品。」2015年,80後馮海洪從訊飛辭職,創辦了咪鼠科技,並一舉獲得了老僱主科大訊飛的投資,一路快速成長。截至目前,訊飛人工智慧生態已扶持企業達4000家,平台孵化企業150家,戰略投資近80家企業。
  ——「領頭雁」引來「遠方客」,智能語音產業成長壯大。
  「我們是被科大訊飛吸引來的。」安徽聲訊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虞焰興說,2014年他帶領的團隊獲得「訊飛杯」全國智能語音應用開發者大賽二等獎,並以此為契機入駐「中國聲谷」。如今,解放雙手的會議速記機、護眼伴讀的智能語音閱讀檯燈、直接喊「拍照」就可掃描的智能語音高拍儀……聲訊資訊的產品已涉及多個領域。
  像虞焰興那樣的創業者還有很多。截至目前,科大訊飛開放平台聚集超過219萬個開發者團隊,開放434項平台能力,總應用數超115萬。「中國聲谷」的智能語音產業也已經成為全國龍頭,產值占該產業全國總產值的44.2%,其基於智能語音技術的智慧辦公、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行業應用產品在國內市場份額達70%。
  ——「一業精」換來「百業通」,智能語音開啟智能產業的大門。
  陪伴科大訊飛的成長,中國科技大學在2012年專門成立了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研院),聚焦創新成果轉化,致力於成為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基地。
  中科類腦就是一家依託中科大成長起來的人工智慧企業。其推出的類腦智能開放平台,匯聚了180項全球領先的工程算法及150項高價值數據集,以降低人工智慧學習使用門檻、提高開發效率。
  中科類腦董事長劉海峰形象地作了一個比喻:「平台就像是一個廚房,基礎算力是廚灶,海量數據是素材,機器學習算法是調料,開發者是廚師。只要進入廚房,所有材料都是齊全的,廚師都能輕鬆使用,從而大幅提高開發效率。」
  從單一的智能語音產業拓展至人工智慧全領域,一個人工智慧創新生態已然形成,「中國聲谷」的發展風生水起。在消費品領域,華米科技自有品牌智能手環出貨量位居全球第四;在網路安全領域,新華三連續4年占據網路管理軟體市場份額第一;在智慧城市領域,安徽航天資訊的「智慧稅務」辦事大廳即將對外開放。合肥在「2020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排名全國第四、全球第四十七,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的重要陣地。
  政策支持力度大
  搭平台、設基金、聚人才,讓集群企業展現活力
  6位創始人房產全部抵押,所借貸款卻只夠發工資;房產被抵押後,連小貸公司都不願意放貸。誰能想到,這是上市公司華米科技2013年遇到的窘境。
  「特別感謝合肥政府部門,利用信用擔保的方式幫我們獲得幾百萬元的銀行貸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華米科技副總裁章曉軍說,雖然這筆貸款的數額遠遠比不上後來投資機構給予華米的投資額,但這次「雪中送炭」華米永不忘記,「我們壯大了,但不會離開合肥」。
  先進製造業集群的培育成長,離不開「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形成合力。「十四五」時期,「中國聲谷」營業收入要實現5000億元,這股合力還要更大、更穩、更可持續。
  設基金,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從成立之初起,「中國聲谷」就積極利用產業資金撬動集群發展。2018年12月,總規模達50億元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基金正式設立,全面配套「中國聲谷」建設。目前,產業發展基金首期10億元已全部出資到位,已完成投資7.33億元,二期基金正在籌備中。
  此外,「中國聲谷」還與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推出「中國聲谷信用貸」,讓集群企業可以更便捷、更高額度地獲得銀行貸款,降低融資成本。截至2020年底,該信用貸累計放貸額已超10億元。「我們希望通過搭建園區金融服務體系,更好挖掘具有成長性的項目,引入有競爭力的外部項目,從而全面推動集群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合肥高新區聲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中心理事長祁東風說。
  搭平台,產業發展釋放新活力。
  對初創型企業而言,開拓市場、製造樣品往往都是難題。祁東風介紹,「中國聲谷」投資建設了製造中心,為集群企業提供產品設計、智能裝配、3D打樣、檢測檢驗等服務,解決企業產品試製「南下北上」難題,又以集群名義開設線下體驗店、線上旗艦店,為企業打通銷售管道。
  「在『聲谷』創業,只要你能想出來,我們就幫你做出來、賣出去。」祁東風說。
  聚人才,產業發展有底氣。
  在「中國聲谷」,不少明星企業的創始人都來自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先研院就已孵化企業271家,累計申請專利超200項。可以說,高校是「中國聲谷」的人才寶庫。
  四維圖新就是奔著「人才」二字來到合肥的。「合肥人才類型結構全面、人才儲備豐富,非常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合肥四維圖新總經理宋鐵輝說。
  「『中國聲谷』的發展,為城市儲備了多方位、高質量的複合型人才,這是集群發展的一大收穫,也是集群未來發展的基礎。」合肥市經信局副局長潘若愚介紹,為了吸引更多人才,「中國聲谷」也在加快創新平台的建設。截至2020年底,已建有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1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2家,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30家,並正在積極爭創智能語音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讓更多高校畢業生留在合肥,吸引更多軟體工程師扎根合肥,『中國聲谷』才能始終『先聲奪人』。」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