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社會 >

粵港高校聯盟 大灣區發展新動力

2020-05-02 22:18      來源: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   VIEW:



香港公開大學正式與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圖片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據大公報報道,香港公開大學上月22日與肇慶市人民政府、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大灣區經濟發展潛力強勁,然而中高端人才短缺或成為崛起的阻礙因素。隨著本港多間大學相繼進駐內地,大灣區高校不再「單打獨鬥」。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本港大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分校,一方面本地教育發展機會有限,與大灣區高校聯盟可激發香港潛質;也可以把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和師資力量分享延伸到內地,打造高質素的人才基地;同時呼籲當局儘快細化完善配套制度設計,例如學分學歷認可和教師聘任協商。

公開大學終於落戶內地,校方表示,預計五月中旬向國家教育部正式提交申請,至於動工、開校日期等細節待正式批准後才決定。公大校董會主席黃奕鑒稱:「在內地辦學,可進一步發揮公大的優勢,同時促進優勢互補,加強兩地科研、教育的協作,以及推進學生的交流學習。」校長黃玉山教授則認為,在內地設立分校,不但能夠為國家的人才發展注入新動力,亦帶領公大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紓解大灣區人才短缺問題

港校與內地高校合作辦學已成為趨勢,且歷史已久。現時浸大、港大和中大在灣區分校皆落成,科大(廣州)分校則于去年九月動工,首期工程預計2022年年中完成。此外,城大、理大在東莞和佛山的分校亦即將上馬。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是第一所內地和香港高等教育界聯合創辦的大學,創建於2005年。就讀大三的Karry認為,UIC的教學體制比內地學校更加創新,包括全人教育和國際人才培養,能讓學生的思想更開放一些。她又說:「很喜歡和老師們相處時的平等感覺。」曾任UIC新聞系副教授、現為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的資深傳媒人張少威認為,港校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分校,可對希望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內地學子,提供更多選擇,比起回家鄉「搵食」,蓬勃發展的大灣區更像個「築夢空間」。「學生畢業後也更傾向在大灣區發展,進而紓解大灣區人才短缺問題」。

繼UIC後,香港中文大學亦在2014年於深圳設立分校。校長徐揚生介紹道,深圳分校引進中大成熟的管理機制和嚴格的學術體系,「但師資、學生完全是獨立的,實習和就業也更多分布在大灣區不同地方」。

徐揚生解釋在內地辦學的理念:「要辦的是一所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大學。如果一個人不瞭解自己的歷史和傳統的話,怎麼走向世界?」中大深圳分校的18屆學生家長佳媽認為,比起內地高校,深圳的學生源、學風和師資都很有吸引力,學位證書也跟中大一樣;另外,「有語言優勢,對以後繼續求學和就業都是很好的幫助」。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在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本地大學資源豐富,正正發揮優勢互補效應,為大灣區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技術支撐。雖然聯手辦校諸多優勢,但談及到融合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張民炳認為,應加強香港和內地相關部門的溝通和磋商,設計出利於互相認可的「一條龍」措施;學生方面,要儘快協商學歷和學位的互認,對年輕人學習和就業都是很大的吸引力。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