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台灣 >

行為管理 引導孩童看牙齒

2020-09-01 10:01    作者:鍾佩芳   來源:台灣新生報   VIEW:



牙科門診常會聽到小孩因不願看牙而大哭大鬧、崩潰的哭喊聲與家長們無奈的安撫聲;亞東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賴俊成表示,會先根據孩子不同的年紀,給予口腔衛生維護的建議與方法,唯有透過指導家長正確的觀念,並讓孩子也願意付出心力改變習慣,孩子口腔的蛀牙情況才有機會被控制。

兒童牙科醫師會在第一次來診時,向孩童介紹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進而降低他們對於牙科治療的焦慮,並增加合作的意願。若孩童配合的話就給予正向回饋,譬如口頭稱讚、送貼紙、拍手等等;反之,對於哭鬧不休、亂動、尖叫等負向行為的孩童,醫師會給予負面回饋,如不予理會或是將父母隔離使孩童配合以利治療的進行,經過現場有效的行為管理,引導孩童學會如何看牙齒。

賴俊成醫師分享,兒童牙科中最常見就是「齲齒治療」,但由於無法直接和孩童解釋為什麼要用器械處理蛀牙,因此賴俊成都會和孩童說這是要「抓蟲蟲」。

賴俊成表示孩童乳牙的齲齒蛀蝕速度相當快速,通常三個月內就有可能從鄰接面的牙釉質齲齒延伸至靠近神經處,若不幸發展至此,就必須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根管治療及不銹鋼牙套的製作。

面對孩子看牙哭鬧,有些家長會要求讓小朋友全身麻醉進行牙科治療,賴俊成醫師表示,其實全身麻醉並非輕鬆,小朋友需要經過抽血、心電圖、胸腔X光檢測,麻醉過程需要插管,這些過程對小朋友來說其實非常辛苦。目前全身麻醉建議對象主要是針對患有阻生齒、多生齒病人,或需全口治療的心臟病孩童及有其他嚴重身心障礙病人。對於有合作能力孩童其實是有機會經過行為引導得以順利在門診進行治療,因此並不建議採用全身麻醉。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