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文化 >

裹山開花展現當代織藝創作 原住民文化歷史館展出

2022-09-02 06:23    作者:記者鄭沾誠/花蓮報導   來源:台灣新生報   VIEW:



  花蓮市公所即日起至十一月四日止在原住民文化歷史館舉辦「裹山開花」展覽,邀請萬榮鄉紅葉部落織藝家林介文、導演Tommaso Muzzi以及溫英妹等人參展。藉此推廣台灣原住民族當代編織藝術之外,讓原住民族年輕族人對文化價值有所認同。
 
九月一日上午,參展現場以傳統祈福祭儀進行,「裹山開花」展覽正式開幕(見圖)。魏嘉賢市長偕同原行課長姜靜嫻出席,包括花蓮市民代表黃達祥、蕭民隆,文化局長吳勁毅、立委傅(山昆)萁服務處主任蔡瑞璋、立委邱臣遠辦公室副主任林錦生,前議員林榮輝,監察委員浦忠成,以及陳祥祺、陳誠勇、楊宗寰、林長文、李吉勇、張錦雄、徐從、何致傑、孫光輝、陳子玄等部落事務組長與會。
 
魏嘉賢市長感謝林介文與溫英妹提供這麼好的作品和大家分享織藝的創作,也謝謝Tommaso Muzzi的影像紀錄,讓大家看到在人為因素下,山林的改變。他表示,看到「裹山」影像紀錄片時,內心是非常震撼的,太魯閣族過去以山為家,而在現代社會裡,不少年輕族人的生活圈都一直在山下或是都市,祖先當年與山林共存,除非是透過代代口耳相傳才能略知一二,也因此找回傳統文化的原有精神是部落族人應有的認知。
 
「裹山開花」起源於策展人林介文去年在萬榮鄉紅葉部落策展的「裹山」,當時場地是以礦區做為展區。林介文提到,在策展「裹山」時,大家對於織品在戶外呈現充滿著疑慮感,在親身走訪礦區之後,所有人都放下了擔憂,她形容是場域選中了大家,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那邊的子民。「裹山」意味著以大量的編織作品來包紮大自然的傷口,其實也有如一顆種子,種入土地之後可以源源不絕地有更多的收穫果實,因此林介文特地將這次的展覽稱之為「裹山開花」。而在現場,除了複合媒材的編織作品外,還特別設計了一具怪手的挖斗,林介文說,這是去年「裹山」策展前,尊古安山的礦區最常出現的重機具。
 
Tommaso Muzzi自稱他是來自義大利的「山地人」,他喜歡山林也喜歡大自然。在紀錄台灣的高山時,他將空拍機化為他的眼睛,為他俯瞰山林。林介文在2014年跟著Tommaso展開「Nii Nami(我們在這裡)」的長期拍攝旅程,兩人一起尋根織路。林介文說,Tommaso與織者不同的是,他是用乾淨純粹的影像當做自己編織的素材,以充滿詩意畫面述說內心的感受。Tommaso也說,二0二一年織路仍在持續,而在此次的「裹山開花」仍將繼續陪伴,用他義式的台灣觀點與織者們共同創作。
 
溫英妹是林介文在部落裡的導師,也是她最愛的織者,十四年前,林介文從國外回來,回到部落的她有如觀光客,所有的事物都非常陌生及稀奇。有一天父親帶她去明利村拜訪Yusi工作室,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接觸了織布。對於溫英妹的作品,林介文形容就像織布界的高手,因為看似複雜的圖案在溫英妹的巧手裡配置的井然有序,有如大師級的作品。
 
花蓮市原住民文化歷史館位於花蓮市民權九街六巷十一號,開館時間為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每週一及週四休館,歡迎花蓮鄉親前往參觀。
 
  • 責編:台灣新生報大陸事業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