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香港 >

香港創科發展提速換擋駛入快車道

2023-03-06 08:20    作者:馮學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VIEW:


  在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的「創科成果展」上,工作人員在展示香港科研團隊研發的顱內微創柔性手術機器人系統。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攝
  國家「十四五」規畫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近年來,香港創新科技產業迅速興起,創科氛圍愈加濃厚。特別是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以來,香港創科發展提速換擋,駛入快車道,發展態勢引人注目。
  
  頂層設計持續優化
  在2022年12月舉行的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中,曾是一家香港知名創科企業總經理的尚海龍當選立法會議員。「創新科技能帶動香港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提昇香港的經濟整體競爭力和發展活力。」尚海龍說。
  過去5年,香港特區政府大力發展創科,在該領域投放資金超過1500億港元。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多項推動創科發展、吸引重點企業及人才的具體措施;2022年12月,特區政府發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制定了清晰路徑和系統規畫。持續推動創科發展,成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據統計,香港初創公司由2014年的約1000家增至目前的約4000家。
  「香港要發展好創科,就必須完善創科生態圈。」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認為,從創科產業鏈來看,香港上游的基礎科研優勢明顯,但在中游的成果轉化、下游的產業發展上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因此,力促中下游發展,貫通上中下游產業鏈協調發展是當前要務。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到2032年,研發支出占本地生產總值比重從目前的0.99%提昇至2%、初創企業數增至約7000家、創科產業從業人員從4.5萬餘人增至不少於10萬人、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提昇至5%……一系列量化指標,讓香港創科界人士看到了特區政府破解創科發展痛點、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決心。
  「當前,香港發展創科的頂層設計持續優化,全面完善了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所需要的要素。」尚海龍感慨,新一屆特區政府強調以結果為導向,將「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結合起來,「我覺得方向找得很準」。
  不斷激發創科熱情
  香港坊間曾流傳一句俗語:「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大意為「做高科技會賠錢,做低科技能賺錢」,這反映了香港社會以往對創科的悲觀態度。在香港創科教育中心對外合作總監林穎楠看來,情況已經發生變化。
  自2017年投身青年創科事業,林穎楠接觸了眾多香港青年創業者,參與了近百個創業團隊的孵化工作,她對近年來香港創科事業的發展深有體會,「現在,香港的創科氛圍比我剛入行時好太多了。」
  創科香港基金會報告顯示,2017年,香港有本地基因的獨角獸企業數量還是零,但到2022年時已有18家。
  最讓林穎楠振奮的,是支持香港青年發展創科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工作的一項重點,是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創科人才培養,現在到大學、科研機構或企業談合作時,能深刻感受到大家支持香港青年創科事業的意願越來越強。」林穎楠說。
  「我很感激香港理工大學,學校不僅為早期創業者提供了實驗室作為研發平台,學校科技轉化部門還不斷把我的產品推薦給相關企業和投資人。」90後博士後研究員張瑞寒感慨地說。在香港理工大學機械繫實驗室,他正忙著改進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這是為工業無人機設計的。
  受香港逐漸升溫的創科氛圍影響,2022年,原本在國外做研究員的張瑞寒入職香港理工大學。在學校幫助下,他創立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依託學校實驗室進行技術研發。不久前,公司的新一代無人機用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項目獲得了特區政府的基金資助,當前,他們正通過學校申報政府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畫」。
  「創業半年來的收穫讓我感到驚喜,也讓我對自己的創業項目更有信心。希望將來能在香港建一條小型生產線。3年後,爭取將自己的產品應用到更多工業無人機產品中。」張瑞寒說。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證明自己的研究有價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應用到實際中去。」談起創業初衷,張瑞寒專門提到他的博士生導師說過的一句話。
  產品研發之初,找不到工業無人機來做產品測試,成為張瑞寒團隊遇到的最大困難。工業無人機價格昂貴,遠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但不經反復測試,又不可能做出市場需要的電池。幾經週折,最終,祖國內地有廠商願意免費提供無人機供測試。「一項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最重要的是找準市場需求,祖國內地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張瑞寒說。
  需求,是創新的最大動力。在與香港年輕人接觸過程中,林穎楠發現,很多青年很有想法,也有很好的科研成果,但由於香港市場有限,有些青年難以在身邊找到合適的創科應用場景,內地市場廣闊,可他們又不夠熟悉。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不僅有龐大的市場、豐富的應用場景、強大的供應鏈,還有幫助香港青年創業者將想法變成現實的各類創科資源。」林穎楠說。為了增強香港青年創業者對內地市場的認識,她經常帶隊到內地考察學習。「有位創業者需要一種耳機開發模具,但在香港,一般的工廠因為數量太少不願接單,專門定製的價格又太高。對初創企業來說,哪怕是一個用來試驗產品的小模具,都有可能會成為創新的攔路虎。」最終,這家企業在內地找到了合作夥伴,通過共享模具和供應鏈解決了問題。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內地廣闊的市場和產業優勢越來越受到香港高校的重視。近些年,香港理工大學先後在內地成立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深圳技術創新研究院(福田),並與廣東佛山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擬成立香港理工大學佛山分校。「香港有高水準的大學、強大的基礎研發能力,而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產業、市場、空間等方面資源頗豐,若將香港的科研優勢與大灣區的產業優勢相結合,可實現『1+1>2』的效果。」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認為。
  「香港的創科發展,最主要依靠的還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支持。」孫東表示,未來5年到10年是香港創科發展的關鍵,特區政府期望通過制定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策略,進一步對接國家創新體系,依託內地完整產業鏈及巨大市場的優勢,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交流合作。
  (本報香港3月4日電)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