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張世賢
臺灣四周環海,位於東經120°~122°、北緯22°~25°之間,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南北長約377公里,東西寬約142公里,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含澎湖群島總長約1,520公里)。海洋資源對於台灣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聯合國3月4日議決通過「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具有法律約束力,與台灣關係密切。公海條約預定在2030年前,將全球30%海洋納入生態保護區,以復育海洋自然環境與生態。
「公海條約」的「公海」是指除了各國專屬經濟區、領海,或群島國水域以外的所有海域。全球的海洋目前有三分之二屬於公海。可是,卻只有1.2%的公海受到保護。在保護區外的海洋生物可能遭到氣候變遷、濫捕和船運交通危害。根據保育團體「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估計,有將近10%的海洋生物瀕臨絕種。
這項條約與台灣確保海洋資源利用的相關規定有:確立公海的海洋保護區位置和範圍應由各國投票決定,富國和開發中國家可均分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的成本和利益,讓各國也能平分富國探勘深海海藻和細菌等生物資源獲得的利潤。
「公海條約」規定在所建立的新保護區內,限制捕魚量、船運航線以及剝削海洋活動,例如深海採礦,亦即在海面200公尺以下的海床採礦。其他內容還包含分享海洋基因資源(MGR)的相關措施,並要求在公海進行深海採礦等經濟活動時,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這項條約也預定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管理海洋生物的保育,並為建立廣闊的海洋保護區(MPA)提供法律框架。成員國也將定期舉辦締約方會議,促使各國在治理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上負起責任。
聯合國「公海條約」與台灣海洋資源利用關係密切,必須認真關切與研究。雖然,儘管公海條約已達成,但具體落實成為法律,仍有一段距離。世界各國還需經過其國內之立法過程,正式通過這項條約,並且等待足夠的國家在他們的國內簽署成為法律後,這項條約才會「生效」。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退休教授
Emeritus Prof. Dep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中國行政評論社長
Publisher,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理事長(109. 01.13--112. 01.12)
President,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
科際整合月刊社長
Publishe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onthly
【立心集】釋義:立心集的意義是立足寶島,心繫中華。
也有為天地立心的意思。
句子的後半段是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太平洋日報202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