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 > 列表

推荐酸、甜、苦、咸、鮮……還有什麼味?科

20世紀初,日本科學家池田菊美首次提出將鮮味作為除甜...[详情]

金星大氣層中有磷化氫 或為生命印記

新華社倫敦9月14日電 歐洲南方天文臺14日發布新聞公報說,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在金星大氣層中探測...[詳情]

人工智慧:通往未來的萬能鑰匙

人工智慧(圖片源自網路) 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來臨,世界各國已經認識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詳情]

人工智能:通往未来的万能钥匙

人工智能(图片源自网络) 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詳情]

中國自主研發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台上線

9 月 12 日,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台正式上線,本源量子公...[詳情]

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問世

接收到語音指令後,經過訓練的3臺機器人分別擔任了巡邏、救援、工程檢修「特種兵」,模擬合作開...[詳情]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原標題】導航能力堪比GPS 動物們是這樣做到的 不久前,一則新聞引發了眾多網友關註:內蒙古巴彥...[詳情]

導航能力堪比GPS ,動物們是怎樣做到的?

【原標題】導航能力堪比GPS 動物們是這樣做到的 不久前,一則新聞引發了眾多網友關註:內蒙古巴彥...[詳情]

八節點新型量子通信網試驗成功

近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市成功建立一個新型量子通信試驗網路,實現了 8 個節點的...[詳情]

德國科學家精確模擬電子與光相互作用

近日,德國基爾大學發布公告稱,該校實驗和應用物理研究所(IEAP)的納希德·塔勒比教授成功開發出...[詳情]

引力波幫助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據美國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網站2日報道,該天文臺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Virgo)引力...[詳情]

「反轉浮力」實驗挑戰阿基米德原理

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一項重磅物理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在懸浮液體層下面反嚮漂...[詳情]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詳情]

太空用新型電池問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31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更輕便、充電速度更快的電池,可為宇航服甚...[詳情]

發展可再生能源需保護生物多樣性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及能源研究指出,隨著更多礦區開始為生產可再生能源提供...[詳情]

首個「多肉竹子」被發現

竹類植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和實用價值。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中外科學家聯合在寮国...[詳情]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餓死」瘧原蟲的抗瘧新方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彭茜)葡萄糖是大多數動物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通過抑制細胞攝取葡萄...[詳情]

30年積澱,中國麒麟國產作業系統是這樣煉成的

意料之中,國產作業系統銀河麒麟 V10 的面世備受關注。銀河麒麟是國內最早推出的作業系統之一,在...[詳情]

中國首臺紅外天光背景測量儀研製成功

記者 23 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堅課題...[詳情]

潛心鑽研敢為人先,破解次同步諧振世界難題

在中國能建規畫設計集團華北院(以下簡稱「華北院」)系統規畫事業部,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技術...[詳情]

人胰島樣類器官動物試驗成功

英國《自然》雜誌 20 日發表了一項類器官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報道了功能性人胰島樣類器官( HIL...[詳情]

「天琴二號」將驗證下一代重力衛星關鍵技術

近日,中國數十位國內空間科學領域專家齊聚廣州,研討教育部空間科學中長期和「十四五」規畫前沿...[詳情]

小行星「變」彗星過程首次捕獲

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 18 日報道,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一顆小行星正在「變身」為一顆彗星的過程...[詳情]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 ·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詳情]

科學家在中國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新華社南京 8 月 17 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 17 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詳情]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硅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 130 %,這...[詳情]

中國科協發布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人民網北京 8 月 15 日電 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消息,經過網路初評投票、複審評議和終審評議,...[詳情]

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據「物理 —天文學」網站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能夠將月球作...[詳情]

14億光年長「南極牆」現身,或藏匿大量暗物質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千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行星、恆星、星系等我們都早已熟悉,畢竟我...[詳情]

為了應對近地天體威脅,科學界有多種防禦方案

近地天體撞擊地球(想像圖) 所謂「近地天體」(NEO),是對其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並因此有可能產...[詳情]

为了应对近地天体威胁,科学界有多种防御方案

近地天体撞击地球(想像图) 所谓“近地天体”(NEO),是对其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并因此有可能产...[詳情]

為了讓自己更綠 牠們竟然富集毒素

為了捕食和躲避天敵,蛙類(無尾目)演化出了能有效融入環境的皮膚。大部分蛙類通過皮膚中的色素...[詳情]

火星早期寒冷冰凍且含有大量冰蓋

科技日報北京 8 月 3 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 3 日發表的一項最新行星科學...[詳情]

8 台青看大陸系列 大疆空拍

8 台青看大陸系列 大疆空拍...[詳情]

數字裡的黃金拍檔:偶完美數與梅森素數

偶完美數與梅森素數(圖片源自網路) 無論在外在的物質世界里,還是在內在的精神世界里,都不能...[詳情]

数字里的黄金搭档:偶完美数与梅森素数

偶完美数与梅森素数(图片源自网络) 无论在外在的物质世界里,还是在内在的精神世界里,都不能...[詳情]

俄發現有助診治癌症的納米粒子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合作,揭示了「磁鐵礦...[詳情]

數學模型在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數學模型是針對現實世界的特定對象,為了一定目的,進行必要的簡化和假設,運用數學符號、數學公...[詳情]

数学模型在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数学模型是针对现实世界的特定对象,为了一定目的,进行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数学符号、数学公...[詳情]

中國農科院取得一批經濟與園藝作物科研新成果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記者 董峻)近3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加快科技趕超引領步伐,在經濟與園藝作...[詳情]

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

人類在美洲居住的最早時間一直有爭議。英國《自然》雜誌22日發表的考古研究發現,人類早在3萬年前...[詳情]

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

2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對全球近20%珊瑚礁區域的調查顯示,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詳情]

科研人員繪出迄今最大三維宇宙地圖

新華社日內瓦 7 月 22 日電(記者劉曲)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完成了對宇宙中數百萬個星系和類星體...[詳情]

抑制宮頸癌擴散的免疫殺傷T細胞培養成功

日本一聯合研究小組利用比原來更安全的方法,成功培養了能抑制宮頸癌擴散的iPS細胞源人乳頭瘤病毒...[詳情]

最新宇宙學研究發現 暗能量存在的新證據

20日,深場重子聲波振盪光譜巡天(eBOSS)國際合作組發布最新宇宙學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詳情]

多巴胺能神經元可敏銳調節感官知覺

近日,德國科學家通過開發一種體內鈣成像的3D成像新方法,發現多巴胺能神經元(DAN)可以敏銳地調...[詳情]

植入人體帶電支架 治癒斷裂骨頭無需取出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科學家近日披露,發明出一種植入體內的帶電支架,用於治療斷裂骨頭,且治癒後支...[詳情]

X射線成像技術發現 牙齒起源於4億年前棘胸魚

人類牙齒的進化始於4億多年前的古代魚類。但是牙齒究竟起源於魚類口腔還是魚類鱗片,還有許多爭...[詳情]

中國首次自主研發 全套E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

近日,記者瞭解到,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程知群教授團隊研發的毫米波通訊系統完成測試。該系統由毫米...[詳情]

中國科學家首次繪成肺腺癌分子全景圖

【原標題】肺腺癌分子全景圖首次繪成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詳情]

德國計畫2021年建成該國首臺量子計算機

新華社柏林7月11日電(記者 張毅榮)德國聯邦教研部長安雅·卡利切剋日前對媒體表示,德國計畫在...[詳情]

中國學者破解燃料電池研發中的關鍵難題

新華社武漢7月11日電(記者 李偉)著名期刊《科學》10日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學術論文...[詳情]

中國農科院研發出雜交制種新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 董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出...[詳情]

英學者:新冠病毒可能早已「休眠」于全球多地

據新華社倫敦7月7日電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日前刊登一篇報道引述牛津大學學者湯姆·傑斐遜博士...[詳情]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 董瑞豐)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下屬的中國...[詳情]

中英古生物學家揭秘1億年前昆蟲真實色彩

新華社南京7月6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詳情]

灌木年輪又細又窄,卻是氣候變化研究的「超級補丁」

樹木被鋸倒以後,橫斷面上會有一圈圈色澤不一、大小不同的同心環紋,這便是樹木的年輪。它是歲月...[詳情]

8725米!亞洲陸上最深定向井鑽探成功

中國石化6日宣布,其旗下西北油田所屬順北油氣田順北55X井完鑽井深8725米,創亞洲陸上定向井最深紀...[詳情]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英國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顆新型天體,正在與一顆遙遠的恆星...[詳情]

迄今質量最大類星體現身 宇宙早期的它或將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其中心黑洞瘋狂吞噬周圍物質而發出極強的光芒。通過長期的觀測研究...[詳情]

中國學者研製出可觀測原子圖像的「防震」顯微鏡

新華社合肥7月3日電(記者 徐海濤)對物質進行原子級別的觀測,是很多前沿性科研的基礎。近期,中...[詳情]

吉林省首次成功繁育河麂高麗亞種

新華社長春7月2日電(記者 高楠、邵美琦)記者從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兩隻河麂幼崽近期在吉林...[詳情]

科學家發現與細胞衰老相關新基因

日本熊本大學發生醫學研究所科研人員通過全面基因解析,首次明確了可阻止細胞衰老的酶「NSD2」及...[詳情]

「張衡一號」衛星首次對Pc1地磁脈動 實現南北共軛觀測

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首次...[詳情]

一場虛擬解剖發現5億年前節肢動物頭部秘密

節肢動物是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動物門類。自寒武紀以來,牠們就活躍在這個星球上,...[詳情]

西沙群島發現澤甲科海澤甲亞科新種

近日,中山大學科學家宣布在海南西沙群島發現了一種新的海生昆蟲,並命名為「石嶼海澤甲」。發現...[詳情]

腫瘤內細菌來路不明 是「敵」是「友」更說不清

早在100多年前,科學家就已經在腫瘤內檢測出細菌。近日,以色列科學家又在1500多份腫瘤樣本中發現...[詳情]

氧化石墨烯塗層可改善植入材料親水性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方法,向等離子體處理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氧化石墨烯鍍...[詳情]

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實現百萬電子伏特高能離子加速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胡喆)記者28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該集團旗下電科裝備...[詳情]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新華社成都6月28日電(記者 吳曉穎)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我國科研人員在西藏...[詳情]

709公里!世界氣象組織探測到單次長度最長閃電

【原標題】最長閃電逾700公里 衛星照片:單次長度最長閃電2018年10月31日發生在巴西南部。(圖片來源...[詳情]

困擾科學界數十年 「紅色萬能酶」全長結構終被破解

P450酶含有血紅素且能催化羥化、環氧化、脫烷基化、碳-碳偶聯、氧化裂解等各式各樣不同反應,因而...[詳情]

為什麼有時候白天也能看到月亮?

白天耀眼的太陽在自東嚮西運動普照大地,夜幕降臨,則是星星、月亮的舞臺。太陽和月亮似乎不會碰...[詳情]

大河嚮東流 天上的星星為啥「參北斗」?

大河嚮東流哇 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為什麼天上的星星要「...[詳情]

暗物質探測數據分析指向太陽軸子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7日報道,旨在搜尋暗物質蹤跡的XENON合作組今天在一個線上研討會上報告,...[詳情]

中國學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突破

新華社合肥6月19日電(記者 徐海濤、董瑞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人日前在光晶...[詳情]

中國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係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詳情]

量子通信再獲突破走向商用更近一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研究團隊,聯閤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相關團隊,利用「墨...[詳情]

「太陽軌道飛行器」完成首次掠日飛行

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ESA)聯合研製的「太陽軌道飛行器」到達其觀測任務的第一個重...[詳情]

新材料吸附清除土壤中油汙

俄羅斯列舍特涅夫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研發出一種獨特的生物吸附劑,該生物吸附劑是具有高吸收力的聚...[詳情]

新哈勃常數值挑戰現有宇宙學標準模型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4日報道,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藉助全新方法,對哈勃常數開展了最新測量,結...[詳情]

科學家研究發現 五大連池尾山火山處於「充電」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張海江教授研究...[詳情]

5.14億年!迄今最古老環節動物支系化石驚現

《自然》雜誌日前線上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與英國牛津大學...[詳情]

讓農作物更高產耐旱 科學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董瑞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日前提出一...[詳情]

地球首個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詳情]

新研究揭示癌細胞產生抗藥性的機制

新華社雪梨6月8日電(記者 陳宇)澳大利亞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旦暴露在靶向抗癌藥物前,...[詳情]

中國開發出超穩定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

記者7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勤教授團隊聯合吉林大學移動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詳情]

澳科研機構研發出一種3D列印血管支架

新華社堪培拉6月4日電(記者 岳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4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詳情]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固體運載火箭

新華社西昌5月30日電(王玉磊、游琚偉)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5月30日凌晨,用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詳情]

中美學者合作:首次實現分子與原子間「跨界」量子糾纏

新華社合肥5月30日電(記者 徐海濤)「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詳情]

《自然》發表人類遺傳變異體大型數據庫研究成果

新華社倫敦5月27日電(記者 張家偉)英國《自然》雜誌及其子刊27日線上發表了基因組聚集數據庫(...[詳情]

中國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詳情]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一個挑戰學術權威「指路牌」的樣本

前不久,一則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瀾,引發關注。 這是...[詳情]

海底1萬米!中國載人深潛將赴科研「無人區」

海鬥深淵 全球深度大於 6000 米的海溝共有 37 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被稱作海鬥深淵,簡稱深淵。海...[詳情]

中國科學家找到攻克小麥赤霉病的「金鑰匙」

新華社濟南5月22日電(記者 葉婧)22日最新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詳情]

給珠峰量「身高」具有什麼意義?為啥從黃海測起

現在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身高」到底是多少?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 根據天氣狀況,近...[詳情]

「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結果優於任務目標

新華社廣州5月21日電 中山大學校長、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畫」首席科學家羅俊21日接受記者採...[詳情]

笛子里的物理問題

笛子作為一種樂器,歷史悠久。在古代,人們曾用較長動物的骨骼,如鳥類的翅骨、腿骨製作笛子。在...[詳情]

「墨子號」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飛虎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詳情]

一顆號稱「引力王」的系外行星驚現

開普勒-88d和系統內其他二星的比較。圖片來源:太空網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消息稱,一組天文學家在距...[詳情]

清華大學團隊首次發現脈衝星新現象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孫琪)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團隊成果11日登上《自然·天文》雜誌。其...[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