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景區景點 > 正文

黃山

2020-06-16 18:53   來源:綜合   閱覽:



黃山  迎客松

黃山(英語:Mount Huangshan),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約160.6平方公里,主體以花崗岩構成,最高處蓮花峰,海拔1864米。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寶六年(西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明朝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次登臨黃山,讚嘆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1982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6年黃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且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1990年12月黃山風景名勝區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獲准為中國5A級旅遊景區

黄山  日出

世界遺產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黃山

英文名稱:Mount Huangshan

批准時間:1990年12月

遺產種類: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黃山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C(II)、N(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西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讚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概述

黃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是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山境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連綿橫亙于黃山區、徽州區和休寧、黟縣四區縣之間。黃山風景名勝區面積160.6平方公里,坐落在黃山區境內。其範圍東起黃獅土黨,西至小嶺腳,南抵湯口,北達二龍橋。中心位置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0°11′,東經118°10′。黃山自東北嚮西南延伸,是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在皖南的分水嶺。

黃山古稱黟山,因峰巖色澤青黑,遙望猶如蒼黛而名。軒轅黃帝在此煉丹成仙。北宋景祐年間《黃山圖經》載:唐玄宗信奉道教,特於「唐天寶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為黃山」。

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雄奇幻險,變化無窮,移步換景,涉目成畫。泰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峨眉之清涼,雁蕩之巧石,黃山都兼而有之。

黃山勝景,以峰為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黃山千峰競列,劈地摩天,山巒起伏,峭壁崢嶸,構成了黃山峰林如海、雄偉壯麗的整體態勢。《黃山圖經》中只取36峰,「賜以佳名」,始信、石筍等峰,雖景色秀美,卻不在36峰之列,於是,後人又命名36峰,合計為72峰,實際遠不止此數。在遼闊的峰海中,蓮花峰為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高曠的光明頂,海拔1860米,險峻的天都峰,海拔1810米,與瑰麗的蓮花峰鼎足而立,雄峙于景區中心。陳毅曾概括黃山峰巒的特徵是:「前山雄偉,後山秀麗」。

黃山又有動植物寶庫之稱。由於自然環境優越,黃山動植物資源特別豐富,名花嘉木,珍禽異獸,種類繁多,具有極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森林覆蓋率達84.7%,植被覆蓋率達93%。據統計,黃山有高等植物222科,826屬,1805種,著名的有黃山松、黃山杜鵑、天女花、木蓮、紅豆杉、南方鐵杉等,被列入國家三級以上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1種。山高峰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山頂滋生寒帶植物,如黃山杜鵑、天女花、黃山櫟;山腰盛長溫帶植物,如小葉青岡櫟、交壤木、牛鼻栓;山下則繁殖亞熱帶植物,如紫蘭、木蓮、木蘭等。野生脊椎動物共有297種,主要有短尾猴、蘇門羚(四不象)、大鯢(娃娃魚)、大靈貓、梅花鹿、獐、鹿、麂和玉面狸等。其中鳥類有176種,主要有白鷳、棕噪鶥(八音鳥)、紅嘴相思鳥、灰喜鵲等。屬國家二級以上保護的珍稀動物共有32種。

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以來,人們遊覽黃山,建設黃山,歌詠黃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黃山人文景觀資源,主要包括宗教文化、古代建築、摩崖石刻、名人遊蹤和大量以詩、詞、歌、賦、畫、影像為主要內容的文學藝術等。

「天下名山僧佔多」,黃山亦不例外,其早期開發與宗教密切相關。唐代道教舊籍中,關於軒轅黃帝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故事流傳甚廣。佛教在晉朝時傳入黃山,軒轅峰下曾建有軒轅古刹。自唐至民國,先後建寺廟百餘座,其中皇帝敕建或賜匾的有17座。寺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善畫者較多,唐代詩僧島雲,明代詩僧一乘、元白、海運、檗庵、無知等,清代詩畫僧漸江、石濤、雪莊、海嶽、弘眉等,都有佳作傳世。

黃山現存歷代摩崖石刻280多處,其中碑刻40多處。分布在全山各景點和遊覽步道旁,主要集中在溫泉、玉屏樓、雲谷寺、始信峰、獅子峰、蓮花峰和松谷庵等處,以溫泉、北海和玉屏樓景區最多。這些石刻大多刻于懸崖峭壁之上,字徑小者僅有寸許,大者則長達數丈。篆、隸、行、楷、草諸體兼備,精湛、古樸、典雅,集書法和石刻藝術於一體。內容十分廣泛,或詠贊風景,或題名記游,或借景抒懷,或託物言志,或志歷史要聞,或寫宗教傳說。

黃山是黃山畫派的發祥地。明末清初,漸江、石濤、梅清、雪莊等畫家,「搜盡奇峰打草稿」,創立了以黃山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山水畫派。他們隱居黃山,師法自然,不斷汲取營養,豐富創作技藝。黃山畫派,筆墨凝重簡煉,構圖明快秀麗,風格清高悲壯,意旨深沉明達,在畫壇上獨樹一幟,曆數百年而不衰。

古往今來,遊覽黃山的名人不可勝數。他們在觀賞風景、陶冶情操的同時,也留下了諸多包括詩詞、歌賦、散文、遊記、史志等藝文作品。僅就讚美黃山的詩詞,從盛唐到晚清1200多年時間裡,至今傳世的約有2萬多首。李白曾於唐天寶年間游山,留有「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詩句。徐霞客兩游黃山,在兩篇著名的《游黃山日記》中,獨具慧眼地首肯黃山在各大名山中的地位。民國28年(1939年)春,周恩來在新四軍軍長葉挺的陪同下登山,愛好攝影的葉挺為周恩來在小補橋留影,並拍攝了很多黃山照片。1963年,國務院副總理陳毅陪同駐華使團來山遊覽期間,手書「黃山」匾額,現刻印在黃山南大門上。1965年,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在黃山休養半月有餘,除為多個景點命名外,還欣然題詞「黃山風景好」。1979年7月11至15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徒步視察黃山,就發展黃山旅遊作出很多重要指示。2001年5月17至19日,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核心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黃山,激情賦詩盛讚「黃山乃天下奇山」,「一覽妙絕風光」。

地理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北緯30度10分,東經118度10分,處在歙縣、黟縣、太平縣、休寧縣之間,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徽州地區,方圓950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東鄰浙江,南連江西,北與宣城、池州兩市接壤。是長江與錢塘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據地質資料分析,黃山在4億年前元古代震旦紀是古揚子海,2億年前中生代三迭紀「印支地殼運動」變為陸地。此後,又歷經多次造山運動的磨礪和第四紀冰川的洗禮,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雄奇險幻的景色。

黃山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77個,其中命名的有72個山峰(36大峰,36小峰)。黃山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瑰麗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 平曠高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險峻高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

黃山五絕

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清朝人趙士吉曾說[來源請求]:「黃山之奇,信在諸峰;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雲霧之奇,信在鋪海。」

奇松

奇松即形態奇特的松樹。古人稱黃山[4]「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有幹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者;有根只尋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迸出側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蚊龍者;有臥而起,起而復臥者;有橫而斷,斷而復橫者。文殊院之左,雲梯之背,山形下絕,皆有松踞之,倚傾還會,與人俯仰,此尤奇也」。

黃山名松上百,最著者為「黃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位於玉屏樓前,黃山標誌。

送客松:位於玉屏樓右。2005年冬天枯死。後於玉屏樓右翼再找到候補松樹。

蒲團松:位於蓮花溪谷。

豎琴松:位於臥雲峰側北坡。

麒麟松:位於清涼臺。

探海松:位於天都峰的鯽魚背旁。

接引松:位於始信峰。

連理松:位於散花塢與始信峰中間。

黑虎松:位於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

龍爪松:位於始信峰。

西海景區還有經胡志明起名的團結松。

怪石

黃山花崗岩體因受內外因素作用,長期崩落風化,形成眾多的石峰、石柱、石蛋,因岩體風化條件的差異又導致形態各異,千奇百怪。有的酷似珍禽異獸,有的宛若各式人物,有的形同各種物品,成為黃山最為奇特的景觀。

如西海群峰間,有一巨石聳立在一塊岩石平台上,巨石與平台接觸面很小,而且有縫隙,似從天外飛來,名為「飛來石」。獅子峰北一座平頂的山峰上有一石,如猴蹲坐,靜觀雲海起伏,人稱「猴子觀海」。始信峰附近有一排怪石,其中兩石像是兩位身穿道袍,頭挽髮髻的仙人在對奕,人稱「仙人下棋」。黃山怪石之多,實不勝枚舉。

黄山  雲海

雲海

大凡著名高山,一般都可見到雲海,但是黃山的雲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說是一大奇觀。特別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隱現雲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50天以上,而且雲來霧去,變化莫測,時而是風平浪靜的一片汪洋,時而波濤洶湧,白浪排空。黃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東海、前海、後海,天海。

黃山雲海的成因是由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影響下,黃山山高谷深,植被豐富,而造成濕氣環流形成低空層積雲聚集。

溫泉

黃山溫泉又名湯池、靈泉、硃砂泉。據明代學者潘之恆所輯《黃海》載[來源請求]:「香泉溪(今逍遙溪)中有湯泉,口如碗大,出於石間,熱可點茗。」黃山溫泉在海拔850米紫雲峰下,水質是含多種礦物質的淡泉水,可飲、可浴、可醫。水溫常年42℃。鄧小平曾讚譽:「五嶽若與黃山比,猶欠靈沙一道泉」。該句目前掛于黃山溫泉景區處。

黄山  冬雪

冬雪

古語云:「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冬景更佳」。黃山全年平均積雪有50天左右,初雪於11月底12月初,終雪於3月底。

文化遺產

宗教文化 黃山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唐代道教舊籍中,關於軒轅黃帝和容成子、浮丘公來山煉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傳千年,影響深廣,至今還留下與上述神仙故事有關的許多峰名,如軒轅峰、浮丘峰,以及煉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諸峰。黃山山名,亦與黃帝煉丹之說有關。道教在黃山建立較早的道觀有浮丘觀、九龍觀等。宋末道士張尹甫在黃山修煉,創建松穀道場。明末以後,全山範圍內,已無道教活動的蹤跡。 據《黃山圖經》記載,佛教早在南朝劉宋間就傳入黃山,歷代先後修建寺底近百座。寺廟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擲缽禪院,號稱黃山「四大叢林」。黃山歷代釋徒中,能詩 善畫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島雲,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則、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 漸江、雪莊等,都有作品傳世。

黃山藝術 黃山偉大的自然美,使無數詩人、畫家和其他藝術家為之讚嘆和陶醉,產生無法抑制的創作激情,留下了不可勝數的藝術作品。從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間,僅就讚美黃山的詩詞來說,現在可以查到的就有兩萬多首。黃山藝術作品的體裁和內容都十分豐富。牠們從各個側面發掘體現並充實了黃山的美,是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燦爛花朵。就詩文而言,李白、賈島、范成大、石濤、龔自珍、黃炎培、董必武、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傳於世。散文中,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袁牧的《游黃山記),葉聖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體現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另外,黃山的故事傳說也不勝枚舉,如《黃帝煉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繡花》等廣為傳頌。尤其以體現黃山俊美恬靜的黃山畫派,更是成為黃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黃山畫派的大師們不斷從黃山山水中吸取養分,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他們以凝重簡練的筆墨、明快秀麗的構圖和清高悲壯的風格、深沉宏達的旨意,在畫壇獨樹一幟。黃山哺育了各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藝術家們又賦予黃山以藝術的生命。

自然遺產

地質地貌 黃山經歷了漫長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禮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結構。黃山號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米,與平曠的光明頂、險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區中心,周圍還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疊翠,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有節奏旋律的、波瀾壯闊、氣勢磅橫的立體畫面。

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髮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縱橫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瑰麗多姿的花崗岩洞穴與孔道,使之重嶺峽谷,關口處處,全山有嶺3O處、岩22處、 7處、關2處。前山巖體節理稀疏,岩石多球狀風化,山體渾厚壯觀;後山巖體節理密集,多是垂直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徵。

冰川遺蹟 黃山有豐富的第四紀冰川遺蹟,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遙溪為冰川移動創蝕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鯽魚背等處是兩條「V」形谷和刨蝕蝕殘留的刀脊;天都峰頂是三面冰斗刨蝕遺留下來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為冰川穀和冰川支谷相匯成的冰川懸谷;逍遙溪到湯口、烏泥關、黃獅壋等河床階地中,分布著冰川搬運堆積的冰磧石;傳為軒轅黃帝煉丹用的「丹井」、「藥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水資源 黃山是錢塘江和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水資源十分豐富,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狀展布著眾多的山澗溝谷,其中大谷36條,形成36源,匯入24溪水,以桃花、雲門二峰為界,分別流入新安江、錢塘江和青弋江、長江。黃山高差大,山水迸瀉,形成飛瀑,懸垂如練,濺珠噴玉,構成黃山最積極、最有生命力的景觀,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此外,已命名還有的潭20處,泉15處,池9處。

動植物資源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複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O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馳名中外。黃山古樹名木眾多,以古、大、珍、奇、多著稱於世,又以黃山松最負盛名。

黃山還是動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場所,已知的有魚類24種、兩棲類20種、爬行類38種、鳥類170種(隸屬17目40科)、脊椎動物300種,主要珍禽異獸有白頸長尾雉、獼猴、短尾猴、 梅花鹿、野山羊、雲豹、八音鳥、白鷳鳥、相思鳥等。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