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景區景點 > 正文

武夷山

2020-06-16 19:11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武夷山風光

武夷山(英語:Wuyi Mountain),中國東南沿海重要山脈。東南沿海地區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為東南沿海丘陵與江南丘陵的分界線,也是福建閩江水系、汀江水系與江西鄱陽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嶺。位於福建、江西兩省之間。山脈呈北北東走向,長約540千米,北與仙霞嶺相接。南與九連山相連。地勢北高、南低,北段地勢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澤縣和江西省鉛山縣交界處地勢最高,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位於武夷山市境的黃崗山海拔2,160.8米,是武夷山脈最高峰。南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到武平、會昌一帶,海拔僅600~700米。寬度自十數千米至數十千米不等,也是北寬南窄,在武夷山市和資溪一頻寬達70~80千米,在瑞金、長汀一頻寬僅15千米。

組成武夷山脈的岩石是各類火山岩和花崗岩,兩側則有較多侏羅紀砂岩和白堊紀紅色岩層。山區斷裂構造發育,以北北東嚮斷裂為主,著名的邵武–河源深大斷裂控制了武夷山脈的走向,並奠定武夷山脈的骨架。

武夷山脈的東西兩坡呈明顯的不對稱。東坡舒緩,有層級地形發育;西坡陡峻,斷崖顯著。在武夷山脈中有許多與山脈走向相直交或斜交的埡口,古稱「關」、「隘」、「口」,是重要的交通通道和軍事要衝,如浦城與江山之間的楓嶺關、武夷山市與鉛山之間的分水關、光澤與資溪之間的鐵牛關、建寧與廣昌之間的甘家隘、長汀與瑞金之間的古城口和武平與尋烏之間的樹岩隘等。

武夷山脈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擋北方冷空氣的東侵,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東南季風的西侵。使山脈東西兩側的氣候有較大的不同,從而導致自然景觀的差異。

武夷山區植物資源豐富。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和杜英科為主,還有大面積人工營造的杉木林、馬尾松林和毛竹林,並有不少珍稀、古老樹種,如銀杏、鍾萼木、鵝掌楸、天女花、黃山木蘭、銀種樹、半楓荷、黃山花楸、竹節人參、澗邊草、南方鐵杉、羅漢松、紅豆杉、建柏、三尖杉、金錢松、凹葉厚朴和黃楊等。植被的垂直變化也較明顯,以黃崗山為例:海拔1,1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有甜櫧、絲栲栗、南嶺栲、鉤栲、木荷、紅楠、細柄蕈樹、苦櫧和木櫧等。這一高程之下有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及杉木、馬尾松、毛竹混交林;1,100~1,800米為針葉林,包括黃山松林、柳杉林和南方鐵杉林;1,800~1,900米為亞高山矮曲林。主要樹種有江南山柳、小葉黃楊、黃山松等;1,900米直至山頂為山地草甸,由禾本科的野青茅、沼原草、芒、野古草等草本植物及幼齡黃山松、江南山柳、薄毛豆梨、波緣紅果樹、華山礬、箭竹屬等小灌木組成。野生動物資源亦豐富,屬於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有華南虎、獼猴、靈貓、蘇門羚、雲豹、毛冠鹿、穿山甲、鴛鴦、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昆蟲尤為豐富,占全國32目昆蟲中的31目。併發現有著名於世的金斑喙鳳蝶。為保護動物植物資源,武夷山脈北段建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脈東西山麓紅層分布地區有丹霞地貌發育,碧水丹山,奇峰異洞,成為秀麗的風景區,其中以武夷山市南郊的武夷山風景區最負盛名,有「秀甲東南」之譽。武夷山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的革命根據地。主要革命紀念地有紅都瑞金及閩北人民革命根據地崇安縣大安街和赤石暴動遺址。


武夷山風光


武夷山風光


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武夷山

英文名稱:Mount Wuyi

批准時間:1999.12

遺產種類: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遺產遴選標準:武夷山根據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N(III)(IV)、C(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武夷山位於中國東南部福建省西北的武夷山市,總面積達99975公頃。武夷山的自然風光獨樹一幟,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稱於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傑出景觀。武夷山保存著大量完整無損、多種多樣的林帶,是中國亞熱帶森林和南中國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證。它保存著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獨有的;這裡還生存著大量爬行類、兩棲類和昆蟲類動物。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蹟,包括建於西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西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裡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占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概況

武夷山位於中國東南部福建省西北的武夷山市,總面積達99975公頃。武夷山的自然風光獨樹一幟,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稱於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傑出景觀。

武夷山保存著大量完整無損、多種多樣的林帶,是中國亞熱帶森林和南中國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證。它保存著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獨有的;這裡還生存著大量爬行類、兩棲類和昆蟲類動物。

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蹟,包括建於西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西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裡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占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自然和文化遺產價值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區域

提名地區總面積為999.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635.75平方公里;核心次區面積364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278.88平方公里。包括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古漢城遺址和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4部分。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內容

文化遺產:

架壑船棺,距今3750餘年,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懸棺遺址中年代最早;

古漢城遺址,距今2355±70年,西漢閩越國時期的王城,面積達22萬平方米;

朱子理學文化,構成中國宋至清代處於統治地位的思想理論,影響遠及東亞、東南亞;

摩崖石刻,現存426幅,由宋至清,是武夷山古文化和古書法藝術的寶庫;

古崖居遺構;

茶文化;

宗教文化;

餘慶橋。

自然遺產:

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屬罕見的自然美地帶,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代表。

武夷山九曲溪自然風光獨樹一幟。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全長62.8公里,在河流自然彎曲和深刻的斷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巒岩壑間縈迴環繞,9.5公里的河曲,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曲率達1.9。九曲溪兩岸是典型的單斜丹霞地貌,分布著36奇峰、99岩,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嚮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優越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又為群峰披上一層綠裝,山麓峰巔、岩隙壑澗都生長翠綠的植被,造就了「石頭上長樹」的奇景,構成了罕見的自然山水景觀。

九曲溪風光是山與水完美結合的典範。曲折縈迴的九曲溪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岩連為一體,沿岸比肩並列的奇峰和光滑的峭壁,映襯著清澈深邃的溪水,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岩列仙岫」的獨特自然美景,溪光山色中溶鑄了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和美學意境。游者乘一葉古樸的竹筏順溪而下,可賞奇拔秀偉、千姿百態、爭奇鬥妍的形象美;可觀青山碧水、赤壁褐岩、綠樹紅花的色彩美;可品泉歌鳥鳴、浪擊輕舟、篙點河床的聽覺美;可看流水游魚、浮雲飛鳥、艄工遊人的動態美;可睹雲繞山澗、霧鎖峰腰、雨罩群山的朦朧美。身臨秀色美景,有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畫廊。山不高有高山之氣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堪稱世界一絕。

武夷山是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突出代表。大自然給武夷山提供了獨特和優越的環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或遊覽、或隱居、或著述授徒,前赴後繼,繼往開來。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又傳播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先民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和山內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絕壁的船棺,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僧道的廟觀,歷代的摩崖石刻,古代官府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捕禁樵令。這些遺存星羅棋布,如璀璨的寶石,鑲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澗、峰麓山巔、巖穴崖壁,將人的思想、情感、智慧與自然山水緊密相融,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給人以渾然天成的和諧美。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是尚存的大量古老和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好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是當前世界最優秀的亞熱帶林區之一,有著大量完整無損多種多樣的林帶,是中國亞熱帶森林和中國南部雨林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例證。武夷山還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隨海拔遞增至2158米,依次分布著常綠闊葉林帶、針葉闊葉過渡林帶、溫性針葉林帶、中山苔蘚矮曲林帶、中山草甸等五個植被帶,分布著南方鐵杉、南方紅豆杉、小葉黃楊、鵝掌楸、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且結構穩定。風景區還保留著塊、片狀分布的中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及豐富繁多的蕨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7年將武夷山列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的成員。武夷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區內峰巒疊障,高差懸殊,絕對高差達1700米,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地理演變過程中許多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物種資源極其豐富。

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種,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點。武夷山是珍稀、特有野生動物的基因庫。武夷山已知的動物種類5110種,有46種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其中黑麂、金錢豹、黃腹角雉等11種列入世界一級保護。屬中國特有的有49種。

武夷山還是世界著名的模式標本產地,已被中外生物專家採集的野生動植物模式標本1000多種。另外,武夷山負氧離子資源極其豐富,其綜合指數是全國最優秀地區之一。

風景名勝區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武夷山脈北段,福建省武夷山市南10千米處。面積約60平方千米。素以「秀甲東南」和「武夷山水天下奇」著稱。風景區內峰巖林立,雄偉挺秀,氣勢磅礴,風光綺麗,相傳有36峰、99岩之勝。九曲溪蜿蜒于峰巖之間,岩石凝紫,溪水碧綠,有「碧水丹山」的佳譽。有大王峰、玉女峰、三仰峰、天游峰(見圖)、天心岩、桃源洞、水簾洞、一線天和九曲等勝景。在大藏峰等水準岩洞中,藏有船棺(又稱架壑船),係古人類一種墓葬形式。其中白岩洞的一具船棺,經測定距今已有3,450多年。武夷山赤石鎮是1942年赤石暴動之地,建有紀念碑。建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設立於1979年,1982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武夷山」世界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武夷山不是一座獨立的山峰,而是一片低山丘陵,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發源於黃崗山的九曲溪由西嚮東,歷九曲十八彎,橫貫這一地區,自古即以「丹山碧水」著稱於世,被譽為「奇秀甲東南」。

早在青銅時代,這裡就是閩越先民的活動地帶,至今還保存有武夷山崖墓群。西漢時期,漢武帝就曾派遣使者在大王峰南麓設壇祭祀山神武夷君,武夷山由此而得名。唐玄宗天寶年間封武夷山為「天下名山」。唐末五代時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升真元化之天」。南宋時期,朱熹在五曲隱屏峰下設武夷精舍,講學數十年,將理學發揚光大。宋代遇林亭一帶是建窯的主要生產地之一,現在仍存有遇林亭窯址。元代在四曲一帶設有御茶園,進貢武夷岩茶,至近代,大紅袍更成為茶中極品。

武夷山古時即被人們稱其具備「三三六六」之勝,三三得九,即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三十六座奇峰。另外還有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等稱謂。現代的風景名勝區共分為六大景區:九曲溪景區、武夷宮-大王峰景區、雲窩-天游景區、虎嘯岩-一線天景區、水簾洞-大紅袍景區、遇林亭-蓮花峰景區。

九曲溪景區

九曲溪發源於黃崗山南麓,全長62.8千米,流域面積534平方千米。自星村由西嚮東,歷九曲十八彎,橫貫景區,在武夷宮附近匯入崇陽溪。古人遊覽九曲溪,多從武夷宮逆流而上,以武夷宮附近記為一曲,玉女峰下為二曲,直至星村為九曲。從星村至武夷宮,長約9.5千米,直線距離僅5千米,曲率達1.9。沿途水清見底,山回溪轉,移舟換景,是武夷山的精華所在。以朱熹的《九曲棹歌》為代表,歷代文人對九曲溪歌詠不斷。

由九曲順流而下,沿途可見的景點有:

九曲(星村—嶂岩):白雲岩、三教峰、磨盤石等

八曲(嶂岩—芙蓉灘):煙際岩、雙乳峰、鼓樓岩、涵翠岩、紫芝峰、象鼻岩、駱駝峰等

七曲(芙蓉灘—獺控灘):北廊岩、天壺峰、三層峰、鑄錢岩、東華岩、猴藏岩、城高岩、太姥岩等

六曲(獺控灘—老鴉灘):響聲岩、梧岩、晒布岩、天游峰、隱屏峰等

五曲(老鴉灘—古錐灘):更衣臺、天柱峰、晚對峰、仙跡岩、丹爐岩、茶灶石等

四曲(古錐灘—雷磕灘):玉華峰、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題詩岩、大藏峰、臥龍潭等

三曲(雷磕灘—水樂灘):小藏峰、宴仙岩、仙釣臺、車錢岩、升日峰、上升峰、仙遊岩等

二曲(水樂灘—浴香潭):仙館岩、仙榜岩、玉女峰、妝鏡臺等

一曲(浴香潭—武夷宮):鐵板嶂、儒巾石、水光石、月岩、大王峰、幔亭峰、獅子峰等

武夷宮—大王峰景區

武夷宮始建於唐天寶年間,稱天寶殿。五代閩王王審知改稱武夷觀,祀武夷君。南唐改稱會仙觀。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改稱沖佑觀,時為全國九大道觀之一。元明清諸朝先後稱萬年宮、武夷宮。

大王峰為武夷三十六名峰之首,上大下小,陡峭異常。據說此處為古時閩越先民酋長安放船棺之地,故而得名。

雲窩—天游景區

雲窩-天游景區在九曲溪中段(五曲、六曲)北岸,有隱屏峰、雲窩、天游峰、桃源洞等景點,與九曲溪景區同列為兩大遊客最多的景區。

雲窩在隱屏峰、天游峰及九曲溪三者之間,因清晨常有雲霧彌漫,故而得名。北宋游酢在此築舍,名為水雲寮。北宋鄉賢江贄又在此築叔圭精舍。明代兵部侍郎陳省罷官後在叔圭精舍遺址上築幼溪草廬,並留下大量摩崖石刻。

隱屏峰是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峰南建武夷精舍,2000年重建。劉子羽神道碑現已移入武夷精舍保存。

天游峰和仙掌峰俱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兩者連為一體,頂部以胡麻澗相隔。胡麻澗保存有三十多方歷代摩崖石刻。

桃源洞又稱小桃源,由九曲溪六曲北岸經松鼠澗北行,至豁然開朗的谷地即為桃源洞。谷內有20世紀90年代重建的開源堂道觀和高16米的老子造像。

桃源洞有小路通往三仰峰。三仰峰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是風景名勝區內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

虎嘯岩—一線天景區

虎嘯岩和一線天景區在風景名勝區南部,古時多由二曲上岸進入虎嘯岩,再到一線天,今有景區公路可直達兩地。虎嘯岩為武夷三十六名峰之一,四壁陡峭。山南有天成禪寺。

靈岩為武夷三十六名峰之一,岩腹有三個岩洞:靈洞、伏羲洞、風洞,三洞有一條巨大的岩罅相通,長178米,最狹處僅0.3米,故稱「一線天」。

水簾洞—大紅袍景區

水簾洞和大紅袍景區在風景名勝區北部。水簾洞是一塊巨大的內凹形岩壁,岩頂有瀑布飛流而下,岩壁內凹處有木構三賢祠,祀劉子翬、劉甫和朱熹三人。

九龍窠是一條東西嚮的深長峽谷,武夷岩茶名品大紅袍的原生地就在九龍窠內。大紅袍名叢共有六株,生長在岩壁上。九龍窠峽谷北側高地上有天心永樂禪寺,已被列為武夷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水簾洞經章堂澗、慧苑寺、鷹嘴岩、流香澗可到達九龍窠。章堂澗南側有丹霞嶂,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山腰處有岩洞,洞內有清代崖居遺構,俗稱「天車架」。丹霞嶂崖居已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鷹嘴岩亦為武夷三十六峰之一,岩頂斜尖,酷似鷹嘴,故而得名。慧苑寺也是武夷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遇林亭—蓮花峰景區

遇林亭-蓮花峰景區在風景名勝區的西北部,主要有遇林亭窯址、白岩崖墓、蓮花峰、佛應岩、佛國岩、彌陀岩、龍峰、碧石岩等景點。

國家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福建省北部建陽市、武夷山市、光澤縣交界處。1979年建立保護區。面積5.73萬公頃。在武夷山的最高地段 ,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最高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年均降水量為1486~2158毫米 ,年均溫12~18℃,相對濕度80%~85%,無霜期253~272天,屬武夷山涼而輕旱氣候區。區內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維管植物約有1800餘種,分屬191科,798屬,既有珍貴孑遺植物銀杏、南方鐵杉、紅豆杉、鵝掌楸、紫杉、木蓮、鍾萼木、天女花、水松、香榧等,又有紅栲、多穗石櫟、杜英等熱帶植物成分,還有可作藥材、澱粉、油料、纖維用的多種植物。保護區的植被垂直帶譜十分明顯,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低山區為常綠闊葉林帶 ;在1100~1700米之間為溫性針葉林帶,伴以常綠落葉針闊葉混交林 ;在1700~1900米的狹窄地帶中,針葉林和山地灌叢鑲嵌分布;在1900米以上的山頂,為山地草甸帶,組成了一片較完整的亞熱帶自然森林生態系統。有哺乳動物約200種,占全國同類動物數的1/4。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華南虎、白頸長尾雉、金貓、大靈貓、穿山甲、獼猴、雲豹、毛冠鹿、鬣羚、短尾猴、小靈貓、黃腹角雉等;鳥類約400餘種,幾乎占全國總數的1/3,兩棲和爬行類動物約100餘種,魚類也有30餘種;全國昆蟲32個目,這裡所采到的就有31個目,估計可達2萬餘種之多,為世界聞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