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景區景點 > 正文

青海湖

2020-06-16 20:37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青海湖

青海湖,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國家5A級旅遊景區。漢代稱西海。北魏時始名青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即「青色的湖」,青海省由此得名。位於北緯36°32′~37°15′,東經99°36′~100°47′。長軸呈北西西嚮,海面海拔3,196米,長108千米,平均寬38.6千米,周長360千米,面積4,340平方千米。儲水量742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7.6米,最深達27.0米。水位年變幅不大,近年湖水出現負平衡。湖水含鹽量12.49克/公升,pH為9.1~9.4,屬氯化鈉質水。青海湖湖水來源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的河流大小近70餘條,主要有布哈河、沙柳河、哈爾蓋河、倒淌河等。青海湖裡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青海湖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湖中以盛產湟魚(學名裸鯉)而聞名,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天然魚庫。

青海湖中有海心山,四周高山環繞:北面是大通山,東面為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為橡皮山。湖區有兩大奇觀:一是鳥島,每年春夏,有數十萬的候鳥來海西山、三塊石等島嶼棲息;二是漁場 ,青湖湖盛產湟魚,是一個豐饒的天然魚場。湖區盛夏時節平均氣溫僅15℃,為天然避暑勝地。


青海湖景觀


青海湖景觀


青海湖 二郎剑景区的青海湖面


青海湖


青海湖鳥島


青海湖鳥島


青海湖 棕頭鷗


青海湖 一隻棕頭鷗在湖面浮起的水草堆上行走

地質地貌

湖區處於幾個構造單元的交會地帶。東南部屬加里東期的南部祁連山槽背斜,東部和東北部屬前震旦紀的中祁連槽背斜,南緣為華力西–印支期的青海南山槽向斜,西南面與柴達木檯塊和北崑崙槽向斜東端相連接。湖盆于中新生代由斷塊陷落成為內陸斷陷湖。

青海湖盆地為祁連山系內部一大型山間盆地。湖區北部和東部的大通山(平均海拔約4,300米)和日月山均為祁連山脈東南延伸的分支。日月山由北而南可分為同寶山(4,025米)、日月山(4,389米)和野牛山(4,832米)3段,為青海湖與湟水流域的分水嶺。青海南山位湖區之南,自西而東亦可分為3段:西段由宗務隆山和茶卡北山組成,為湖區與柴達木盆地的分水嶺;中段的塔溫山為湖區與共和盆地的界山;東段在倒淌河鄉的瓦里貢山以東,組成湖區與貴德盆地的分水嶺。

湖周山地山麓地帶的洪積扇、洪積階地及入湖河流階地相當發育。濱湖地帶分布有多條新、老環湖堤。湖東甘子河口到海晏灣以南分布有金字塔型和新月型沙丘群。

湖中聳立島嶼6座:蛋島、鳥島、海心山、新沙島、老沙島和三塊石島。在黑山的東南延線上是蛋島、鳥島和海心山,前兩者基岩與黑山同為下古生界變質岩,以水下淺灘相連,分別高出湖面7.6米和32米,面積則分別為0.11平方千米和0.46平方千米。海心山位於湖心偏南,面積約1平方千米,島緣整齊陡立,有三級浪蝕階地,與鳥島間以斷續沙崗和暗礁相連。兩者均為中、晚更新世後斷塊抬升露出水面的湖中孤島。湖東有新老兩沙島。老沙島為湖中最大島嶼,面積約11平方千米,高出湖面113米,是湖中沙壠出露水面後經風沙堆積而成。湖西南的三塊石島為湖區諸島中最小者,由七塊三疊統灰岩礁石組成,實屬宗務隆山向湖的延伸部分。

全新世以來,水位下降,湖面縮小。20世紀60年代以來水位年平均下降0.10~0.15米,蛋、鳥兩島已於1978年起與陸地相連成為半島。湖東老沙島之南已出現一新沙島。湖濱東緣還出現了兩個脫離母體的子湖——尕海和耳海。尕海位東北部風沙堆積區,與湖區以沙丘相隔;耳海位東南湖灣,以湖堤和沙灘與湖分隔。近期湖水退縮,水質咸化。

水文和氣候

青海湖流域為內陸封閉水系,入湖河流達70餘條,較大者多由西北面匯入,如布哈河及其支流吉爾孟河、沙柳河、哈爾蓋河。由東、南面注入的河流少而短小,如甘子河、倒淌河和黑馬河。以布哈河為最大,年徑流量10.64億立方米,占入湖總徑流量的2/3。湖區1月平均氣溫-12.7℃,最低-30℃;7月平均氣溫12.4℃,最高28℃。11月至翌年3月,湖面冰封,冰厚約0.5米。湖區夏季降水300多毫米,約為全年降水量的2/3。

湖中魚類單一,以鯉科的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為主,並有條鰍。為青海省重要魚類產地。湖中鳥島面積僅0.1平方千米,是中國內陸湖候鳥棲息地,每年來此棲息、繁殖的鳥類估計有10萬隻,是中國鳥類自然保護區之一。湖岸有廣大草原,是良好牧場。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青海省青海湖景區及周邊地區的自然植被有五大類型(灌叢、草原、荒漠、草甸、沼澤和水生植被),以溫性草原、溫性荒漠草原和緊鄰湖岸的高寒沼澤化草甸為主,主要優勢種群為西北針茅、短花針茅、華扁穗草。

青海省青海湖景區及周邊地區在中國植物區系分區上屬泛北極植物區內的青藏高原植物亞區的唐古特地區,是一個在青藏高原隆升過程中形成的年青植物區系。該植物區系成分複雜,植物種類較多,其組成包括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菌類、藻類和地衣等植物種類,主要優勢種群為西北針茅、短花針茅、華扁穗草。種子植物共有52科、174屬、445種,以被子植物為主,而裸子植物僅有3屬共6種。

動物資源

青海省青海湖景區及周邊地區有鳥類189種,分屬14目37科,鳥類種數占全省鳥類總數的55%,其中候鳥種數佔63.6%。普通鳥類有魚鷗,屬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有棕頭鷗、斑頭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鸕鶿、大天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頸鶴。

青海省青海湖景區及周邊地區獸類共計有42種分屬5目17科,獸類種類幾乎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嚙齒、食肉目、偶蹄目種類為多,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1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普氏原羚(別稱:灘黃羊、灘原羚),屬世界級瀕危野生動物之一。

景區

二郎劍景區

二郎劍景區位於青海湖南岸,之前又被稱為151基地,是中國第一個魚雷發射試驗基地,是環青海湖的旅遊接待基地、民族風情體驗基地。二郎劍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灘、動物為主的生態自然資源,成為青海湖旅遊區一顆明珠。二郎劍景區定位是「服務人的地方」,二郎劍已經建成了以觀鳥臺、觀海橋、觀海亭為組合的觀賞區,以大型民族歌舞、藏族風情園、聖湖祭祀等旅遊項目的休閒區,以游輪、水上摩托、水上腳踏車、自駕遊艇為活動內容的水上娛樂區。

鳥島景區

鳥島景區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

鳥島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是青海湖畔具有靈氣和生機的地方。每年4到6月間,有近10萬隻候鳥陸續遷徙到這裡繁衍生息,是青海湖一大奇觀。為了保護鳥類的世襲領地不受干擾,同時保證更多的遊人可以近距離觀鳥,鳥島新建了集觀鳥室、休息室、咖啡廳、多媒體展示廳為一體的多功能半掩體觀鳥室。掩體通道長443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

沙島景區

沙島景區位於青海湖東北岸,景區內金沙灣、銀沙灣相依相伴,太陽湖、月牙湖、蘆葦湖點綴其間,金沙、銀沙交相輝印,海鳥成群。水上遊艇、滑沙、沙灘摩托、沙灘越野、騎馬、騎駱駝是沙島景區的特色旅遊體驗項目。

仙女灣景區

仙女灣景區位於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重要的濕地,也是藏民族傳統的祭海聖地。這裡動植物品種繁多,濕地景觀獨具特色,尤其是數十種鳥類鍾愛的遷徙棲息之地,是天鵝的家園。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97°53′—101°13′,北緯36°28′—38°25′之間,地域上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剛察、海晏兩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縣,總面積495200hm2,範圍包括青海湖整個水域及鳥類棲息的島嶼和湖岸濕地。湖面海拔3193m,湖體東西長104km,南北寬68km,水域面積431700hm2。1992年被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據調查,共有鳥類191種,獸類41種,兩棲爬行類5種,其中屬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5種。另外還有魚類8種。在區內棲息的各種鳥類達30萬隻以上,其中,以水禽鳥類為優勢,如棕頭鷗、魚鷗、斑頭雁、鸕鶿四種大型水鳥數量均在4.5萬隻以上。此外,該區還是侯鳥類南來北往的中繼站,有近20種水鳥遷徙途經此地,數量達7萬多隻。保護區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水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繁殖場所。區內鳥類種類數量約占全省鳥類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在保護區濕地草甸地帶棲息、繁殖;每年還有約4000隻左右的大天鵝在區內的沼澤地越冬。保護區內的動物區系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成份為主體,湖區的獸類動物總數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嚙齒目、食肉目、偶蹄目種類較多,普氏原羚是湖濱沙化草地的代表種,也是世界最瀕危的野生動物物種之一。湖區魚類資源獨特,其中最著名、最有經濟價值的是青海裸鯉。兩棲爬行類有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和高原蝮蛇等。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