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景區景點 > 正文

慕田峪長城

2020-06-16 23:54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區73公里。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景區內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長城全長5400米,是中國目前最長的長城,也是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區

慕田峪長城于西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是明朝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此段長城東連古北口,西接居庸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京畿的軍事要衝,有正關臺、大角樓、鷹飛倒仰等著名景觀,長城牆體保持完整,較好地體現了長城古韻。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原是一個小山村,坐落在懷柔區北辛營鄉(今渤海鎮),這裡山巒起伏,林木蔥郁,萬里長城自東南而西北在叢山峻嶺之巔蜿蜒。這裡山勢緩陡,曲直相間,所以極富立體感。由於慕田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稱為「危嶺雄關」,而慕田峪關更是明代擁護京師和明皇陵的的重要關口之一,在此曾發生過多次戰事。慕田峪長城西接居庸關,東連古北口,為京師北門黃花鎮的東段,自古被稱為拱衛京師、皇陵的北方屏障,而慕田峪關更是明代擁護京師和明皇陵的重要關口之一。(《長安客話》卷七·關鎮雜誌)

南北朝時的北齊(西元550年—577年),就在慕田峪築有長城,明朝初年重建。據文獻考證,慕田峪長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曾被封為中山王,也被稱為中山)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同治十二年遷安縣誌》記載:「明初,徐中山築邊城牆,自山海關西抵慕田峪,一千七百餘里,邊防可雲密矣。」)

1404年(明永樂二年)建「慕田峪關」(見《日下舊聞考》·邊障·卷一百五十三·二四六六頁)

1569年(隆慶三年)明穆宗朱載垕特命抗倭名將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鎮、昌鎮、保定三鎮練兵事,率軍對慕田峪段在內的二千里長城進行整修,隆慶五年秋建成遺存至今截止2013年,慕田峪所保留修復的長城,是全國明長城遺蹟中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

景區特色

(一)植被覆蓋率高——景區內植物種類極為豐富,植被覆蓋率高達96%以上,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景景怡人,在國內外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二)關臺奇特——慕田峪關與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等都不一樣,正關臺是由三座空心敵樓構成,通連並矗,兩側樓較小,中間樓較大,三座敵樓之上有三座望亭。關門不設正中,而是在關臺東側,進出關臺也是兩側敵樓設門,這種獨特的關臺建築是萬里長城所罕見。

(三)敵樓密集——從慕字一臺(大角樓)至慕字四臺(正關臺),不到500米,就設敵樓4座;從慕字一臺至慕字二十臺,長度僅3000米,敵樓、敵臺、牆臺、鋪房就25座,這種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敵樓的長城段也是不多見的。

(四)長城擁有雙面垛口——其他段長城,多為長城外側一面建垛口牆,而慕田峪段長城卻兩面都為垛口牆,垛口牆即守城將士對敵作戰的掩體。兩面垛口牆,即意味著兩側同敵作戰,可見慕田峪段長城在歷史上的重要戰略地位。

(五)內、外支城並存——支城,即在主長城之外根據戰事需要順山勢又節外生枝修出的長城。慕田峪的外支城即連接慕字十一臺的長城,內支城即「禿尾巴邊」。

(六)富有立體感——慕田峪關,地勢最低,海拔僅486米,往東,陡然上升,至大角樓(慕字一臺)不到500 米,上升117米;往西,從慕字四臺(即正關臺)至慕字十九臺,起伏不大,較為平緩,從慕字二十臺至牛角邊最高處,只經過近10座敵樓,就從慕田峪關的486米上升了533米,達到1039米,蔚為壯觀。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