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景區景點 > 正文

紅旗渠

2020-06-17 03:16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紅旗渠

紅旗渠,位於中國河南安陽林州市,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幹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幹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2016年10月,紅旗渠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7年1月,紅旗渠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紅旗渠 景觀


紅旗渠 景觀


紅旗渠 景觀


紅旗渠 景觀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上世紀60年代,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

在具有「北雄風光最勝處」的太行山上,紅旗渠像一條藍色飄帶纏繞其間。其工程之艱巨,工程美學價值之高,堪稱人間奇蹟,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紅旗渠風光。紅旗渠旅遊黃金線路由紅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區組成。

分水苑景區

分水苑景區,紅旗渠總乾渠到此一分為三條乾渠,南去北往延伸林州腹地。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乾渠竣工通水慶典在此舉行。苑區主軸景觀帶上分布著水利科普園、演藝廣場、紅旗渠紀念碑、中南海的翠柏、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閘和紅旗 渠總乾渠、一干渠、二乾渠等,與紅旗渠紀念館一起構成虛實結合的景觀群落,呈現出現代與古樸兼而得之的風貌。

紅旗渠紀念館透過515米長的展線,採用空間環境、雕塑、繪畫、多媒體等藝術手段,營造了再現歷史、觸摸歷史、穿越歷史、對話 歷史的效果與氛圍,從而使人們深刻感悟紅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難輝煌,不負今天的使命重託。

青年洞景區

青年洞景區,是以紅旗渠的代表性工程——青年洞為主景,以太行山為依託的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是紅旗渠 艱苦奮鬥精神的實景體驗場所。登臨青年洞紅飄帶廊橋,可俯看三省風光、漳河奇觀。行走在不足兩米寬的渠牆上,向前看不見頭,向後看不尾,抬頭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數丈高的懸崖。不經意間,已與英雄擦肩而過,號角嘹亮、踏遍青山、推獨輪車等英雄的形象已凝固為雕像,融入太行紅岩。驀然抬頭,青年洞就在眼前,這裡昭示青春,也展示巍峨,更有江澤民、李先念、郭沫若等領導人題詞摩崖石刻點綴期間。「鐵姑娘打釺」、「凌空除險」現場表演,懷舊,驚險,與英雄再次握手,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浮躁的   心情也會變得寂靜,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毛澤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 動力」真諦。

長期以來,紅旗渠備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厚愛,江澤民、胡錦濤、李先念、劉雲山、喬石、溫家寶、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蒞臨紅旗渠視察,並對「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1996年,紅旗渠被國家文化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隨後,又榮獲「國家AAAAA級旅遊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稱號,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鬥教育、廉政教育的最理想場所。

景區交通

從林州市區出發沿S228省道北行20公里處是紅旗渠分水苑景區,40公里處是青年洞景區;走京港澳、大廣、二廣高速,轉南樂——林州——長治高速,紅旗渠站下,嚮南500米即可到達分水苑景區。

景區景點


紅旗渠紀念館

紅旗渠紀念館,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傳承紅旗渠歷史的一座展館。館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題寫。館體猶如舞動的渠、流動的水,是紅旗渠形態的抽象表達。紀念館建築面積6300餘平方,布展面積2950平方米。


分水閘

紅旗渠總乾渠在此分為三條乾渠,依山遠行,深入林州腹地,潤澤著林州54萬良田。該建築長6.5米、高12米、寬13.5米,閘底高程454.44米,海拔低于渠首進水閘底10.31米。閘房上空高擎郭沫若「紅旗渠」三個大字,是紅旗渠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絡絲潭瀑布

絡絲潭是著名勝跡漳河九峽十八斷中最為壯觀的一斷:天橋斷。斷者,斷落下跌也。水在上游谷底形成半環形瀑布,勢如壺口,壯觀之至。

廊橋

青年洞主入口標誌性建築紅飄帶——廊橋,整體形態猶如山間舞動的紅飄帶,是紅旗渠形態的延伸,紅旗渠精神的昇華。集票務服務、購物、交通等功能為一體,在解決遊客跨省道安全基本功能的同時建成了景區景觀工程。

踏遍青山

紅旗渠總乾渠要以1/8000坡度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穿過,測量的水準直接決定著紅旗渠工程的成敗。負責測量的工程技術人員披荆斬棘、跋山涉水,工作上精益求精,工具上土法上馬,發明瞭'盆面測量法',以彌補測量儀器的不足。他們踏遍千山萬水不顯山露水,吃盡千辛萬苦不喊累叫苦,以自己的艱辛付出為紅旗渠的成功修建打下了基礎。

小推車

紅旗渠的建成是林縣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林縣人民從春天推到冬天,從山下推到山上,推出了盤山一條紅旗渠。原本農家種地用的普通生產工具,成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種象徵。

創業洞

最困難時期,東姚公社的民工開始了鑿通創業洞的工程。修渠民工全憑著一錘一釺、一鍬一鎬艱難開鑿,以血肉之軀與堅硬的岩石抗衡。該洞長63米、高5米、寬6.3米。

兩半山

有一首歌曲這樣唱到:「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在這裡,紅旗渠從兩山之間流過,可以想象一下,當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腰劈開這樣一條渠是何等艱辛,從崖壁上留下的敲打痕跡,似乎可以看到修渠民工當時的堅定與沉穩。

團結洞

地處林縣最南部的臨淇公社屬於紅旗渠非受益地區,為了修建紅旗渠這個大局,臨淇公社的民工捨小家為大家,承擔起鑿通團結洞的任務。該隧洞長26米、高5米、寬6.3米。臨淇公社民工不怕挫折、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團結之花結出了「團結洞」之果實。

步雲橋

步雲橋橫跨兩山之間,跨度146米,舉步驚鴻。扶欄穿行,天地悠悠,山風浩蕩。人行其上,一如平步青雲之間,胸臆中頓生感憾萬千。

老炮眼

老炮也叫燒炮,因這裡的岩石屬於石英砂岩,石質非常堅硬,鎚子砸下去也只有一個小白點,修渠民工就決定在這裡放老炮,他們先找準炮眼位置,打成了直徑為1米多,縱深10米余的老炮眼,再裝上炸藥1000餘公斤進行爆破,就這樣半座山應聲倒下,也就有了在修渠過程中'一炮崩開半架山的故事'。

太行回聲

鐵鎚叮噹,鋼釺鏗鏘,打破了太行山億萬年的寂寞;炮聲隆隆,無堅不摧,撕裂了乾渴的舊山川。林縣人民以渠線為弦,以炮聲為鼓,用鐵鎚鋼釺彈奏了一曲重整山河的英雄交響樂章,時代的強音在太行群峰間迴響。

太行影像

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在修渠工地上10年間持續不斷地克服了許許多多難於想象的、人們認為不可能克服的困難,締造了紅旗渠這樣偉大的水利工程。

鷹嘴崖

鷹嘴崖是紅旗渠透過的一段崖壁,書有「鷹嘴山」3字。舉目仰視,上突下出的山崖酷似1隻雄鷹聳立於紅旗渠南岸。這裡是當年修建紅旗渠時,民工腰繫繩索,凌空除險的地段。

界碑

每個公社、每個村所修建的渠段,都要用自己的村名樹碑刻石,叫做責任碑,負責到永遠。這是他們以自己世世代代的鄉土之名作出的最誠實的承諾。

一線天

長50餘米,寬只有0.4米,僅容一人單身獨行,遇到體壯身寬者尚需側身吸肚才能透過。仰望崖盡之處,僅見一線天光;回首來處,外部成為線條世界。

神工鋪

這是建渠民工住過的山崖,在那艱苦的年代,數萬修渠民工雲集工地,沒有住房,就夜宿山崖,頂風雪,戰酷暑,毫無怨言。他們留下了豪邁的詩章:「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後代創大業,不建成大渠不還鄉。」後人稱他們住過的崖簷為神工鋪。

虎口崖

虎口崖,崖高百丈,山崖向外突出十餘米,像老虎張開的大口。修渠時,山崖上時有鬆動石頭掉下來砸人,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隊員,像雄鷹展翅在空中盪鞦韆,飛蕩數次,才能蕩進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叫虎口拔牙,於是此山崖被稱為「虎口崖」。

十水言碑

此碑叫「十水言」碑,碑文由原國務院扶貧辦顧問、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所撰。全文是「祖祖輩輩缺水盼水,紅旗渠引來漳河水,水庫蓄住了山谷水,紅旗渠灌滿庫池水,澆地渠庫池齊放水,一渠水可頂兩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澆水,大家都來節約用水,關鍵保好渠管好水,林縣就不再愁缺水」。

青年洞

青年洞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1960年2月10日動工,於1961年7月15日竣工。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總乾渠上最長的隧洞。因該洞由300餘名青年修成,故名「青年洞」。洞名由郭沫若題寫,更有江澤民、李先念摩崖石刻。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