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人物 > 正文

難忘的露天電影

2020-08-07 09:07 作者:王微芳   來源:兩岸新聞   閱覽:


在文化生活匱乏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讓我們期待和憧憬的就數露天電影,它無疑是我們童年回憶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迄今仍令我們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在計畫經濟的年代,城市裡的家家戶戶都按人頭領著糧票、郵票、布票過著量入為出、節儉清苦的日子。在糧食緊缺的非常時期,大家更是就著番薯乾下肚,全家的日常吃食不過就是醬油拌飯而已,摻入雞蛋的麥塌鑊便算是孩子們最奢侈的零食。課餘的娛樂活動無非就是踢毽子、跳皮筋、滾彈珠、玩沙袋等。

看免費的露天電影是我們童年生活中最隆重的文化盛典,往往一年半載才能看上一回,值得我們濃墨重彩地在人生中書寫上一筆。

在既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話的那個年代,當晚要播放電影的消息卻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地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我們探得消息,便歡天喜地、歡呼雀躍地奔走相告、欣喜若狂,早早地搬出自家的小凳子跑到巷子口去搶占地盤,有些孩子隨便扒拉幾口晚飯,有些甚至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就急匆匆地趕過去,生怕去晚了,搶不到位置。我們懷著足夠的耐心,饒有興致地看著電影放映隊的叔叔們熟練地在謝池巷的巷口當街架起銀幕杆子,掛上銀幕,拴好音箱,架好電影放映機。只見放映員們忙不迭地調試著放映機和銀幕的距離、微調鏡頭焦距、測試音響,並將事先早已備好的發電機放在附近人家的院子里,加滿汽油,接上電纜。

夜幕漸漸降臨,現場人山人海,早已被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的市民圍得水洩不通。有幾位來晚的熊孩子,見附近剛好有一棵大樹,便憑著自己平時練就的一身絕技,果斷地甩掉腳上的拖鞋,蹭蹭蹭快速而敏捷地爬到樹上,一屁股坐到樹杈上,居高臨下,露出頗為得意的笑容,他們的母親見了卻連連嗔怪,生怕他們一不小心摔下樹來受傷,在男孩一連聲「一定小心」的承諾聲中,母親才悻悻收場。有膽怯的女孩不敢爬樹,便藉助父親的肩膀也占據了有利的「地勢」,臉上綻放欣喜的容顏。最為幸運的當屬住在附近且擁有二層樓的居民,他們無需提前來搶占地盤,可於慢悠悠地用完晚餐後,氣定神閒地在自家樓上端張凳子坐下,從窗戶中探出頭來將電影中的鏡頭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一些富有商業頭腦的小商販,絕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聞風而動,急切地在周邊支個攤位,買瓜子、橄欖、棒冰……一場電影看下來,既有一筆不菲的收入,還可品嘗到一場文化盛宴,可謂實現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雙豐收。

在四合的夜幕中,現場的吆喝聲、歡笑聲、斥責聲、歎息聲、腳踏車鈴聲、少年的嬉鬧聲與手電筒的光影交織成一片,人們在熱烈的期待中終於迎來電影的正式開播,方才異常嘈雜的現場頓時陷入一陣寂靜,人們目不轉睛、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電影,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情節。
期間,有因為晚來而很難在正面找到好位置的孩子們,他們便會靈機一動地紛紛跑到熒幕後面去一飽眼福。

在放映的過程中,時不時地會出現一些小插曲,有遇到因膠片比較老舊,而在放映過程中出現黑幕或者跳幀的現象;有熊孩子因為好奇或為了在銀幕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去擋放映機的燈光的現象;也會有人踢到電纜或絆倒支撐銀幕的竹竿等,但這些都絲毫不會妨礙觀眾的好心情,他們頂多是叫嚷幾句就復歸於平靜咯!

人們屏息靜氣地觀看著電影,一兩個小時後,隨著銀幕上出現「完」、「劇終」、「再見」等字幕,電影的放映也宣告結束。 人們還沉浸在方才的情節中,便意猶未盡地相互談論著,手腳麻利地收拾著凳子,三三兩兩、依依不捨地結伴回家……。

我第一次看露天電影很是好奇,不明白這麼一張白白的幕布背後怎麼會藏著這麼一個變幻無窮、非富多彩的世界,幕布上的人和物都那麼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真想一頭扎進銀幕去一探究竟,也會拉著母親的袖管問個不停,母親給出的答案較為模糊,始終無法解開我心中的疑竇。直至長大成人,我方才明白電影是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將活動影像並同步聲音投射到銀幕上的一種現代技術。

記得當時的電影影片以革命戰鬥故事片居多,如《小兵張嘎》、《閃閃紅星》、《地道戰》、《鐵道游擊隊》、《渡江偵察記》等,其中《冰山上的來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迄今為止,我還能哼唱該電影中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電影中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純真浪漫的真摯愛情故事而感動。後來,露天電影也增加了一些生活趣味濃郁的電影,如大美女王丹鳳主演的《女理髮師》中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的場景都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腦海中。

後來,隨著錄像帶和VCD、DVD的不斷崛起,錄像廳隨處可見,露天電影也被逐漸取代……

如今,城市裡再也難現聚眾觀看露天電影的激情歡樂場面,它就像一朵煙花,綻開在那個年代,燃放過後,便成了永恆的歷史,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