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悲欣交集–2025夢廻敦煌台灣春雨青年遊記

2025-09-05 16:13    作者:黎家慶   來源:作者原創   VIEW:

乙巳之秋,意還未濃上心頭2025夢廻敦煌台灣春雨青年團,行程豐富圓滿完成,要感謝主辦單位細心照顧有長官親臨伴隨同行遠從北京或蘭州出發,一起和我們同歡共樂。還要感謝台灣傑青會和馮執行長,這30來的努力不懈,成效斐然。再來要感謝這次同行的青年朋友,暫時放下了學業和事業,來到敦煌,創造自己人生另一個輝煌的起點。這一路上的順遂平安,要感謝的人事物太多太多,一如作家陳之藩說的,那就謝天吧!
 

是的,這是我們華人特有的天地君親師體系既是敬天法祖,要謝天謝地謝謝敦煌,謝謝敦煌曾有過了的無比偉大的輝煌盛世。讓我們今日得以在此地躬逢其盛,感同身受,體驗中華文化的廣褒美好,人民的親切樸實,和山川大地的無私滋養。
 

而敦煌文化正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具有無與倫比的智慧內涵與象徵意義,而且無可取代。大智不語,大美不言,眼見為憑,來到此地,看到實景,一切了然於心,什麼都不用說了。敦煌學號稱Dunhuangology 博大精深,涵蓋了宗教、文學、語言、音樂、藝術、舞蹈、考古、科技、建築等等。似乎每一個人來到敦煌之後,都可以找到自己,當年午夜夢迴時的美景仙境,一償宿願。
 

剛好台灣有一首流行歌,就叫做《絲路》。五月天樂團主唱阿信作詞,華裔的王力宏作曲,而由馬來西亞的華僑,梁靜茹來演唱。有一段歌詞是這樣唱的:

愛上了你之後我開始領悟

陪你走了一段最唯美的國度

愛上了你之後我從來不哭

誰是誰的幸福我從來不在乎

誰是誰的旅途我只要你記住

 

歌曲中大量提及絲綢之路上的種種情景,作為曲中意象的來源。例如天山湖,狂風沙,羌笛聲和胡旋舞等等,剛好在此行之中,我們也都親自目睹,沒有錯過。那這首歌可能想表達的,孤獨、追尋、奉獻、和成長,似乎就跟我們這一次,在河西走廊的道路上,踽踽獨行所產生的感覺和意境,也就不謀而合。對歌者及聽眾而言,可能人生的感情路,就一如絲路百轉千迴,千絲萬縷,但對我而言,我更愛這條絲綢之路,和這片土地江山,依依眷戀我偉峨的華夏文明。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痛心疾首的說: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這是因為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之後不久,許多外國的探險家便紛紛到來,他們在第一時間,便以各種方式,合法或非法,勸說或詐騙,誘惑或威脅,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方法,將敦煌的經卷壁畫等各種文物,或是購買,或是搶刼偷盗,大量的運往境外,包含了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等。還有一部分在戰後逃到中國境內,沙俄的殘餘匪類,又對敦煌洞穴進行了劇烈的破壞。這一切都造成了敦煌研究,喪失了許多寶貴資源,所以英美日法俄,堪稱是五國聯軍,聯手掠奪敦煌文物。而另一方面敦煌發現之初,清朝政府官吏,先是不加重視,任其流散,再來又把它當作是一塊肥肉,上下其手,一起來分贓。
 

世人有句話這樣說,敦煌在中國,但敦煌學在日本。這是何其之大的侮辱、傷痛、和遺憾。祖宗的智慧,先人的寶藏,任由外族來搶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後代子子孫孫如何能不警醒奮起?復興敦煌文化,還我輝煌盛世!

 

敦煌,是我中華民族的夢土,也是傷口。絲綢之路更是思愁之路,這個思,是思慕,對中華文化的愛慕。而這個愁,不是綾羅綢緞,而是鄉愁,是對華夏江山的思鄉愁緒。這個敦煌,中華兒女一生至少要來一次,來此尋夢圓夢或者療傷止痛,歷史的錯誤可以原諒,但是時代的傷痕不容遺忘。例如今年正好是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小弟有幸和台灣一群青年學子來到敦煌寶地,心中充滿了愛戀與哀愁,讚嘆與惋惜。一如文前標題開宗明義,借弘一大師所言,是悲欣交集。而日後自當更加勇猛精進,奮力向前,復興中華,以慰先人呀!

其實所謂敦煌,又豈只敦厚温文,而且不僅輝煌其外,你尤其不能錯過,那許多的敦煌美景和更多的心痛歷史,如此這般直接地砍入眼簾又直上心扉。一生中總該來到敦煌一次,因為也許這兒總可以找到一段,屬於你自己的輝煌過往或燦爛未來,可以挖掘,可以發覺,可以沉澱其中,更足以滿載而歸!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