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社會 >

國臺辦新聞發布會輯錄(2024-03-13)

2024-03-22 13:33    作者: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VIEW:



  3月13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陳斌華: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國務院臺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主持。現在請大家提問。

  人民日報記者: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委員時強調,民革要在對臺工作大局中進一步找准定位、發揮優勢、積極作為,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要積極推動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有輿論認為,這說明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為島內選舉結果而改變,但反「獨」、促統、促融力度會加強。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中央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團結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同創造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

  長期以來,各民主黨派發揮各自優勢,為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瞭解、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開展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將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加強聯繫溝通,共同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新時代對臺工作。 

  新華社記者:請發言人解讀一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涉臺內容。

  陳斌華:《政府工作報告》是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等於是向全國人民彙報上一年的工作成果,提出本年度施政重點乃至未來一個時期國家發展方向、目標的重要文件,也是人民民主政治的重要體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集中闡述了當前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原則立場和目標任務,對做好今年對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更是不可阻擋。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不斷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堅決打擊「臺獨」分裂、遏制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廣泛團結臺灣同胞,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看清時和勢,認清利和害,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與大陸同胞共創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共享作為中國人的尊嚴榮耀。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部分,強調「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沒有提「和平統一」,請問這是否代表大陸立場發生變化?

  陳斌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其根源是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中央廣電總臺國廣記者:日前,前臺灣「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臺積電前研發副總裁林本堅、臺「中研院」院士謝長泰等3位在臺灣半導體領域具有重量級影響的人士聯名在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試圖借「芯片法」掌握臺企技術,削弱臺積電實力,此舉引發島內熱議。有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將臺積電作為交易籌碼,推動其赴外國建廠,以拉攏外部勢力「挺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臺灣產業界對民進黨當局無原則、無底線貼靠和迎合外部勢力的質疑,以及對臺灣優勢產業被掏空、核心企業被打壓、競爭優勢被削弱的擔憂。一旦臺灣經濟的產業發展自主性、在全球產供鏈的話語權都喪失了,試問臺灣還有多少「家底」?結局無非就是從「棋子」變成「棄子」。因此,這幾位業界專家的看法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對於臺灣社會的「警世恆言」。

  中國臺灣網記者:今年兩會期間「發展新質生產力」引發熱議。請問大陸方面在推動臺商臺企參與大陸高質量發展方面,是否會儘快推出相關的新舉措?

  陳斌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臺商臺企必然是參與者、貢獻者,也必將是受益者。我們將保持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連續性,構建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政策支持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優化要素配置保障,助力臺商臺企錨定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向,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海峽兩岸》欄目記者:關於「2.14惡性撞船事件」,3月5日,大陸人員離開金門返回,此事件後續將如何發展受到廣泛關注,請問在什麼情況下兩岸會就此事重啟對話協商?大陸方面還會派員赴金門或臺島內處理此事嗎?

  陳斌華:遇難者家屬和相關人員為什麼離開金門,他們當天已經作了完整說明,相信大家都已瞭解。人命關天,明明是臺灣方面粗暴對待大陸漁民導致漁船翻覆、人員死傷,但事發至今,家屬連一句道歉都等不到,連一個真相也得不到,臺灣方面還在以所謂「調查程式」來拖延解決問題,以所謂「執法」來推諉卸責,他們才是真正的「三無」,無情、無義、無理。民進黨當局只有正視問題、端正態度,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2·14」惡性撞船事件的善後協商才能重啟。企圖拖延時日矇混過關,恐怕是打錯了算盤。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近日,一位在島內被認為「親綠」的網紅鐘明軒首次到北京、上海旅遊,通過網路分享自己乘坐高鐵、體驗掃碼支付、遊覽北京衚衕等見聞和體驗,表示這趟旅行讓他改變了對大陸的認識,感慨「大陸科技發達」「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這些分享視訊引發島內熱議,許多網民表示支持和共鳴,綠營網軍卻對鍾明軒大肆攻擊。請問發言人對這件事怎麼看?

  陳斌華:「百聞不如一見」,大陸到底是什麼樣的?希望島內同胞特別是青年朋友們與其偏聽偏信、以訛傳訛,不如親身來大陸走走看看,找尋答案。答案肯定五花八門,但最基本也最有普遍性的是「不一樣」,就是大陸與「臺獨」勢力、綠媒名嘴所說的「不一樣」。例如,大陸高鐵有靠背,大陸民眾不僅吃得起茶葉蛋和榨菜,日子過得還挺好;再如,大陸很進步、很有趣,大陸同胞很親切、很熱情,就像鐘明軒所說的,「東西好吃、城市發達、人蠻熱心」。

  我要強調的是,「大陸不可怕」,那些在島內製造資訊繭房、抹黑大陸的人,才是真的可怕;「大陸不落後」,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信口雌黃的人,才是真的落後。我們熱忱歡迎臺灣青年朋友多來大陸,相信大家會不虛此行,和鍾明軒一樣「喜歡上這個地方」。

  福建廣電臺海時刻新媒體記者:針對「2·14」惡性撞船事件,雙方協商迄今沒有結果,臺灣海巡部門表示,協商期間,大陸方面堅持提出不符合臺方「法律制度」的要求,使雙方無法達成共識。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2·14」惡性撞船事件發生至今已經30天了,臺灣方面依然未對事件發生的過程和真相作出令人信服的說明,而且在回應社會各界質疑的說法上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態度更是出爾反爾,顯示其根本就不想解決問題,反而在不斷製造問題。島內各界及輿論對此早就口誅筆伐。民進黨當局不反思檢討自身問題,試圖通過歪曲、抹黑遇難者家屬正當合理訴求來轉移焦點、推諉卸責,令人憤慨。

  對民進黨當局無視大陸漁民生命財產安全、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粗暴行徑,我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我們再次嚴正要求臺方儘快公佈事實真相,嚴懲相關責任人,向遇難者家屬道歉,滿足遇難者家屬合理訴求,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交代。

  廈門衛視記者:3月1號是臺灣旅行社恢復組團赴大陸游的第一天,根據臺灣媒體的報道,當天至少有50個旅遊團上千名島內民眾到大陸旅遊。臺灣旅遊業者呼籲民進黨當局要響應島內民眾的旅遊熱情,儘快解除6月之後赴大陸旅遊的「禁團令」。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臺灣居民來大陸旅遊的興趣意願強烈,島內旅遊業界也一直呼籲民進黨當局早日解除禁令。去年以來,臺灣有關方面幾次聲稱就恢復臺灣旅行社組團赴大陸旅遊作出規畫,但今年2月卻宣布原定規畫不再執行。如此朝令夕改、濫權妄為,嚴重損害島內旅行業者利益,剝奪各界民眾出行自由,在島內已經犯眾怒、失人心。

  兩岸旅遊不能全面恢復,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面對島內旅遊業界呼聲和近日臺灣遊客「搶」得來大陸旅遊機會的興奮之情,民進黨當局應立即停止政治操弄,從善如流,改弦更張。

  海峽之聲電臺記者:「2.14」惡性撞船事件發生後,民進黨當局藉機站隊美國所謂臺灣海峽「國際水域說」,附和美方聲稱「中共單方面宣布對臺灣和臺海的主張是將臺灣海峽變成內海」,企圖關聯所謂「臺海航行自由」、全球貿易運輸等問題,推動外部勢力介入臺海局勢、將臺灣海峽「國際化」。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海峽兩岸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臺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國國內法,臺灣海峽水域分別為中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事實上,國際海洋法也根本就沒有「國際水域」一說。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條款規定,他國船舶可以「無害通過」臺灣海峽部分水域,臺灣海峽也一直是全球貿易最繁忙的運輸通道之一。民進黨當局為了「倚外謀獨」,不惜出賣民族利益,昧於事實迎合美方歪理邪說,配合外部勢力炒作,真可謂「賣臺」無底線、「害臺」無上限。

  海峽衛視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的目標,也提及在未來產業、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工作重點,請問您認為臺商臺胞在哪些方面可以抓住機遇?

  陳斌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定在5%左右,是經過科學論證的,符合「十四五」規畫的年度要求,與經濟成長的潛力基本匹配,是一個積極向上、能夠實現的目標,也表明即使面臨外部因素不確定性,大陸經濟依然前景光明,將持續鞏固和增強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為廣大臺胞臺企扎根大陸參與高質量發展開拓更廣闊空間。

  今年兩會將發展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深入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將為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創造更多機遇。兩岸產業優勢互補。臺企在先進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基礎紮實,在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經驗豐富,應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搶抓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參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共享大陸鄉村振興政策紅利,積極投身兩岸融合發展。

  我們將繼續推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有關舉措,完善惠及臺灣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持續落實同等待遇,提昇服務水準,優化營商環境,為廣大臺灣同胞來大陸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幫助大家在大陸開拓事業新天地。

  香港中評社記者:美國政府在近日公佈的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中首次為臺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有美方官員稱此舉為了協助臺灣強化嚇阻力,展現美國對臺灣的安全承諾,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不支持「臺獨」的承諾落到實處,停止武裝臺灣,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第一個問題,「2·14」惡性撞船事件雙方談判無果,日前大陸人員返回泉州。民進黨當局稱,3月1日起廈金海域已經趨于平靜,沒有一些特殊情況。此事的善后處理備受各方關注,網路輿論認為不能只期待民進黨自覺改正錯誤,擔憂事件會無果而終。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臺防務部門負責人日前稱,兩岸局勢緊張到他「睡不著覺」,引發爭論。之後臺安全部門負責人、陸委會都強調,兩岸局勢可控。請問對於這樣的一些言論有何評論?大陸方面認為當前的兩岸緊張局勢是否會有持續升級的風險?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這反映出民進黨當局企圖矇混過關的真實態度。我們後續將採取什麼措施,要看民進黨當局拿出什麼樣的態度來處理「2·14」惡性撞船事件,給遇難者家屬和兩岸同胞一個什麼樣的交代。民進黨當局如果迴避問題,一味拖延,我們將採取進一步措施,一切後果由臺方承擔。


   第二個問題,唯有民進黨當局放棄「臺獨」分裂立場,停止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才能讓包括軍人在內的臺灣各界同胞過上和平、安寧的好日子。

  中新社記者:臺灣地區前民意代表郭正亮日前自曝退出民進黨原因,直言民進黨就是「臺獨」政黨,而「臺獨」論述是死胡同、走不下去。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民進黨是「臺獨」政黨,眾所周知。從理念上看,1991年10月,民進黨用修改黨綱的方式,把建立「主權獨立的臺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寫入黨章,這就是「臺獨黨綱」。從實踐上看,無論是陳水扁還是蔡英文當政時期,民進黨總是處心積慮遂行「臺獨」分裂圖謀,企圖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臺海現狀。

  無論民進黨如何「論述」、如何包裝,簡而言之,「臺獨」就是要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對此,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14億多中國人民決不答應,海內外中華兒女決不答應,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決不答應。「臺獨」過去是,現在更是一條根本走不通的絕路。

  中央廣電總臺臺海之聲和看臺海新媒體記者: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除了反「獨」促統等問題外,我們還注意到,兩岸影視文化交流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涉臺話題。馮遠征委員在回答看臺海採訪時動情回憶了自己去臺灣演出的情景;哈爾濱副市長在「委員通道」也熱情邀請臺灣「小當歸」暑期再來,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我也關注到您提到的這些情況。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全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是全國各地區各民族各界別的代表人士,他們關注兩岸議題、關心對臺工作,理所當然。國務院臺辦將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全國政協的民主監督,傾聽採納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代表委員建議提案,不斷推動對臺工作高質量發展。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第一個問題,發言人指出兩岸旅遊不能全面恢復責任在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開放觀光旅遊上雙方都有責任,請問發言人是否鼓勵兩岸都勇于踏出開放觀光旅遊的第一步?第二個問題,延續邱國正說他每天擔心、提心弔膽、睡不好的事情。請問發言人,您會不會因為現在兩岸敵意螺旋不斷上升,也夜不能寐?近期,解放軍強調沒有「海峽中線」,海警部門指出不存在「禁、限制海域」等等。請問發言人兩岸如何才能夠和平相處,讓民眾高枕無憂?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都想多走走、多走近、多走親,希望能夠自由無礙往來。民進黨當局迄今沒有解除對大陸民間赴臺交流的禁止、限制,極少數赴臺交流都必須通過臺灣方面所謂的「專案申請」。民進黨當局到現在也沒有解除對臺灣民眾來大陸團隊游的禁令,還對臺灣民眾參與兩岸交流採取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來進行打壓、恐嚇,製造「綠色恐怖」,導致很多臺灣同胞想來大陸但又不能來、不敢來。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恢復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各領域交流合作常態化。民進黨當局應當正視兩岸同胞加強交流的願望,儘快撤除各種人為障礙,停止一切對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的阻擋和打壓。

  第二個問題,我有自信、有定力,睡得還不錯。只是因為工作繁忙,經常睡不夠。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如果想讓包括你提到的這位人士在內的臺灣軍人、各界同胞睡得踏實、高枕無憂,不妨重溫一下2008年到2016年兩岸和平發展時期的榮景和盛況,從中找尋答案,答案就在臺灣。大家努力去尋找,一定能夠找出一條高枕無憂、睡得踏實的捷徑。

  深圳衛視記者: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日前稱,為因應「敵情」與強化訓練,今年臺軍方將增加精準彈藥射擊頻次,美軍人員來臺「協訓」頻次也將增加。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這再次證明,民進黨當局要和平是假、妄圖「以武謀獨」是真;美國「挺臺灣」是假、「毁臺灣」是真。

  民進黨當局大肆揮霍臺灣老百姓血汗錢向美購武「壯膽」,在島內強行推出「義務兵役期延長一年」等措施,亦步亦趨配合美國搞所謂軍事訓練計畫,正一步步把臺灣同胞綁上「臺獨」戰車、裹挾臺灣年輕人當「炮灰」。美國任何時候都是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臺灣對美國而言只是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所謂「挺臺」實是「害臺」、「毁臺」,臺灣隨時會從「棋子」變「棄子」。

  正告民進黨當局,「臺獨」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企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只會讓臺灣兵凶戰危,終將自取滅亡。

  上海東方衛視記者:國家藝術基金日前公佈2025年度美術創作資助項目申報指南,其中表明「受聘、就讀于大陸藝術機構、單位或高等院校的臺灣地區藝文工作者」可以提出申請。請發言人介紹國家藝術基金對臺胞開放情況。

  陳斌華:國家藝術基金對臺灣同胞開放是我們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重要舉措。國家藝術基金自成立之初,即面向在大陸登記、註冊的臺資機構或單位開放,符合相關規定的機構可申報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項目、美術創作項目、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和藝術人才培訓項目。自2019年起,國家藝術基金面向在大陸工作學習且年齡在40週歲以下的臺灣藝文工作者開放申報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今年,為繼續鼓勵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國家藝術基金進一步擴大資助範圍,加大資助力度,開放申報美術創作資助項目中的個人項目。歡迎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於今年4月15日至6月15日期間,通過國家藝術基金網站(http://www.cnaf.cn),登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管理系統」,提交申報材料。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將按照《國家藝術基金章程》規定,組織專家評審,報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審議,確定資助項目和資助額度,並實施監管。歡迎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報名申請。

  我們將繼續支持鼓勵更多臺灣藝文工作者參與大陸文化事業發展進程,與大陸優秀藝文工作者同心同行,成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推動者、貢獻者,共創共享文化繁榮,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北京日報記者:臺灣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人最近在立法機構表示,不應該對所謂「越界」的大陸漁船採取武力措施,因為「對岸也是中國人」。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當然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充斥對抗思維,無視兩岸漁民在臺灣海峽傳統漁區作業的歷史事實,持續以粗暴和危險的方式對待大陸漁民的做法,違背民意,性質惡劣,也是「2·14」惡性撞船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予以強烈譴責,要求其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臺灣《聯合報》記者:第一個問題,關於金門撞船事件,請問兩岸是否可以循「金門協議」處理後續問題?第二個問題,在ECFA文本裡面提到的幾個協議,包括服貿和貨貿、爭端解決機制,大陸方面是否認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臺陸委會前主委賴幸媛在其新書中提到,當初兩千多個大陸農工產品沒辦法進入臺灣是因為協議文本加上了「考量雙方經濟條件」這幾個字。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剛纔我已經回答得非常清楚。民進黨當局只有正視問題、端正態度,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2·14」惡性撞船事件的善後協商才能重啟。

  第二個問題,ECFA在序言中表述的非常明確,「雙方同意,本著世界貿易組織(WTO)基本原則,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WTO的基本原則為非歧視原則,雙方簽署ECFA,推動兩岸貿易自由化,本應在兩岸貿易正常化的基礎上進行,但考慮到兩岸都是一家人,為使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率先享受到ECFA利益,我們同意在臺當局還限制大陸2000多種農工產品輸入的非正常、歧視狀況下,同時推進正常化、自由化進程,先實施早期收穫計畫,且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我們未要求在實施早期收穫計畫時,雙方早收產品在數量、貿易額等方面對等,說白了就是大陸讓著臺灣。

  ECFA第二章「貿易與投資」中明確提出,雙方同意,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不遲于協議生效後六個月內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協議展開磋商,並儘速完成。大陸方面一直認真執行協議相關條款。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服貿協議簽署未生效,貨貿協議商談被迫中止。我看到最近島內對此有很多反思和檢討。

  臺方做法不符合ECFA「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的目標。

  臺灣TVBS記者:對於大陸漁船能否經過金門的「禁、限制水域」,陸委會先說依照2015年「劉五店航道協議」可以,隨後臺灣海巡否認說不行,稱挖泥船經過該航道時必須事前通報,否則驅離。我們注意到,近日有多艘大陸清淤船出現在劉五店航道,引發島內關心大陸方面的意圖是什麼? 

  陳斌華:你剛纔反映的情況讓我很感慨。臺灣的一些官員、一些部門經常搞不清狀況,搞不清歷史,搞不清自身的規定。前後矛盾,非常不專業。

  只要看看臺灣內部有關管理的文件,就能分辨他們的說法是錯還是對。你提到的大陸清淤船出現在劉五店航道,是在進行常規例行的航道疏浚作業。至於臺灣方面為什麼對這麼一個正常作業如此大驚小怪,原因不言自明。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第一個問題,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3月1日在大陸上映,截至昨天票房超過4億人民幣,請問發言人怎麼看臺灣電影在大陸賣座的現象?與此同時,大陸電視劇《繁花》也在臺灣引起追劇熱潮。請問發言人,未來兩岸在影視文化交流方面如何能夠再進一步?第二個問題,近日一篇題為「一個臺灣人,在北京送外賣」的網文被大量轉發,文章作者在文中感慨「騎手三年掙102萬的新聞,是不是真的?」雖說職業不分高低,但臺青登陸打拚創業,卻意外成為外賣騎手,請問對此有何評論?許多臺灣民眾認為,如果要送餐或快遞在臺灣就可以。大陸鼓勵臺青西進發展,請問發言人,放眼目前的經濟大環境,大陸是否能夠提供臺青發展的大舞臺?第三個問題,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日前表示,馬英九繼去年赴湖南老家祭祖之後,今年不排除再訪問大陸。請問發言人是否可以核實相關的資訊?

  陳斌華:第一個問題,你提到的臺灣電影和大陸電視連續劇,在兩岸都收穫了很好的口碑。這說明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特別容易共情共鳴。我們一貫支持並積極推動兩岸影視交流合作,鼓勵臺灣相關業者來大陸發展。


  我看到《周處除三害》的女主角王淨在島內受訪時表示,沒想到電影在大陸的票房已經超過4億元人民幣。我想說的是,大陸之大,是臺灣很多藝人難以想象的,也是他們心嚮往之的。我們希望兩岸影視界進一步加強合作,創作更多兩岸同胞喜愛的影視作品,攜手弘揚中華文化,豐富兩岸老百姓的業餘生活,促進兩岸影視產業的共同發展,做強做大中華民族的影視事業。

  第二個問題,我不瞭解你所說的具體情況。但正如你說的,職業不分高低,臺灣青年和大陸青年也應該不分貴賤。大陸有不少青年在當外賣騎手,臺青怎麼就不能送外賣?當然,據我瞭解,臺青在大陸當外賣騎手可謂少之又少,你說的這個案例應該是極少的。但不管如何,只要認真打拚,積極向上,都值得尊重。

  近年來,我們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大空間,受到廣泛歡迎和普遍肯定。2023年,大陸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仍是全球增長重要引擎。今年開年以來,大陸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一季度有望實現良好開局,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仍然是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的最佳選擇。今後,我們將繼續出臺政策措施、搭建平台,為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

  第三個問題,兩岸同胞是一家人,自然是要多走動、常來往。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政治基礎上,我們歡迎臺灣各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來大陸參訪交流,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造福兩岸同胞。

  • 責編:台灣新生報大陸事業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