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文化 >

專家談丨只有重視修辭手法,才能提高表達效果

2022-04-13 10:12    作者:蕭雲珍   來源:南開大學文學院   VIEW: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脩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語文教育家周儀榮先生曾說:「在寫作中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文字變得更生動,讀起來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從而提高文章的表達效果。」因此,只有重視修辭手法,才能提高表達效果。
  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9小類;而常見的修辭手法也有10幾種之多,牠們的特點及其在句子表達中的作用如下: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做對比的修辭手法。基本結構:本體+比喻詞+喻體。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樣、成了、變成、是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1)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2)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3)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孫犁《荷花淀》)。
  注意: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如下面兩例就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2)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2.擬人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等,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例句:(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2)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杜甫《春望》)(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朱自清《春》)
  3.誇張
  誇張就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放大或縮小,是一種對事物作「言過其實」的描述的修辭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例句:(1)馬路都要被晒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晒化。(2)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3)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排比就是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讀起來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例句:(1)這個秋夜,是寂靜的,是溫和的,是夢幻的。(2)是您,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是您,和我們一起參加「雛鷹假日小隊」活動;是您,為了指導我們科技小組搞發明,利用星期天跑圖書館,查閱資料……
  5.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句:(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2)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6.反復
  反復就是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
  作用:可以增強語氣或語勢,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充滿語言美。
  例句:(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2)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育她成人的山谷。(鐵凝《哦,香雪》)
  7.設問
  設問就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即「自問自答」);它常用於表示強調。
  作用:可以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還可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例句:(1)什麼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為。(2)東方的紙上說:古有三不朽。西方的紙上說:不朽的傑作。但請問,什麼是不朽?永遠不朽的,只有風聲、水聲與無涯的寂寞而已。(陳之藩《寂寞的畫廊》)
  8.反問
  反問就是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1)一個人,生活知識豐富,語言才會豐富,見聞狹窄的人,哪有可能掌握大量詞彙呢?(秦牧《生活知識和豐富語言》)(2)大海啊,哪一顆星沒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沒有你波濤的清響?(冰心《繁星》)(3)難道我們能浪費時間嗎?(表達的意思為:我們不能浪費時間。)
  9.引用
  引用就是借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例句:(1)「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2)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陳淼《桂林山水》)
  注意:引用的話必須和自己的話密切結合,和上下文取得自然的聯繫,不要無目的無章法地引用。
  10.對偶
  對偶就是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或相近,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現在"五言"或"七言"古詩中,類似於對聯。
  作用: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使兩方面的意思互相補充和映襯,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例句:(1)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11.頂真
  頂真就是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脩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它常見於對聯。
  作用: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狀物敘事,條理清晰。
  例句:(1)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北朝民歌《木蘭詩》)(2)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白居易《琵琶行》)(3)一層一層的,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劉大傑《巴東三峽》)
  12.迴環
  迴環就是把前後語句組織成穿梭一樣的循環往復的形式,以表達不同事物間的有機聯繫。
  作用:可以使語句整齊勻稱,能揭示事物的辯證關係,使語意精闢警策。
  例句:(1)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曹禺《王昭君》)(2)近來呀,我越幫忙,她越跟我好,她越跟我好,我越幫忙,這不就越來越對勁兒了嗎?……(老舍《女店員》)
  注意:運用迴環時,除了要避免與對偶、頂真的混淆外,還要適應內容的需要;不要為循環往復而使用迴環,不能單純地追求形式,做文字遊戲。另外,迴環和迴文不同;迴文是以字為單位,順念和正念都可成文,如宋代大文豪蘇軾的《題金山寺》,而迴環則是以詞、短語或句子為單位,利用語序的變動,來揭示出兩種事物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以上簡要談了12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由此可見,修辭手法是為了使說話和寫作增強表達效果而運用的一些脩飾描摹的特殊方法,也是人們在組織、調整、脩飾語言,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特定方法、特定功能、為社會所公認,符合一定類聚系統要求的言語模式和藝術手法。
  文/蕭雲珍(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文學院)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