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文化 >

中國水下考古「多點開花」 南北方專家聚魯共話前沿技術

2023-07-12 08:30    作者:趙曉   來源:中國新聞網   VIEW:


  「甲午沉艦遺址發掘過程中靈活運用了多種物探技術」「隱藏在古瓷瓶中的微生物DNA資訊,揭示了『長江口二號沉船』的『年齡』」……7月10日,在全國考古工作會議召開前夕,中國南北方水下考古專家齊聚山東濟南參加水下考古論壇,分享交流前沿技術,為提昇中國水下考古工作的專業化、科技化水準建言獻策。
  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周春水在現場介紹了物探技術在甲午沉艦遺址水下考古中的應用。他說,沉艦水下考古工作面臨水下環境複雜、能見度低、泥質深硬等難點,物探技術的使用為準確評估沉艦殘損狀況、鎖定水下工作位置、展現遺址全景等提供重要依據。「在水下考古工作中,應選擇多種物探技術,以便獲取遺址全面的保存狀態。磁力物探在甲午沉艦勘探中的實踐,為近現代沉船遺址的調查和與保護提供了參考。」
 「長江口二號沉船」被打撈出水後,研究人員用生物基因技術解密了它的「年齡」。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翟楊在論壇上分享了這一實例。「『長江口二號沉船』目前出水體型最大的一件瓷器是清代水青花雙耳瓶。通過對瓶中不同深度沉積物進行環境DNA提取、文庫構建、高通量測序及生物資訊學分析後,我們掌握了大量沉船中看不到生物資訊,對全面瞭解古船從建造到沉沒的全生命週期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出席論壇並指出,要科學規畫水下考古近期和中長期研究方向、重點項目,有條不紊地推進下一步工作。今年,《水下考古工作規程》將頒布實施,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科學的標準規範。同時,該中心將結合即將開展的第四次中國全國文物普查活動,對已發現的水下考古項目進行複查,並開展福建、浙江、山東等地水下考古調查。
  唐煒說,水下考古也是中外聯合考古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國將與埃及共建中埃水下考古聯閤中心,與希臘、伊朗、南非等國家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謀劃布局地中海、紅海、波斯灣的水下考古。「在深入推進海洋文明研究的同時,我們將持續關注和推動內水區域的文化考古工作,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中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山東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水下考古資源豐富。」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王守功在致辭時說,近年來,該省高度重視水下考古工作,於2015年成立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隊伍不斷壯大,東平湖及其淹沒區水下考古調查、威海灣甲午沉艦水下考古調查等取得重要成果。本次論壇圍繞海洋、運河兩大主題,希望與會專家暢所欲言,為山東水下考古工作建言獻策,多提寶貴意見。
  當天,來自上海、福建、廣東等省市的專家介紹了當地海洋考古取得的進展和成就,來自天津、江蘇、安徽、河南、河北等省市的專家分享了大運河考古最新發現與研究成果。 (記者 趙曉)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