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個甲子慶悅讀兩篇報導 看報紙正氣無邪報人正義無敵
早起悅讀兩篇報導,從兩個甲子慶緣生,看報紙的正氣無邪,感報人的正義無敵。60載之前在臺灣師大求學,就當上《師大校友月刊》總編輯、54級畢業同學錄主編,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又擔任報纸主筆、雜誌總編輯多年,數個單位新聞連絡人、發言人十數個年頭,後來再回母校臺師大、及世界新聞專校兼課,講授新聞出版印刷科目,且被媒體封號“臺灣公關教父”之陸炳文,今(1)日一早喜悦讀報,很有心得不吐不快!
同日〈【金門日報60週年】兩個甲子之慶,一段不解之緣*趙立年〉、與〈【趙立年小檔案】*吳信和/楊樹清〉二文,併刊於金門日報第6版浯江副刊,適值金門榮譽公民、金門通陸炳文博士,一甲子前第一次去金門,就參觀過金門日報的前身、正氣中華報在陳坑新社址,今歲2025年5月中旬,他第90回蒞臨金浯匯合,與廈門展開「門對門」之流行音樂藝術文化交流,而今邀請方的金門酒廠執行長陳龍安一行,9月底才報聘訪問廈門,成功結束圓滿返浯,活動行止去回全程,金門日報翔實報導,印象深刻歎為觀止。
今天陸博士回想起,1965年春節大專青年金門前線勞軍團,由臺灣省立農學院院長王志鵠教授擔任團長,他則以臺師大在校生身分被賦予領隊的重任,一行30餘人師生,前往金門前線勞軍,時任金防部司令官王多年將軍、政戰部主任王和璞將軍安排下,就住在金湯公園旁,陳坑官兵休假中心,正巧鄰正氣中華報。
從報館簡報中得知,該報在漢口第十八軍原稱《無邪報》,1947年經胡璉帶去江西南城,而更早的前身,還可追溯至1941年蔣經國,在江西創辦的《正氣日報》,後來始正名為《正氣中華報》,1960年金門廣播電台,從陳坑遷移塔后,營房撥交《正氣中華報》使用,10月17日報社正式搬遷陳坑,即今成功村現址。1958年1月《正氣中華報》改隸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
翌(59)年10月,國內的《聯合報》、《英文中國郵報》、《青年戰士報》、《青年日報》、《新生報》、《公論報》、《正氣中華報》等7家報社,同時提名競選新聞獎項,《正氣中華報》脫穎而出,獲得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和台北報業公會合作設置的新聞社會服務獎項目,這是對於金門前線新聞媒體的莫大鼓勵,也是中國新聞史和軍系媒體的歷史新頁。
誠如趙立年文中所稱:「打開近代中國新聞史,《金門日報》和軍系媒體,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特別是軍聞社(軍事新聞通訊社),因為,兩者的創辦,有相同的時代背景、有共同的歷史使命。
「甲子輪迴和滄桑。在時間的長河中,六十年是一個甲子的輪迴和滄桑;充滿了喜怒哀樂的交織和起承轉合的蛻變。故而當筆者說:兩個甲子之慶,慶祝的正是《金門日報》創刊60周年,與復興崗11期新聞系畢業60周年,這兩件同具歷史意義的盛事。這兩個看似不同的紀念,實則共同訴說著一段關於責任、堅守與奉獻的故事,折射出新聞工作在時代洪流中的特殊使命。
「《金門日報》60年的歷程,見證了從戰地到和平的歷史轉變;復興崗11期新聞系畢業生60年的奉獻,體現了新聞人對職業信念的堅守。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關於責任與奉獻的壯麗畫卷,提醒著當代新聞工作者:在這個價值多元、資訊紛雜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價值──真實、客觀、公正、全面。」
陸炳文因此肯定指出:此一軍報先脫胎換骨轉成地方民報,再脫穎而出不改正氣無邪報紙本色,一甲子以來投注入心血的復興崗人,「用筆桿參與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記錄的不僅是新聞,更是一個時代的呼吸與脈動。」(趙立年)乃至全體金門報人的,為無邪而執筆,為正氣而筆戰,「為公益而發聲,為歷史而記錄。這或許就是新聞工作最深刻的責任與最崇高的奉獻。且讓我們一生守護這個原則並堅持這個信念!」
另文〈【趙立年小檔案】*吳信和/楊樹清〉讀後,陸博士有感於立年兄,報人性格造就其作為,堪稱新聞史尚無前例,已知前無古人確定了,後無來者還是不敢說。試舉二例說明之:其一、「接任《台灣新聞報》與《台灣新生報》社長,面對報業民營化浪潮與市場競爭,努力維持新聞品質,照顧員工權益,雖最終仍難敵財務現實,但堅守新聞價值的精神,始終如一。」
其二、「1990年代,出任《台灣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恰逢報社面臨政治與財務的雙重壓力,1996年,《台灣日報》一度宣布停刊,引發員工自救行動,他挺身而出,協助組建工會、媒合資金,爭取報社短暫續刊,勇氣與承擔,允為台灣新聞史上難得一見的自由抗爭典範。」
上述兩個例子可見,趙立年不愧是報人。當今的台灣,只有報閥、及報老闆,已經沒有報人了,也就是說缺乏有正義感的報紙社長、發行人與董事長,當然包括所有的媒體負責人,都缺少為正義而發聲的勇氣和擔當,勇者無懼,正義無敵。
趙立年的一生,足證「報人」不只是職業稱謂,而是一種時代精神。他在報業風雨飄搖的年代,既能堅守新聞品質,也敢於挺身為員工與新聞自由爭取權益,這種人格力量,已超越了單純的媒體經營,而成為新聞史上的典範。今日的台灣,雖然報業仍在,但更多的是「報閥」與「報老闆」,追逐的是利益與版面,而不是公共責任與社會良心。
這正突顯趙立年,報人精神的彌足珍貴。真真正正的報人,敢於直面權勢,敢於承擔社會責任,將新聞作為正義的武器,而不是商業的籌碼。正因如此這般,老友趙立年兄,足以被稱為「報人中的報人」。今陸炳文,結語一句:「真正報人,正義無敵。」
全球粥會/預備軍官聯誼會支援鄭麗文後援會會長陸博士,同感於日前約集鄭麗文後援會成立大會時,全臺灣秉持「真實、客觀、公正、全面」之各大媒體,都到場爭相支持「復興女俠」,而加以大篇幅正面報導鄭麗文,競選國民黨主席的政見主張,充分表現主流新聞機構之承擔,良堪作為報業及廣電「正氣無邪」、媒體報人「正義無敵」的良好表率,渠等為了伸張正義、和鼓吹正氣高超的,道德勇氣值得表彰。
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鄭麗文後援會成立大會之際,全台各大新聞媒體,不分黨派立場,皆能抱持著「真實、客觀、公正、全面」的專業精神,深入報導登記5號候選人鄭麗文,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政見與理念,展現出新聞界難能可貴的良知與勇氣。當前媒體環境中,往往充斥商業算計與政治壓力,能如此堅守專業、弘揚正氣,實屬難得。
這種行為,不僅突顯了媒體報人的社會責任,更為報業及廣電界立下清新典範。正因為有這樣的承擔,社會才得以看見真相,民主才得以健康運行。這份挺身而出的高超道德勇氣,無疑是新聞專業最光輝的實踐。可謂:「媒體正氣無邪,報人正義無敵」,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