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傳媒 > 新聞學 >

BBC

2019-08-18    作者:-1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BBC,英文全稱: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為「BBC」,中文譯名:「英國廣播公司」,是英國的一家資金主要來自英國國民繳納的電視牌照費且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也是世界最大的廣播公司。創建於1922年10月18日,同年11月1日實行收聽費制度,11月14日在倫敦正式廣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BBC一直壟斷著英國的電視、電臺。在1955年英國獨立電視臺和1973年英國獨立電臺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國唯一的電視、電臺廣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的媒體,還提供其他各種服務,包括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網新聞服務。

英國廣播公司(BBC)標識

歷史

在BBC建立之前,已經有很多私人公司嘗試在英國做電臺廣播。根據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英國郵政局負責頒發電臺廣播牌照。1919年,由於收到很多軍隊對「過多廣播而干擾軍事通訊」的投訴,郵政局停止發出牌照。於是,1920年代初期,廣播電臺數量驟減,越來越多人要求成立一個國家廣播電臺。一個由無線電收音機製造商組成的委員會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最終提出一個方案,BBC由此誕生。

英國廣播公司成立於1922年,由幾個大財團共同出資,包括馬可尼(Marconi)、英國通用電氣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公司草創時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廣播傳輸網路,以為今後的全國廣播提供便利。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個電臺「2LO」以中波從倫敦牛津街的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Selfridges Department Store)的屋頂開始廣播。次日,「5IT」從伯明翰開始了廣播,「2ZY」從曼徹斯特也開始了廣播。

1927年,BBC獲得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由理事會負責公司的運作,理事會成員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則由理事會任命的總裁負責。

1932年「BBC帝國服務」(BBC Empire Service)開播,這是BBC第一個向英國本土以外地區廣播的電臺頻道。1938年,BBC阿拉伯語電臺開播,這是BBC的第一個外語頻道。到二戰結束時,BBC已經以英語、阿拉伯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7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這是BBC全球服務(BBC World Service)的前身。

蘇格蘭工程師約翰·羅吉·貝爾德從1932年開始和BBC合作,嘗試進行電視播送。1936年11月2日,BBC開始了全球第一個電視播送服務。電視廣播在二戰中曾經中斷,但是在1946年重新開播。1953年6月2日,BBC現場直播伊麗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估計全英國約有2,000萬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現場實況。

由於受到地下電臺的挑戰,1967年9月30日,BBC開始了BBC Radio 1電臺服務,以播送流行音樂為主。1983年,BBC又第一個開播了早餐時間廣播服務《BBC早餐時間》,搶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頭。

1991年,BBC正式開始BBC全球新聞服務電視訊道,後在1995年1月更名為BBC World。與BBC全球電臺服務不同的是,BBC全球新聞服務是一家商業電視臺,透過廣告營利,這也意味著該頻道不能在英國本土播出。

1998年8月,BBC的國內頻道也開始採用衛星播送;這麼做的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只要歐洲觀眾使用英國製造的衛星解碼器,他們也可以收看BBC1和BBC2。 BBC北愛爾蘭

2012年11月11日,英國廣播公司原行政總裁喬治·恩特威斯爾,因為受到報道一宗性侵犯兒童報道時,錯誤暗示與一名資深保守黨員有關醜聞影響,而宣布引咎辭職,由托尼·赫爾安排接任行政總裁一職,成為2012年9月17日上任時最短命總裁。

服務機構(部門)

電視臺

英國(模擬/數位廣播)

      BBC第一臺(BBC One)

      BBC第二臺(BBC Two)

英國(只限數位廣播,包括數位電視、數位有線電視和數位衛星電視)

      BBC第三臺(BBC Three),原名BBC選擇頻道(BBC Choice)

      BBC第四臺(BBC Four),原名BBC知識頻道(BBC Knowledge)

      BBC新聞臺(BBC News)

      BBC國會臺(BBC Parliament)

      CBBC(6歲至12歲的兒童節目頻道)

      CBeebies(6歲以下的幼兒節目頻道)

      BBC高清臺(BBC HD)

全球

      BBC娛樂臺(BBC Entertainment)(前BBC尊貴頻道 (BBC Prime))(亞洲地區)

      BBC美國頻道

      BBC加拿大頻道

      BBC食物頻道(BBC Food,南非與北歐)

      BBC兒童頻道(加拿大)

      BBC World News(全球各地)

電臺

英國(模擬/數位廣播)

      BBC Radio 1(主要對象為年輕人,當代流行音樂)

      BBC Radio 2(對象為成人,輕音樂與喜劇)

      BBC Radio 3(內容較為學術性,另有爵士樂、古典音樂和非西方的音樂)

      BBC Radio 4(非音樂娛樂節目、新聞、記實節目)

      BBC Radio 5 Live(新聞、體育綜合與評論)

英國(只限數位廣播)

      BBC 1Xtra

      BBC Radio 5 Live Sports Extra(體育電臺)

      BBC 6 Music

      BBC Radio 7(演說、喜劇和戲劇)

      BBC亞洲網(以英語和其他多種語言廣播,對象為國內南亞人士)

全球

      BBC全球服務(BBC World Service)透過短波和衛星等方式,面向全球的24小時英語廣播。

BBC中文部

BBC中文部,成立於1941年5月,現在每天有半小時的粵語節目,此外還有一小時的《時事一週》,每星期日上午由香港電臺轉播。BBC中文網的辦事處位於香港中環。1941年5月19日至2011年3月26日,BBC也曾播送過普通話節目,然而此後BBC中文普通話短波廣播中止播音,轉入網路播出。[5]

中文網

由BBC中文部運作的BBC中文網是一個中文新聞時事網站,以華語及粵語進行廣播。華語節目有:世界電訊、時事縱橫、採訪紀實、媒體廣角、人物聚焦、中國叢談、中國人談中國(現更名為「大家談中國」)、話說財經、留學英國、探索與發現、英倫之窗、英國排行榜、娛樂時空、時尚生活、英超足球、聽眾信箱、記者來鴻。網站也有提供學習英語的部份。粵語節目《時事一週》主持人是關志強、葉佩珊及沈平,節目有:中國人看中國、記者來鴻、歐洲縱橫、科技脈搏。

BBC中文網和新聞網(英文)自1998年10月起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架設的防火長城封鎖。2008年3月,新聞網被解除封鎖。同年7月底,因中國北京主辦奧運,為符合奧會規定亦解除對中文網的連結限制,直到2008年12月又再度將其封鎖。另外,BBC指出其華語廣播亦在中國大陸境內受到干擾多年。

BBC中文網在2009年9月23日全新改版,新改的樣式和英文BBC接近,替代了以前幾近web1.0的樣式;網址也中文化,從「/chinese」改成了「/zhongwen」。在改版後初期,BBC中文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度可以直接進入,但數天後再被封鎖。

2010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BBC新聞網和CNN等媒體網站(英文)再次被防火長城短暫封鎖數日。

英倫網

BBC中國網成立於2006年1月,主要報道和介紹有關英國教育、生活、娛樂、英超足球、英語教學以及留學的最新資訊。網站於2009年8月14日改名為BBC英倫網。與BBC中文網不同,由於並不涉及中國大陸的政治敏感內容,因此自成立以來,該網站就可以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常瀏覽,也在中國的騰訊微博、新浪微博等註冊了官方微博帳號,並使用簡體中文在其發表微博。英倫網現支持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顯示,但部分頁面只有簡體版。

經費來源

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規定,任何人如要播送或接收廣播節目,必須從郵政局取得執照。在BBC建立後,用戶的接收費成為BBC的主要經費來源。 1971年,家庭廣播接收執照被取消,但是個人若要收看電視節目還是必須付費取得執照。

今天英國的每個家庭(除了老年人和少數低收入人群,他們的費用由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部承擔)或企業都必須購買一年限的電視執照,以確保 BBC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以「教育、通告和娛樂」大眾。費用由政府設定。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經費來源,BBC不包含任何商業廣告;理論上講,節目製作人不受到任何商業利益驅使,但事實上還是需要面對各種壓力,如在政治上,政府可以以改變接收執照費來施壓;同時他們還必須面對來自其他商業電視臺的競爭。多年來,BBC還獲得來自英國政府的特別撥款:例如BBC全球服務的部分經費就來自英國外交部。近年來,BBC也透過商業活動賺錢,如出售曾經播出過的節目等。

爭議事件

2003年7月,BBC Radio 4的一個新聞節目引述了一名政府官員的話稱布萊爾政府在「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加油添醋」,而沒有按照情報機構所提供的情報準確向公眾報告以獲得公眾對參與美伊戰爭的支持。報道這一新聞的BBC著名記者安德魯·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後來在一篇文章中稱,貝理雅政府的新聞官阿斯戴爾·坎貝爾(Alistair Campbell)是誇大情報的幕後黑手。英國政府完全否認該項指控,英國議會決定任命獨立檢察官對事件進行調查。事件導致BBC與英國政府的關係惡化。在原先懷疑是BBC情報來源的英國國防部專家大衛·凱利博士自殺後,事件繼續惡化,BBC和英國政府都被指責應對凱利之死負責。在獨立檢察官最後發表的《赫頓報告》中,吉利根和BBC高層都被指責對新聞處理不當。事件導致吉利根本人、BBC總裁和BBC理事會主席的辭職。

2003年12月底,BBC 知名節目主持人羅勃特·克洛伊(Robert Kilroy-Silk)在其節目《週日快報》(Sunday Express)中寫了一篇歧視阿拉伯人的文章,而被BBC停播該節目。

2006年11月27日,BBC第一臺兒童節目《藍色彼得》(Blue Peter)電話有獎徵答活動結果造假。當時由於該節目出現技術問題,無法順利產生贏家,一名工作人員要求一名當時與父母參觀該節目錄影的女孩冒充電視觀眾。工作人員把正確答案告訴該女,接著讓該女利用該節目攝影棚內的電話機撥打至活動現場,並聲稱是從倫敦打來的。當時一名現場觀眾目睹事情經過,檢舉此事。2007年7 月12日,BBC因此遭英國通訊傳播委員會(Ofcom)罰款45,000英鎊;後來因為該集節目在CBBC重播,BBC又遭罰款5,000英鎊。

2007年7 月13日,BBC紀錄片《與女王的一年》(A Year with the Queen)預告片剪輯錯誤,讓觀眾誤以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美國女攝影師安妮·李伯維茲(Annie Leibovitz)發怒並拂袖而去。BBC為此公開道歉並澄清,伊麗莎白二世步出拍攝地點的那一段是在李伯維茲開工前拍攝的。7 月20日,該片製作單位RDF媒體集團(RDF Media Group)創意總監史帝芬·藍伯特(Stephen Lambert)承認這是他出的主意,並表示願意辭職以示負責。BBC與英國獨立電視臺等電視臺已決定停止委託RDF製作電視節目。

2007年7 月19日,BBC內部調查發現,《莉姿柯蕭秀》等多個節目內容造假,由工作人員充當節目遊戲贏家,或根本沒有送出獎品。

2007年9 月2日21時(英國時間),BBC第三臺播出紀錄片《少女整形》(Under 18 and Under The Knife),該片將罹患厭食症的17歲少女琳西·鮑曼(Lynsey Bowman)送到美國德州進行隆乳手術,引發爭議。英國《世界新聞報》批評BBC把國民繳交的收視費浪費在這種「缺德節目」上,並表示擔憂琳西隆乳之後的心理健康狀況。BBC辯稱,隆乳手術費用是由琳西的父母支付,手術前已取得琳西的父母同意,絕無使用國民繳交的錢。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