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傳媒 > 新聞學 >

法新社

2019-08-22    作者:-1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法國新聞社(法語:L'Agence France-Presse, AFP),簡稱「法新社」,是全球第一家通訊社,同時也是法國最大的通訊社,世界第三大通訊社,在美聯社和路透社之後。總部設在巴黎,在約110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它透過法語、英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德語、葡萄牙語和俄語向全世界發布消息。

法國新聞社 標識

法國新聞社的前身是由夏爾·哈瓦斯於1835年創建的「哈瓦斯通訊社」。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訊社(其他三個: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中資格最老的一個。

英國路透社創辦人朱利葉斯·路透,德國沃爾夫通訊社創辦人伯恩哈德·沃爾夫都曾在該通訊社工作過並加以仿效創辦了自己的通訊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瓦斯社的業務迅速發展,僅在巴黎就有工作人員300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淪陷,但哈瓦斯社並未停止工作。1944年8月,巴黎解放,為戰爭所迫而離開新聞社的工作人員紛紛返回。後哈瓦斯社與在抵抗運動中成立的幾個通訊社合併在哈瓦斯社原址上成立了法新社。同年9月,法新社以法令的形式獲得臨時公共機構地位。法新社名義上是獨立的報業聯營企業,實際上是法國官方通訊社。

法新社成立最初在巴黎承擔廣告的翻譯代理業務,當時只有查爾斯·路易斯·哈瓦斯和他的兩名員工保羅·路透和沃爾夫,後來兩名員工都成了他的競爭對手,分別在倫敦和柏林成立了新聞機構。為了減少間接費用和開發利潤豐厚的廣告方面的業務,哈瓦斯的兒子成功地於1852年分別和路透社和沃爾夫簽署協議,讓每一個通訊社有獨家新聞。這種安排一直持續到1930年,當時的無線短波改善和降低了通訊費用。為了幫助哈瓦斯擴大範圍,為了應對複雜的、緊張的國際局勢,法國政府資助了高達47%的投資。1940年,當德國軍隊占領法國時,更名為法國新聞辦公室(FIO);哈瓦斯只保留私營廣告公司名稱。

1944年8月20日,盟軍占領巴黎,一群記者在辦事處(FIO)報道法國抵抗運動,並首次發表了盟軍如何攻下每一座城市。法新社作為一個國有企業,戰後,法新社專門向開發中國家派遣記者。其中最先報道的西方人物是史達林,1953年3月6日,法新社渴望擺脫其半官方的地位,並在1957年1月10日法國議會透過了一項法律,確立其獨立性。從那時起,來自政府部門的投資逐年下降。

目前,法新社擁有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僱員,其中900人左右在國外工作,及覆蓋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的110個辦事處,牠們分設在五個大區:

      北美區(9個),總部華盛頓;

      拉美區(21個),總部蒙德維的亞(烏拉圭首都);

      亞太區(25個),總部香港;

      非歐區(52個),其中歐洲36個,非洲16個,總部巴黎;

      中東區(9個),總部尼科西亞(賽普勒斯首都)

法新社是一個由1957年特別法 ,特許授權的非營利性的自治公共組織。它是商業化的操作,並且獨立於法國政府,它由一位首席執行官和15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管理。

       8位法國出版社的代表,

       2位法新社的代表,

       2位廣播和電視公共服務部門的代表,

       3位來自向通訊社捐助的公共服務部門的代表(一位是由總理指定的,另一位是由財政部長,還有一位是外交部長)。

董事會三年選舉一次首席執行官。

法新社還有一個上級的部門管理,以確保通訊社的是按照它的法令運作的,它的命令是獨立和中立的。

法新社的主要客戶是法國政府,為法新社的各種服務提供捐贈。實際上,這些捐贈相當多地做為法新社的補助金,法令規定:法新社禁止接受直接的政府補助。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