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 > 列表

推荐酸、甜、苦、咸、鮮……還有什麼味?科

20世紀初,日本科學家池田菊美首次提出將鮮味作為除甜...[详情]

1400萬億電子伏特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7日公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詳情]

專家:未來火星旅遊不是夢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方經綸 張桂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攜帶「祝融號」火星車及其...[詳情]

新研究發現冠狀病毒致命弱點

據《科學》雜誌13日線上發布的一篇最新論文,來自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伯爾尼大學、洛桑大學和來...[詳情]

水星17日迎來「東大距」,公眾有望目睹「辰星」真容

新華社天津5月15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科普專家介紹,5月17日,神秘的水星將迎來「東大距」。對於...[詳情]

新型探針問世 測量原子力有了納米「觸角」

記者日前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胡歡研究員團隊聯合美國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東華大學彭倚天教授團隊...[詳情]

新材料助力類腦計算,探路「電子大腦」

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近年來,源於人工神經網路概念的深度學習飛速發展,大有挑戰人...[詳情]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詳情]

納米尺寸垂直晶體管亮相 或解半導體器件性能提昇難題

記者5月7日從湖南大學獲悉,劉淵教授團隊使用范德華金屬集成法,成功展示了超短溝道垂直場效應晶...[詳情]

量子計算何時投入實用? 光子可能是個關鍵角色

量子計算是世界科技前沿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5月7日,《科學》雜誌發表潘建偉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詳情]

小小的海洋放線菌竟是天然藥物寶庫

海洋環境具有高鹽度、高壓、低溫和寡營養等不同於陸地環境的特點,孕育了富饒的生物資源。海洋生...[詳情]

罕見「水星合月」14日現身天宇

海報製作:馮娟 新華社天津5月12日電(記者周潤健)水星是太陽系中神秘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詳情]

新冠病毒精確完整基因註釋圖譜完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11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撰文稱,在進行了廣泛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詳情]

瞄準「南極—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號為建月球科研站探路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開月球的更多奧秘。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詳情]

「中國天眼」首次探測到脈衝星三維速度和自轉軸共線

基於「中國天眼」(FAST)的觀測,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閃爍分析的方...[詳情]

3D掃描新方法可檢測透明物體

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光學與精密機械研究所(IOF)成功開發出一種利用雷射和熱輻射進行3D掃描...[詳情]

俄衛星星座將能預測北極光

日前,俄羅斯航天系統公司高管阿列克謝科瓦廖夫表示,俄羅斯衛星星座未來可對北極光及其可能出現...[詳情]

1億年前恐龍留下一串腳印,科學家測出了它的時速

新華社杭州5月6日電(記者馮源)距今約1億年前,晚白堊世早期,一隻恐龍生活在炎熱潮濕、植被茂盛...[詳情]

百萬級遙感圖像細粒度目標識別數據集發布 高分系列衛星數據占比超八成  可識別客機型號

據新華社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日前面向全球發布一套遙感圖像細粒度目標...[詳情]

量子資訊掩蔽首次通過實驗實現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上饒師範學院李波、梁曉...[詳情]

數學實力影響著國家實力 世界強國必然是數學強國

前不久,我國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了《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詳情]

数学实力影响着国家实力 世界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

前不久,我国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詳情]

新型半導體催化劑 讓陽光助力「空氣發電」

「吸」入空氣中的氧氣,經過簡單的化學反應,就可以實現放電;充電時,放電產物通過可逆反應被分...[詳情]

中國空間站,一步步走來

天宮與神舟飛船對接示意圖。 資料圖片 4月29日,22.5噸重的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詳情]

「硬核」產品展現數字中國「硬核實力」

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5日在福州開幕,本次峰會以「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詳情]

劉忠范:「石墨烯熱」中更需坐得住冷板凳

「石墨烯產業必須要有『殺手鐧級』的應用,我們一定要在這方面下功夫,瞄準現在,關注未來。」中...[詳情]

齊魯一號、齊魯四號:五百公里高空能「看清」地面上一棵樹

記者27日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悉,齊魯衛星星座中的齊魯一號和齊魯四號兩顆衛星于當日上午在太...[詳情]

大陸地殼出現比此前認為的早5億年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6日報道,科學家在2021年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大會上提出最新結論稱,大陸地殼...[詳情]

DNA複製時序維持細胞表觀遺傳狀態

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大衛吉爾伯特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回...[詳情]

中國科學家「留光」1小時

本報合肥4月26日電(記者徐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近期將光存儲...[詳情]

中科學家從海洋中發現能降解塑膠的菌群和酶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健高 通訊員王敏)4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報道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詳情]

嫦娥六號任務預計2024年前後實施 或將繼續月背征途

「嫦娥六號任務擬瞄準2024年前後實施,目前正論證以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為著陸點開展采樣返回...[詳情]

美國「龍」飛船載4名宇航員抵達國際空間站

新華社華盛頓4月24日電(記者譚晶晶 張瑩)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在...[詳情]

中國天眼:讓人類「看」得更遠

清晨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 新華社發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氹窪地,層巒疊嶂...[詳情]

「毅力」號火星車首次在火星制氧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王鑫方)美國航天局21日說,「毅力」號火星車首次在火星上利用大氣中的...[詳情]

中國顯示屏偏光片「卡脖子」成歷史

中國又少了一個「卡脖子」的領域。4月16日,杉杉股份宣布,其通過增資方式收購了LG化學旗下偏光片...[詳情]

「未來互聯網試驗設施」高性能主幹網開通

20日,「未來互聯網試驗設施」(簡稱FITI)高性能主幹網開通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 FITI是目前世界上...[詳情]

1.3億年前這些魚吃了啥?科學家CT了牠們的便便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通過對早白堊世查幹察布組的7件糞便化...[詳情]

十大數字創新技術出爐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榜上有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Netexplo創新論壇於2021年4月14日至15日在網上舉行。由技術領域全球知名大學組成...[詳情]

中國大型低溫製冷裝備研製獲突破

本報北京4月19日電(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獲悉: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詳情]

中國人自己的癌症「資訊圖」 對戰重症手足口病的「中國方案」 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出爐

4月18日,中國醫學發展大會發布了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 進入21世紀,我國醫學領域取得的顯著成...[詳情]

「中國天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空間站 大國重器「三劍客」盡顯國際范兒

近年,「大國重器」成為高頻詞,常出現在新聞報道和人們的言語表達中。經過新中國70多年特別是改...[詳情]

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 多波段「指紋」被成功捕獲

新華社上海4月14日電來自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近200個科研機構的76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使...[詳情]

新技術可高效採收頁岩氣 並完成二氧化碳地下封存

中國科研人員提出一項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開採頁岩氣的技術,在提高頁岩氣採收率的同時完成二氧化...[詳情]

人工智慧識別出一百六十五個新癌症基因

據《自然機器智能》雜誌報道,德國科學家藉助一款深度學習軟體,對數萬個醫療數據集展開分析後,...[詳情]

「十四五」將建千座加氫站 「中國第一氫能公司」雛形初現

中國石化13日宣布,「十四五」期間將規畫建設1000座加氫站,以實現其由國內最大成品油供應商變身「...[詳情]

嫦娥五號首批月球樣品資訊和科學探測數據發布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趙竹青)據國家航天局官網消息,嫦娥五號任務第一批月球樣品資訊和科學探...[詳情]

發射「天問一號」的目的是什麼?專家這麼說

日前,一家美國建築設計工作室公佈了第一個火星城市的設計規畫,並計畫將新城市命名為「女媧」。...[詳情]

數學語言:宇宙中的共同語言?

從地球人開始仰望星空時,就已經幻想了外星人(學名「地外智慧生命」或「地外文明」)的存在。從...[詳情]

数学语言:宇宙中的共同语言?

从地球人开始仰望星空时,就已经幻想了外星人(学名地外智慧生命或地外文明)的存在。从统计学的...[詳情]

中國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台落戶大慶

4月10日,由國家能源局批復的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台(大慶基地)破土動工,標誌著首個「國字...[詳情]

 紅火蟻位列全球百種最危險入侵物種,已傳播至國內10多個省份   科技戰「蟻」在行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紅火蟻阻截防控...[詳情]

2.5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滅絕或因「鎳霧霾」

新華社合肥4月11日電(記者徐海濤)約2.5億年前,地球上曾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生命滅絕事件,超過...[詳情]

我們該如何應對智能機器人的到來?

最近,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I)發布報告稱,隨著智能機器人加速進入職場,美國四分之一工...[詳情]

我们该如何应对智能机器人的到来?

最近,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I)发布报告称,随着智能机器人加速进入职场,美国四分之一工...[詳情]

新證據揭示內陸也有早期現代人複雜行為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人類演化研究,澳大利亞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南非一內陸遺址發現...[詳情]

蜜蜂勞動分工由神經肽反嚮調控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蜜蜂研究所蜜蜂蛋白質組學創新團隊,從神經肽調節生理反應閾值的角度...[詳情]

RNA調控遺傳資訊新通路現身 可為多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捷凱課題組發現哺乳動物中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新機制,相...[詳情]

「燙髮」新技術讓頭髮秒變爬行機器人

一根普通的人類頭髮可以秒變爬行機器人。記者6日獲悉,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詳情]

西藏羊八井實驗立功 高能宇宙線起源證據找到

破解高能宇宙線起源之謎,科學家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4月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詳情]

「中國天眼」「為人類探索認知宇宙作出貢獻」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近日正式對全球...[詳情]

嫦五太空稻秧苗「安家」田間

近日,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離開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室,移栽到位...[詳情]

向世界發出邀請 「中國天眼」3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這是一封來自「中國天眼」的邀請函3月31日0時起,500米口徑球面...[詳情]

中國實現超過200公里遠距離單光子三維成像

看得更遠、更清,是人類的不懈追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徐飛虎團隊等實現超過200公里的遠距...[詳情]

人類首次「看見」的那個黑洞,有了偏振圖像

3月24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路如森研究員介紹黑洞的相關知識。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上海...[詳情]

嫦娥五號軌道器成功進入日地L1點軌道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記者胡喆、陳席元)記者18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嫦娥五號軌道器在...[詳情]

一顆小行星3月21日將安全飛掠地球 相距約200萬公里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3月21日,小行星2001 FO32將在距離地球...[詳情]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正式交付中科院深海所

新華社三亞3月16日電(記者趙穎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交付活動16日在三亞舉行,中國船...[詳情]

科學家力圖解密「第一臺計算機」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參考消息》15日刊登英國《衛報》網站報道《科學家或許解開了「第一臺計算機...[詳情]

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今年开进西藏

今年7月1日前,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将开进西藏、开到拉萨,实现对31个省(区市)的...[詳情]

中俄将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詳情]

中科学家“跨国”选育出4个玉米新品种

该新品种高抗印度尼西亚主要病害玉米霜霉病,在印尼国家审定试验中,平均产量折合亩产793.34公斤,...[詳情]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免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 迎来第28月昼

嫦娥四号巡视路径图。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人民网北京 3月9日电 (赵竹青)据国家航...[詳情]

空間太陽能電站: 讓人類盡享來自太空的清潔能源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電動汽車或將告別因電量耗盡在高速上「趴窩」的悲劇。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詳情]

三種新抗體提供更多癌症免疫治療選擇

雙特異性抗體是一種工程藥物,可以結合兩種不同的腫瘤抗原,通過同時擊中多個靶標來抑制癌症的生...[詳情]

酷!天問一號拍了三張火星高清照

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包括...[詳情]

世界首次!高速列車整列碰撞試驗成功

本報訊(記者 曹政)中車長客股份3月5日宣布,兩列8輛編組高速動車組近日完成碰撞試驗,這是世界...[詳情]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主動雷射雷達二氧化碳探測衛星

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雷射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於2021年7月出廠...[詳情]

「中國天眼」已發現300多顆脈衝星 將向全球徵集觀測項目建議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董瑞豐)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詳情]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有望今年7月開建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董瑞豐)全球多方合作、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詳情]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 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海報:「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新華社記者 劉茜 編制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詳情]

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暫時存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某些微生物可...[詳情]

比「三體」還多一倍的「六體」,瞭解一下

六恆星系統中的每一對恆星距離都比較近,如果存在行星圍繞其中單顆恆星運轉,那麼這顆行星上將很...[詳情]

火星大氣可能「埋」在火衛一上

火星曾是一個溫暖潮濕的星球,而如今變成了一個乾燥寒冷的世界。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的水是通過大...[詳情]

石墨烯-鈣鈦礦新型X射線探測器問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消息,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3D氣溶膠噴射列印,開發了一...[詳情]

新材料將鋰離子電池容量增加3倍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合成了一種新的納米材料,可以取代目前在鋰離子電池中使用...[詳情]

中國科學家構建水稻全基因組功能單倍型數據集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分子設計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構建了一個全基因組...[詳情]

人腸道內竟有超14萬種病毒

病毒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體。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下屬歐洲生物資訊學研...[詳情]

「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 開啟「火星探索」新篇章

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4時55分,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為美國國...[詳情]

“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 开启“火星探索”新篇章

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詳情]

始於「糾纏」 終於安全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歷史

量子力學的建立帶來了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以現代資訊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從根本上改...[詳情]

什麼是火星捕獲制動?這腳「刹車」有多難?解答來了

2月10日晚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開啟環繞火星之旅。此次...[詳情]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成功

2月10日19時52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環繞器3000牛軌控發動...[詳情]

「天問」問天:人類為何對「探火」情有獨鍾?

你好,火星,我們來了!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問,問天。茫茫宇宙,...[詳情]

科學家發現:100億年前,宇宙中已存在「超級地球」

一顆行星越老,它的密度可能就越小,因為在它形成時沒有那麼多的重元素可用。所以研究人員認為,...[詳情]

科技101℃|中國計算力指數居全球第二 計算力成數字經濟發展顯著驅動力

數字經濟時代,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計算支撐著各行各業和社會的智慧化轉型,...[詳情]

「中國天眼」已開啟地外文明搜索計畫

2020年4月下旬,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開啟了其五大科學目標之一的地...[詳情]

“中国天眼”已开启地外文明搜索计划

2020年4月下旬,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开启了其五大科学目标之一的地外文...[詳情]

快速從頭馴化四倍體野生稻 科學家在水稻「祖先」身上找回稀缺基因資源

新華社北京2月4日電(董瑞豐、董星辰)快速從頭馴化異源四倍體野生稻,發揮多倍體的優勢,找回目...[詳情]

雙管齊下 注射療法殺死皮膚癌細胞

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皮膚癌治療...[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