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擴大招收東南亞大學生芻議(一)印馬星

2022-08-19 08:43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八月12日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最後一波招生放榜,缺額超過1.4萬名,有近半大學院校陷入招生不足困境;在當前台海兩岸關係欠佳的情況下,前往東南亞擴大招生,成為重要出路。

  作者過去十多年曾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參與招生工作,以下分從四個面向,提出擴大招收東南亞大學生的建議:

  一、在印尼、馬來西亞舉辦的台灣高等教育展,參觀展覽的當地學生仍以華裔居多,但是印尼華裔的華語能力普遍偏低,馬來西亞華裔的華語能力相當好;這個現象顯示台灣各個大學能否招收到東南亞學生,跟各國華人的處境有關,例如作者任教的玄奘大學,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招收不到印尼學生,應跟印尼學生多不通華語有關,但是他們可以選擇就讀台灣其他大學的理醫農工系所。

  相對的,台灣各個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可考量在印尼擴大招生;至於馬來西亞學生華語程度較佳,願意到玄奘大學就讀文法商學系的學生相對較多,台灣其他大學的文法商學系,當然也能招到這類學生;因此建議各校可依辦學特性,考量東南亞各國實況,爭取招生機會。

  • 印尼在前總統蘇哈托執政期間,所有華文學校都遭關閉,但是自從1998

年反華暴動平息之後,印尼已經取消對於華文的禁制措施;其實,今日印尼各大都會已經看到華文補習班林立,據當地媒體報導,以棉蘭為例,合法設立的中文補習班就有五十多家;作者曾參訪其中一所,該補習班的學生多為大學畢業的社會青年,他們是受了「中國崛起」的影響而想學華語,有的學生表示願意到台灣進修碩士學位;這是台灣大學院校可以考量招生的另一個潛在市場。

2000年,泗水新成立了一家中文報紙名為《千島日報》,作者曾建議玄奘大學透過當地的「大叢山曇祥寺」設立玄奘大學華文學分班,並與《千島日報》進行產學合作;一面招攬當地華裔學生到台灣本校大學部及研究所讀書,另一面在當地為「千島日報」培訓在職及儲備中文編採人才。

此外,當地還有創刊於1981年、發行於雅加達的《國際日報》,它與《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文匯報(東南亞版)》同步發行;該報業集團在泗水另發行《東爪泗水晨報》。這些報紙的存在,顯示儘管印尼的華文教育曾經遭到禁止,華文教育並未中斷;台灣各個大學在印尼招生仍有發展空間。

  • 在馬來西亞各地舉辦的台灣高等教育展,固然吸引當地許多學校帶領學

生參觀,但是台灣各個大學院校想要擴大招生,有必要另擇機會拜訪當地中學,委託當地中學的校長、教師協助招生;例如「台灣高等教育展」在馬來西亞亞庇市舉辦後,作者即前往鄰近的古晉市分別拜訪當地四所華文獨立中學;次年,玄奘大學邀請古晉的十多位校長、教師蒞校參訪,促進雙方合作的基礎。

  作者在古晉市拜訪各個華文獨()立中學期間,驚訝各校在必須收取高額學費的情況下,家長仍願將子女送進獨立中學讀書,而捨去可以就讀公費的馬國公立中學的機會,就可知當地華人多麼重視傳承中華文化。這些年來馬國政府針對此一現象,增設多所中文大學留住學生。台灣各個大學可以透過與馬國中文大學合作,爭取交換或雙聯制的學生。

  • 新加坡國家雖小但是華人比例卻甚高,其發展經常受到鄰近國家的注

意;例如,2013年新加坡國慶活動,李顯龍總理首次以華語演講,有人指稱是對應「中國崛起」的作為,此舉已經引起國際人士注意。

  長久以來,有不少以華人團體為主的活動,常以新加坡為據點而舉行,例如東南亞佛教團體傳戒法會即在新加坡毘廬寺舉行;新加坡的動向因此經常受到東南亞華人的關注。

  作者曾詢問多位印尼、馬來西亞的學生,是否想過到新加坡升學,他們都稱非常願意,足見新加坡在印尼、馬來西亞兩國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如果台灣各個大學能夠與新加坡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相信必能對招收鄰近國家華裔學生產生影響。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