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台灣有必要成立全球華語文媒體嗎?

2023-03-01 18:35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當前國際社會各主要國家均十分重視文化宣傳工作,紛紛加碼投注人力與資源,企圖搶占國際話語權,以增加其國際影響力。妙的是,各地海外華人為了維護自身權益,也紛紛跟進網路多媒體的發展而成立了許多華語頻道。

  作者曾試想,如果台灣能夠成為全球海外華文媒體的樞紐,主動提供海外華文媒體各項新聞及娛樂節目,並將所有海外華文媒體串連起來,是否就能大幅提升台灣的國際話語權呢?

  其實,行政院前新聞局有鑒於台灣缺乏國際奧援,曾於民國96年(2007年)8月8日,由時任新聞局局長謝志偉宣示,由政府拿出二、三十億元,仿效阿拉伯卡達「半島電視台」規劃成立「台灣國際頻道」。

  這個「台灣國際頻道」計畫將經由英語和華語播出,為台灣向國際傳播第一手資訊,並展示台灣的好、台灣的美;經營形式則為非官方性質,預計八個月到一年籌設成立。然而,這項宣示其後一直未見進展。

  此外,早在民國89年(2000年)3月,僑委會為了提升海外華人資訊服務,已經成立了《台灣宏觀電視》,透過衛星向全球各地播映台灣各家電視新聞及其他節目。

  由於《台灣宏觀電視》是當時台灣唯一對外之國際傳播電視媒體,從而不免因應政策指示,執行我國對外政策宣傳之任務,藉以增進海外僑民及國際友人對於台灣地區最新政經發展之瞭解與認識。

  基於以上背景,我國僑務委員會又曾於民國101年(2012年)5月研擬了「建立台灣宏觀國際頻道向國際發聲」的中程計畫,用以提升或加強《台灣宏觀電視》的功能

  在該項中程計畫中,僑務委員會建議委由《台灣宏觀電視》承擔「台灣國際頻道」的任務,並經由充份結合海內外藝文人士之力量,協助此一國際頻道帶動台灣文化、政治、體育周邊產業發展,落實國際化目標。

  根據僑務委員會研擬的建立「台灣宏觀國際頻道向國際發聲」中程計畫的內容,近程作法是以招標方式委託國內電視業者成立「國際中文台」及「國際英文台」運作。

  其中「國際中文台」將在《台灣宏觀電視》既有的基礎上,增加自製節目比例,至於「國際英文台」的建立,則將另行規劃籌辦,但以著重台灣觀點為主,結合重要議題製播新聞節目,進行國際文化宣傳工作。

  由於台灣國際文化宣傳工作,委由僑務委員會透過成立「台灣國際頻道」承擔,是否恰當引發爭議,導致該計畫如同行政院前新聞局建議成立的「台灣國際頻道」一樣,不了了之。

  其實,根據僑務委員會該計畫的長程作法,是希望經由制定「台灣國際頻道設置條例」,由中央政府每年編列預算出資成立財團法人經營。這個財團法人由行政院、國家安全會議層級組成指導委員會,作為指導機關,避開由僑委會統籌的爭議。

  原本這項「建立台灣宏觀國際頻道向國際發聲」的中程計畫,預計自2012年至2015年間完成。如今七、八個年頭過去了,未見落實;而前兩年文化部曾舊案重提建議成立「台灣國際頻道」,仍因爭議過大,胎死腹中。

  多年前,作者前往印尼泗水招生,在住宿的喜來登飯店打開電視,意外的發現中國《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台灣宏觀衛視》三個頻道,比鄰而居,《台灣宏觀電視》螢幕呈現著會轉動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視標,令人動容。

  如今原隸屬僑務委員會的《台灣宏觀電視》,竟因預算不足,而於民國106年(2017年)年底停播。換言之,遑論成立台灣國際頻道提供全球資訊,就連提供海外華人資訊為主的衛星電視頻道,都不復存在了!

  僑務委員會計畫成立《台灣宏觀國際頻道》的經費估算是:初期開台所需設備建置費用是新台幣2.7億元、頻道製播推廣費用是新台幣10.61億元,合計新台幣13.31億元;開台後每年頻道製播推廣費用為新台幣10.61億元。

  作者無從評估上述經費對國家整體預算而言,是否很高? 但是每每從新聞報導中看到台灣向美國採購軍機、軍艦,動則幾十億、幾百億,難道成立國際頻道為台灣發聲、提供海外華人資訊服務,每年投入個十幾億,就不值得嗎?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