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珍惜台灣再創21世紀海上絲路文明(一)

2022-08-27 09:50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在八月初台海危機後,發布「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指出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仍然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也強調堅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應對外部勢力干涉。

  本文想要說明的是,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外來勢力紛擾很多的地方,例如早年列強覬覦台灣,做為進攻中國大陸貿易的據點,就已經製造了許多紛亂。但是台灣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始終傳承著道地的中華文化,今日少數外在勢力支持的台獨分子,根本不足為奇。

  台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瀕臨太平洋,是中國大陸奔向海洋世紀最前緣的跳板。歷史上,台灣在十七世紀出現過的「閩南海上帝國」時期,鄭成功父子即曾以台灣為基地,展開東起日本、南至印尼的海上貿易活動,當時來自西方的列強荷蘭、西班牙也都曾佔據台灣,以其做為推動東亞貿易的據點。

  十九世紀末,日本帝國崛起,中日甲午(1895)戰爭中清朝慘敗,日本帝國割據台灣並將其列為「南進基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才得以回歸中國版圖。

  作者的觀點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本無疑義,但就某個層次而言,它是華人移民「海外」最大的據點。早年華人移民海外的其他據點,還有菲律賓馬尼拉、婆羅洲的沙巴、汶萊、沙勞越,以及新加坡、麻六甲、檳城等地;在印尼境內則有泗水、雅加達、棉蘭、亞齊等地;中南半島則有越南順化、柬埔寨金邊、泰國曼谷及緬甸仰光等地;可謂不勝枚舉。

  上述海外華人,從台灣海峽起到麻六甲海峽止,星羅棋布,人數迄今依然可觀;他們的祖先正是當年循著海上絲路西去,跨洋渡海,建立據點。後來西方列強也是循著這些海外華人建立的航線東來。這些西方列強在殖民南洋地區時,發現華人刻苦耐勞、民智較高,紛紛招募或搶奪華人到當地充當苦力、開天闢地。南洋華人移民因而呈現倍數成長,儼然已成南洋少數民族。

  上述移民到台灣、南洋各地的華人,主要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兩省,各自說著家鄉的方言、有著共同的地方信仰…。當他們相遇時,所謂人不親土親,很快就能拉近彼此距離;例如一位台灣閩南人到了馬尼拉華人城,馬上就能以彼此熟悉的閩南語拉近鄉情,而一位台灣客家人到了婆羅洲各地的唐人街,立即就能以客家話交談,互道都是散居海外的客家子民。

  一九九零年代,台灣政府面臨經濟轉型、鼓勵產業升級,而推動的「南向政策」,憑藉的就是東南亞有著眾多的華人,他們在當地事業有成,許多子女還曾經到台灣升學;又由於彼此都是福建(閩南)人、廣東(客家)人後裔,台商到當地投資設廠或進行貿易,均得力於他們的協助;台商在東南亞各國的投資金額,因而名列各國外資前茅,迄今台商在當地的勢力依然頗具規模。

    台灣與東南亞的華人彼此再度聯合,象徵著什麼意義、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曾經引起作者高度好奇。回顧十五世紀初,明朝鄭和下西洋(1405~1433)前後,當時福建、廣東沿海的居民已經一批批漂洋過海,到台灣、到南洋諸國貿易經商; 時序進入廿世紀後,華人移民東南亞各國情況有增無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地華人還曾紛紛参與地方反抗日本帝國入侵活動,造就不可抹滅的偉大始業。

  走向廿一世紀,由中國的台灣海峽航向波斯灣的赫姆茲(Hormuz)海峽的海上絲路,海外華人仍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結合台灣與東南亞各地華人的工作,有待進一步落實;中國海上絲路重振歷史光輝,或將指示可帶!

  然而,究竟是甚麼原因造成當前台海危機? 阻攔了現代閩南海上帝國的發展,國人必須虛心檢討。1949年後,台海兩岸分治、軍事對峙,固然是內政衝突,但是充斥美、日外來勢力干涉,早就見怪不怪。

  作者想說,不要只是因為極少數的台獨分子囂張吶喊,就要跟著平白葬送幾百年來海外華人奮鬥的成果? 台灣是中國不可或缺的旗艦,豈容摧毀!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