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中止軍事對峙

2022-09-03 08:49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1912年,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成立中華民國;其後雖然歷經袁世凱稱帝、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最後於1949年退居台灣地區,但是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事實,卻不容抹去。

  遺憾的是,自從蔣氏父子相繼過世,台灣的本土意識跟著高漲,民進黨趁勢以「反中」擊垮國民黨,取得執政地位。民進黨食髓知味,為了繼續贏得執政機會,不惜隱誨台獨主張,採取「去中」手段,爭取選票。

  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勝,不盡然是台獨主張的作用,因為許多民進黨支持者,並未支持台獨,他們大多是看不慣國民黨官僚貪腐作風;偏偏沒出息的國民黨領黨人又拿不出治國良方,蔡英文因而兩次僥倖競選大位成功。

  中華民國是國民黨的祖宗牌位,民進黨為了執政,否定它的存在,也就罷了;奇怪的是,國民黨為了迎合台灣人當家作主的心理,也跟著豎起「獨台」旗幟,不願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價值。

  這個現象就難怪中國共產黨抨擊台灣政治走向,距離中國統一民族大業理想越來越遠。換言之,台獨走向給予中共指責分裂國家的口實,以及主張武統台灣的理由。因此,面對台海危機,民進黨、國民黨都有責任。

  明眼人都知道,台獨主張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敗、將台灣歸還中國之後,心有不甘的詭計;加上1949年後中國大陸赤化,美國希望透過建立包含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圍堵共產中國向外擴張,台獨主張從而滋長。

  但是台獨主張今日成為中共武統台灣的理由,在國民黨早年治理台灣的戒嚴時期,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當時的國民黨是捍衛中華民國的,即便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國民黨依然喊出「處便不驚、莊敬自強」的口號,堅持反共復國使命。

  始料不及的是,1986年自「黨外」華麗轉身成立的民進黨,開始挑戰以國民黨支撐的中華民國存在的意義。特別是當中國崛起呼聲越來越高之際,許多台灣人開始產生強烈的「恐共」心理,民進黨於是採取對國民黨掛上「賣台」的帽子,從中牟利。

  被掛上「賣台」帽子的國民黨領導人,顯然擔憂未將「台灣第一」列為施政首選,失去執政地位,從而投鼠忌器,自限「賣台」紅線陷阱。於是,捍衛中華民國成為無人聞問的歷史陳跡。

  其實,民進黨時不時還在利用捍衛中華民國這個神主牌,以示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處於對立的地位;惟其如此,為什麼民進黨不乾脆舉起捍衛中華民國大旗,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呢? 問題癥結在,民進黨真是如此做了,豈不成了「隱形」國民黨,還能爭取廣大台灣選民的支持嗎?

  作者這裡必須強調,不是台灣選民大多支持台獨主張,而是希望維持現狀、安家樂業。台灣人不希望成為捍衛中華民國的犧牲品;因此,不論是民進黨、國民黨都不願再提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使命。

  台灣政治走向如此發展,也就難怪中國大陸人民會覺得台灣與大陸關係越來越疏遠,中共於是趁勢指責台灣當局企圖分裂國家,「不惜武統」因而獲得大陸人民的支持,甚至義憤填膺,甘做武統台灣前鋒!

  作者始終認為捍衛中華民國是「抗中保台」的最佳保護傘,連中共當局都難以忽視,從而提出「一中兩制」的對策。既是如此,台灣的民進黨、國民黨為何不願改弦易轍、堅持中華民國的正統地位呢?

  有人臆測,2024年下屆台灣改選總統前,如果島內台獨主張高漲,就是中共武統台灣的最佳時機;因此,提出誰能避免台海發生戰爭,就支持誰競選大位的建議。作者則提出試圖從「海洋中國」概念出發,看重台灣既有的成就、檢視中華民國的貢獻,鼓勵兩岸人民重新檢討武統的必要性。

  「武」字是「止戈」的組合,深具意涵。「武統」則是下下策,能捨當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共內戰,已經對國家造成嚴重的傷害,而兩岸人民的生離死別,國人都不該忘記。特別是台灣,一但戰爭必將毀滅,當局自不可輕易挑釁,葬送了中華民國前途。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