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中緬物流新通道開通 直奔印度洋

2022-10-08 22:48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今年九月底中緬物流新通道正式開通,中國大西南地區從此得以直達印度洋的出海口,不僅拉近了與東南亞的關係,而且大幅縮短了與南亞、中東、非洲地區國家之間的交通時程,使得中緬兩國經濟發展結為一體,更可望大幅促進該區域內產業鏈互補發展。

  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東南亞地區是國際製造業轉移的目的地,經濟正在崛起;統計顯示,自2020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以來,中國四川省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上半年占雙方進出口總額的60.1%,中緬物流新通道開通後,今後彼此貿易量勢必再創新高。

  媒體報導指出,20218月測試從新加坡海運出發至緬甸仰光港口,經公路運輸抵達雲南臨滄,然後再經由鐵路運輸抵達四川成都,結果比起傳統運輸節省了廿多天,也減少了海運2,000公里左右,大幅縮短了依賴南中國海進出口的時程。

  上述鐵公路運輸路線,雲南臨滄成為交通樞紐;從仰光出發經公路運輸至臨滄,全長1,170公里,行程約需72小時;進入臨滄後即可透過鐵路運輸網開往成都,等同開通了東南亞物資,運往中國大西南地區的新通道。

  這個新通道的物流布局型態已經成型,以中東阿聯酋港口出發為例,橫渡印度洋後,同樣可在抵達仰光後循著鐵公路運輸,將物資運送至成都國際鐵路港。初步估計,這條新通道比起途經麻六甲海峽運輸,可以少走4,800公里航路,縮短約27天的時間。

  以「通道促進沿線國家貿易、以貿易促進產業鏈結構調整」是中國打通國際通路、促進區域繁榮的使命;第三國際物流通道是繼中歐班列、西部陸海通道之後,中國再一次試圖通過鐵公路、海運聯運方式,打造的國際新通道。

  中國近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始自東南沿海地區,但是當沿海地區逐漸飽和之後,廣大的西北、西南地區自然成為產業鏈轉移的地區;西北地區有賴興建中歐鐵路通往中亞、歐洲,西南地區走向印度洋則成必然發展。

  中國元朝時期,即曾入侵緬甸,但因蒙古不善高山林地作戰,鍛羽而歸;明清兩朝也經常與緬甸土幫發生戰爭,及至十九世紀末期英國殖民統治緬甸,陸續侵占清朝領地,致使中緬迄今留下邊疆少數民族歸屬的爭議。

  這些年來,中國從大格局出發積極改善與緬甸的關係,雙方自2010年開始合作興建中緬油氣管道及皎漂深水港,是兩國友好的見證。

  中緬油氣管道全長約2,300公里,分成兩個部分;一是2013年建設完成的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另一是2017年正式營運的原油管道,每年輸送至中國的原油可達2,200萬噸;兩國都可從中獲得源自中東的油氣能源。

  皎漂港位於印度洋緬甸西部沿岸,鄰近中緬油氣管道起始點馬德島;201512月緬甸政府正式同意由中國中信集團取得皎漂港經營權,並得在當地興建工業園區和經濟特區;中緬兩國有意開發皎漂港成為印度洋東岸的深水良港及工業重鎮。

  中國嘗試開闢的第三條國際物流新通道,從四川成都往南直達緬甸南部港都仰光,今年九月底正式通車後,中國廣大的西南地區又增加了一條銜接海運,通往印度洋各地的運輸管道,將有助沿海地區轉往內陸西南地區產業鏈轉移,間接促進緬甸及鄰近國家的經貿事業發展。

  中緬物流新通道無疑是一項值得讚許的建設,今後隨著中南半島泛亞鐵路的推進,緬甸境內的公路還將改由鐵路替代,運輸效率自將大幅提升。但是這項發展卻也面對外在勢力的阻撓。

  美國即指稱中國目前已經完成對印度包圍的「珍珠鍊」,引起印度高度關注。所謂「珍珠鍊」指的是中國分別從緬甸皎漂港、經孟加拉的吉大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到巴基斯坦的瓜達港,積極參與建設,形成包圍印度的島鏈。

  如果翻開地圖觀察,珍珠鍊確實成型,但就中國大西南地區對外發展而言,尋求印度洋出海口,從而經過印度洋各大港口對接南亞、中東、非洲各國海運,又是激發彼此貿易的必經之路。國際政治難為可見一斑!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