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臺灣舊名埋冤 島內再不圖振作 恐將死無葬身之地

2022-11-20 10:45      閱覽:


60載之前的1962年,我就讀於台灣師大工教系,曾在教我《四書》課程的楊宗珍(筆名孟瑤)教授鼓勵下,參加第一屆全國孔孟學說論文競賽,得到大專院校學生組第一名,就是拜讀連橫(一字雅堂)先生大作《台灣通史》,引述相關內容,略有心得所賜!論文中有關仁愛之部,提到連雅堂氏演說孔子之大同學說,講到仁之意義,舉例臨監警官命中止解散;而關於尚武之部,連橫針對儒家中,失落的尚武精神必須發揚,文字見諸《台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學思想》,均對我產生啟迪作用,有助於鋪陳作文得獎!所以當年文藝青年的我受到獎勵,可說是拜《台灣通史》核心價值所賜!

今天在我1978年上班的老地方,原來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舊址,受邀參加《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系列紀念活動,感到萬分榮幸,也十分惶恐,因為安排致詞的貴賓,再加上主辦單位代表,據我瞭解,上臺講話的人超過十位,好像一場自我命題演講比賽。

這使我聯想到,1982年那一場演講,在總統府國史館朱匯森館長邀請下,我到臺灣地方史誌學術研討會上,以〈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作為題目,發表學術演講,首先提出一個和講題同名之觀點“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旋即成立“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研究發展中心”,至今整整40年過去,我的全新立論仍然站得住腳。

1988年,我進一步在中華電視台播講帶狀歷史文化節目、名之《鯤島探源: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言及臺灣古地名,至少有:地貌的鯤島,三國的夷州,諧音的臺員,別號的埋冤(閩南語音,義為埋葬冤魂之地),港名的臺窩灣;西拉雅的臺窩灣支族(平埔族語),美麗島是福爾摩沙的意譯(葡萄牙文),甚至還有大宛、大員、台員等舊稱。

到了元朝取名,台灣與沖繩列島,合稱琉球或嵧球、琉求,嗣後改稱沖繩為大琉球,台灣叫小琉球;迨至明朝萬曆年間,顏思齊、鄭芝龍始呼島嶼名臺灣;而全臺指稱臺灣,則始自1683年,康熙時入大清帝國版圖。20142015連續兩年,第67兩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會展中心舉行,我都作為臺灣首席代表,兩度暢言此一同名觀點。

就在海峽論壇分論壇、“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的因緣際會中,得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两次同台,其中一次就步行百公尺長廊,一邊走一邊作簡報,兩岸同名村文化交流發展沿革,這樣子跟大陸國級領導同框機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更重要的,適時成立"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其前身就是“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研究發展中心”,我自兼中心主任後,還和福建省台聯,共同主辦若干次分論壇。

清楚記得簡報的重點,即在强調一百年以前,連橫出版《台灣通史》,實我主張〈臺灣與大陸的一體關係〉理論基礎,乃一部漢民族在台灣的開拓、經營、和移民史之濃縮精華版;不讀這部《台灣通史》,實在愧為中國人,不讀才會搞台獨,不讀基本上不懂,我臺灣之前途、及中國之命運。

我讀故我深知尤其懂得,置入性簡報語言與文字,貫穿了《台灣通史》4段要旨:1、「臺灣原名“埋冤”,為漳、泉人所號。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為天氣所虐,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以埋冤名之,志慘也。其後以“埋冤”為不祥,乃改今名。」

2、「我民族生斯長斯,聚族於斯,而不知臺灣之名義,毋亦數典而忘其祖歟?……當明中葉,漳、泉人已有入台僑住者,一葦可航,聞見較確。……是則我民族所肇造,而保守勿替者。然則我台人當溯其本,右啟後人,以毋忘篳路藍縷之功也。」

3、「臺灣之人,漳、泉為多,約占十之六七;粵籍次之,多為惠、嘉之民,其來較後,故曰“客人”;亦有福建汀州。而閩、粵之分,每起械鬥;漳、泉亦然。今則息矣。4、「臺灣之人,閩粵之人也,而又有漳、泉之分也。……臺灣之人,中國之人也,而又閩粵之族也。」

根據以上引用自《台灣通史》,4段語文精闢見解要義,我自始至終歸納出來,3項重要的族群清晰圖像:1、臺灣之人,閩粵之族,中國人也;2、平等對待,各族和諧,共處共進;3、生死關頭,戒慎恐懼,自求多福!

第一、臺灣人十之八九都係中國人,且大多數均為閩粵移民的後裔;所謂原住民族,為數少之又少,又同大陸少數民族,其間雷同者居多;及至晚近移入新住民,始遷地也來自大陸、和東南亞各佔一半,族群融合發展其來有自。因此目前臺灣各地,可以找到族群聚落,仍舊有幾百處之多,內含血緣關係形成的冠姓地名、也就是同宗村,例如陳厝寮等;與地緣關係形成的冠籍地名、亦即同名村,正如泉州厝等。
第二、先民們冒險犯難,衝出天塹,渡海來台,「篳路藍縷,以啓山林」,胼手胝足,流血流汗,「以拓殖斯土」,「緬懷在昔,我祖我宗,橫大海、入荒陬,臨危禦難,以長殖此土」,歷經數世紀的辛勤經營,終於締造出一個和合的社會,建設成一個美麗而富庶,有如人間仙境般的寶島,愛鄉愛土之情油然而生,自然在所難免,但台灣與大陸一體關係下,平等對待各族,和諧共處共進,不容切割分裂。

第三、「血濃於水」、「慎終追遠」、「唐山過臺灣」、「五百年前是一家」,這是台灣與大陸一體關係的最佳寫照;「數典忘祖」、「忘恩負義」,不但不足取,實為人所不恥,而且台獨走回頭路,再不予以撥亂反正,島內各族力圖振作,恐會自甘墮落下去,重新回到黑水溝之險境,重蹈史上“埋冤”之覆轍,最終淪落到死無葬身之地。

連橫《台灣通史》,先見之明在前,下走不落人後,踵武名賢腳步,讀史知古鑒今,通情達理明志,秉一統山河壯,中興歲月新象,倡臺灣與大陸,一體同觀關係,在此存亡繼絕、生死關頭之際,能不戒慎恐懼,認祖歸宗自保,自求多福圖存,寧願埋掉冤仇,不要含冤莫白,淪為台獨祭品,葬送百姓生機。

臺灣舊名埋冤,島內不圖振作,死無葬身之地,我以此為講題,尚且當做結語,不是唱衰寶島,故意危言聳聽,而係面對史實,正在發生的事,避之唯恐不及,矢志出民水火,登民衽席是幸。講到這裡,萬事俱全,祝願大家:十方如意!六時吉祥!系列活動:六六大順!成功勝利!

[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聯合辦公室負責人、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局主席陸炳文博士,20221119日下午,在《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系列紀念活動之一〈連橫盃詩詞大賽獲獎詩文暨兩岸青少年書法作品集贈書儀式〉上的講話]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