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走讀〈開臺思齊超愛您〉歌詞句曰青史留名七角井有感

2024-09-08 15:53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走讀〈開臺思齊超愛您〉歌詞句曰青史留名七角井有感

「老師您好,桂明現在厦門,參訪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這邊有一些關於延平王、開臺王的文史資料,摘錄拍照下來,敬呈 老師參閱。」臺灣閩台同名同宗村交流中心總幹事王桂明,稍早針對閱讀臺灣新生報(大陸官方網站),近日刊載〈開臺王延平王先後率眾渡海來臺皆獲媽祖庇佑海晏河清〉相關文章,剛才回應陸炳文老師稱。

王總幹事同時間,通過萊茵附送兩幀人像,延平王鄭成功銅像、及開臺王顏思齊雕像,後者乃鼓浪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劉毅、黃國維教授攜手主創具體形象之作,不免想到時人談起400年台灣史,每每只從鄭成功趕走荷蘭人起算,但實際上不該如此變更年表。

早在鄭氏出世那年,就已先有「開台王」顏思齊,率眾渡海來台墾拓史跡故事;鄭成功之父鄭芝龍,還是顏氏義弟,身兼得力助手,始助成其偉業,由此觀之如果沒有開台在先,就沒有後來成功之收復臺灣。顏思齊開台首功不可沒,事蹟散見於《台灣通史》、和部分稗官野史,持續挖掘史跡,並疏理出頭緒,彰顯開拓精神,來加以弘揚光大,讓兩岸年輕朋友,知道史實及真相,我們文藝工作者,包括組歌《開台王顏思齊》創作團隊,均責無旁貸!

我同名同宗村交流中心創辦人陸炳文,上個世紀80年代有10多年光景,在中華電視台主持《鯤島探源》、《源遠流長》、《中華文化之美》等帶狀節目,每周播岀一集,每集又在莒光園地重播三次,製播系列文化節目,尋根必須田野調查,因而走遍全台各鄉鎮,透過行腳去訪勝,來認識一個地方,彷彿讀書般細細的品味,雲林這一帶便走過多回,內含顏思齊登陸地、定居處等歷史古蹟故事,如今講古當然胸有成竹。

倒讀10載之前的2014615日、上午855分至910分,陸老師作為海峽兩岸“同名村”首席代表,就曾走進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南門通往會見廳的長廊上,被安排用口頭報告,配合3塊「兩岸同名村活動圖片」展板,當眾講古給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聽。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海協會長陳德銘等中央及省市領導30餘人在場,一同聽取我的15分鐘工作簡報。

其間,陸炳文把俞主席引向第2塊展板、“同宗同名 源遠流長”前面時指出:「這塊展板主要內容,比較典型的同名村。開台王顏思齊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對接登島臺灣的笨港、即今雲林北港附近,同期共建拓墾水林鄉、北港鎮周邊共設10寨,目前水林「開臺第一庄」顏厝寮,還保有7角井等顏氏拓墾遺址。

同(15)日假座同一中心,第6屆海峽論壇大會開幕,俞正聲在典禮上致辭的開場白,特別表彰並引述陸老師的講古對話說:「上午,我同許多參會者一樣,一踏上通往會場的走廊,就被兩岸“同名村”活動圖片展所吸引。“同名村”代表介紹說,兩岸同名村數以千計,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親情的真實寫照。

「我們都知道,每個同名村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記載著先人幾百年前,“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成團”、打拼“討生活”的深深艱辛,凝聚著幾十年前,手足同胞骨肉分離、天各一方、遙盼親人團聚的濃濃思念,更延續著中華兒女,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和對故土永恆的眷戀之情⋯⋯⋯。」

20156131913分,回放央視網晚間新聞聯播中,記者播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13日下午來到廈門市海滄區清礁村院前社,出席兩岸“同名村、心連心”交流活動,並與部分前來參加第7屆海峽論壇的鄉親座談,由俞主席主持座談會,陸老師走向長條桌,坐正對面擺桌卡席位,其他鄉親代表在座圍桌,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福建省委政研室主任陸開錦(現任福建省政協秘書長、省文聯主席)等陪同。

另悉,與會兩岸鄉親宗親之一、“同名村”首席代表陸炳文,被指定最後一名發言,完成小結之際,拿出一包9宮格裝填泥巴,過程當中意外混合在一起,而更突顯特殊義涵,寓有“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你儂我儂”意,按說原先分別取土自:臺北、新北、新竹、雲林、嘉義、台南,和廈門、泉州、漳州等99坨,就有一坨「開臺第一庄」顏厝寮的泥土在內,中心同仁王桂明王受命同行,全程協助我一路上採土取樣。

同(2015)年623日,華夏經緯網以標題:兩岸同名同宗村:從「尋根」到「共建」為文,記者報導:近日,來自台灣的150名鄉親、和大陸的160名鄉親代表,攜手在廈門啟動了第7屆海峽論壇、「同名(同宗)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副標另作〈共飲七星井水〉作文有云:

「你看我們腳下的紅磚,台灣那邊顏厝寮的七角井的井壁,用的就是這種磚。」海滄院前社顏氏宗祠內,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長陸炳文,給在場記者講述了,他了解到的一段歷史。

青礁村有兩口井,一口四川井,一口三川井,當地人統稱「七星墜地」,是青礁顏氏開基祖選擇定居地時,幾經卜地後所挖。陸炳文說,開台王顏思齊在台灣的居住地、雲林縣水北村顏厝寮,也有一口七角井,是當年顏思齊和漳泉先民,開墾台灣時挖的。

「當時當地缺水,他們到了以後先要挖井,想到老家的『七星井』,就把這口井挖成七邊的,來紀念自己的故鄉。」陸炳文說,七角井的井壁,用的是顏思齊一行人行船時,作為壓艙石帶著的青礁方塊紅磚,這口井至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水緣,也是血緣、親緣啊!」陸炳文感嘆道。

今天,我重新走讀完畢,〈開臺思齊超愛您〉歌詞第3段要旨,句曰「泰山北斗有七星,青史留名七角井。緣深情長第一莊,城親兩岸紫綺英。」隱喻橫跨海峽兩岸,三四個世紀間有感:共飲祖地七星井水,共奉開臺延平二王,共寫融合發展新章,共譜歌頌河清海晏,共續閩台情牽水緣,共祭海上和平女神,共創文藝復興未來。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