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台灣與東南亞閩客華人本是同根生(二) 期盼再創閩南人的海上世紀

2023-02-11 21:28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台灣作家湯錦台(2005)撰寫的《閩南人的海上世紀》一書中指出:

  鄭和下西洋的世界性創舉,正是建立在閩南人歷代海洋活動的基礎之上;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的東進亞洲,如果沒有閩南的海商勢力為依託,將無從拓展其連通全球的商業網絡。

  閩南人的海上世紀曾經左右著世界歷史的發展,同時更奠定了後來台灣的基業。準此,台灣與東南亞的關係當可循其脈絡進一步推敲。誠如湯錦台所言「這段輝煌的海洋歷史,是屬於閩南人的故事,也是台灣人的故事。」

  湯錦台(2013)又出版了《閩南海上帝國》一書並指出:

  沒有閩南人創建的海外據點,鄭和的船隊就無法七下西洋;沒有閩南人與印度、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往,歐洲人就無法進入亞洲。

  湯錦台呼籲大家看看閩南人昔日如何縱橫海洋、走上世界舞台的歷史,又是如何把海上絲路、鄭和下西洋、歐洲人東進亞洲,交織成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故事。

  此外,湯錦台也強調客家人在其間的貢獻。他出版的《千年客家》(2014)一書,探討了閩粵贛交界地區客家人的歷史源流,以及客家人參與海上貿易的事蹟。

  湯錦台的研究顯示,早期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從事海上活動的人民,有一大部分是潮州人、梅州人,他們很多都是移民自江西南部,即贛南中原南遷人士後裔聚居的地區。

  這些歷經千年戰亂而南遷的中原人士,與當地苗瑤族後裔稱為「畲族」的土著融合後,形成特殊民系,即今人稱作的客家人。

  但是,在明末清初,「客家人」的統稱尚未出現,直到清朝中期之後,由於太平天國等民變,許多閩粵贛交界地區的居民生活困頓,大量向珠江三角洲移民,發生廣州地區的土、客械鬥,廣州人以「客人」稱呼他們,之後才有「客家人」名稱的普及。

  這些被稱為客家人的閩粵贛交界地區移民,早年自汀州向梅州、潮州、漳州移民,並在海上活動。其中有些人還成為劫掠沿海鄉村的海寇,且不時引誘倭寇共犯,可謂惡名昭彰。

  當地區民為了防範海寇、倭寇入侵,則紛紛建立圍籠屋自保。最後因泉州鄭芝龍海上勢力崛起,這些源自閩粵贛交界地區的客家後裔,逐漸融入後人稱之的閩南族群而遭忽視。

  他們之中有人除了南下與西班牙人貿易外,有些還留在當地從事食品叫賣、種菜、養雞、養鴨、聖經印刷、天主教聖像製作雕刻之類的行業。這些被稱為「生理人」的漳、潮商民,向西班牙人供應的商品有食糖、麵粉、果仁、絲綢、瓷器、鐵器等等,琳瑯滿目。

  換言之,漳、潮人中許多都是閩粵贛交界地區客家人的後裔,他們後來又成為其後移民東南亞華人的主要族群。這是因為隨著澳門與馬尼拉貿易的開闢,東南海域的海盜活動也不斷加劇所致。

  清朝屢次發兵圍剿,俞大猷、戚繼光都是當時知名的掃蕩大將,就連受到明朝招撫的鄭芝龍都奉命參與剿寇。由於這些地區戰禍連連、民不聊生,當地居分紛紛外移,包括東南亞、台灣。

  湯錦台針對早年台灣漢人移民史料分析,證實許多當時響噹噹的人物都是來自梅州、潮州、漳州的「客家人」後裔,也有許多客家人的村莊,同樣因為當時尚未出現「客家人」名稱,而被泛稱為潮州人或漳州人,以有別於居於多數的泉州人。

  今日台灣高屏地區的「六堆」鄉鎮,就是客家人與閩南人械鬥之後的產物,清朝官府當時為了彌平地方民亂,積極設法連繫以昔日客家人為主的民防組織,共同夾擊亂民,並奏請皇帝嘉勉。乾隆皇帝賜予「義民」封號褒獎,即由此而來,足見當時客家人人數已經十分可觀。

  由於不論是泉州、漳州、潮州或是鄰近地區的人民,也不論這些人民是屬於閩南或客家語系,他們無疑都是構成閩南海上世紀的重要成員,也是移民東南亞、台灣的主要成員。

  作者認為身為台灣人,當應懂得上述這段歷史,既認識閩客移民與東南亞的關係,也要認識閩客移民與台灣的關係,寄望今後彼此合作、增益雙方,共同開創更輝煌的未來。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