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論中國主導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域協定

2023-06-04 12:23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由東盟十國發起轉變成由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六月2日菲律賓加入後,終於完成十五個成員國生效程序,開啟彼此之間相互實施關稅減讓的既定政策。

  這項協定是於2013年由東盟十國起草,歷經四次國家領導人會議、三十輪以上的正式談判,在2022年元旦出爐,提供成員國政府協調國內機制決定生效日期,經過各國一年多的努力,如今達成目標。

  成立RCEP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降低各國關稅。根據該協定,成員國出口的任何商品,若有40%以上的原物料來自成員國,那麼出口到另一個成員國,得以享受關稅優惠。這是一個互惠的機制。

  這項協定的目標是,區域內90%以上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藉以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自由貿易,供給消費者更為廉價的貨物,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這個區域包括中、日、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及東南亞十個國家。

  原本RCEP還希望邀請印度參加,但是因為印度擔心加入之後,會抵擋不住中國廉價產品大量傾銷、弱化自身經濟;因此,在2019年底決定暫緩加入RCEP的腳步,不免遺憾。

  唯其如此,RCEP仍是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濟規模最大、發展潛力最佳的組織;以2022年為例,該區域GDP26.2兆美元,而中國占了18兆美元;至於進出口總額達5.5兆美元,均占全球的30%左右。

  此外,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占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0.8%,同比增長7.5%,數量驚人。包含日本、韓國在內,透過RCEP協定都大幅提升產品對中國大陸的輸出,獲利良多。

  中國大陸官方宣稱,RCEP協定生效後,對內將提供更多國際商品和服務,可以有效提升供給體系,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對外則能促進區域內產業鏈和供給鏈融合,吸引外資和人才繼續到中國發展,推進中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

  由此足見,中國十分重視RCEP的成立與生效,中國願意開放這個區域多達22億人口中,自身卻有14億人口的廣大消費市場,提供成員國輸入各式產品,促進區域經貿的整體發展。

  中國日前才邀集中亞五國舉行中國-中亞領導人高峰會,促進彼此經貿發展;這回RCEP協定全盤生效,中國儼然成為東亞經貿發展的發動機;其成果還將觸及西亞、東歐諸國,發展前景可謂突破歷史紀錄。

  平心而論,在中美經貿競爭激烈之際,美國不斷挑起中國鄰近國家圍堵中國、牽制中國科技發展;並抨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將構成其他國家債務陷阱,中國仍能促成RCEP成員國、中亞五國經貿合作,實屬不易。

  作者認為自從五百多年前西方列強闖入東亞剝奪資源以來,東亞各地無不民生塗炭;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地紛紛脫離殖民統治,邁向國家獨立、經濟發展,RCEP的成立象徵邁入東亞發展新的里程碑。

  較諸歐美各國為了強化區域經貿發展,先後成立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三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及由歐洲各國成立的歐盟共同市場,沒有道理比起他們貿易量更大的東亞國家,卻不能合作?

  RCEP成員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但沒有美國、英國、法國,似乎拉攏了澳紐,卻又擺脫了西方勢力的介入;特別是在中、日、韓三國的合作之下,偕同東南亞各國發展區域經貿,應是東亞人民追求真正當家作主時代的來臨。

  國際輿論經常炒作「中國威脅論」,但鮮少聽聞歐美國家提及「印度威脅論」,中、印發展潛力不可同日而語,在歐美人士眼中自有其差別觀瞻;RCEP最終獲得各國支持,說明經濟發展仍勝過政治較勁。

  其實,設法提升各國人民生活水平,才應是國際政治的理想作為。因此,當世人儘管面對俄烏戰爭、南海爭議,已經影響到區域的穩定與發展,以推動經貿合作為宗旨的RCEP協定,仍能脫穎而出。

  唯一遺憾的是,在世人普遍看好東亞經貿發展之際,卻潛藏著令人擔憂的台海危機。作者因而呼籲中國當局儘可能對台灣敞開一面、伸出橄欖枝,而台灣當局也能以國計民生、和平發展為重,達成類似RCEP協定的兩岸關係?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