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析論中國強勢應對美國的外交作為

2023-06-23 23:34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風塵僕僕前往北京,晉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聲稱美方將致力於重回兩國元首峇厘島會晤的議程,期待同中方加強溝通,朝向雙方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去年十一月世界20大國(G20)高峰會,在印尼峇厘島舉行之前,中美元首會談時究竟協議了甚麼議程,未見媒體詳細報導;大概顯示的是,美國總統拜登強調與習近平兩人,曾經同為國家副元首期間的老交情,能夠多為中美兩國未來合作做出努力。

  然而,這幾年中美關係處於低盪狀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硬著頭皮希望代表美國總統拜登求見習近平,卻是幾度遭到拒絕;媒體相關的報導總是讓人懷疑其虛實? 不料,真是如此;習近平接見布林肯時,高坐主位,居高臨下。

  習近平給布林肯進言的回答竟是: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這個回答簡直是教訓美國不識大體,拼命搞些制裁中國、圍堵中國的作為,還有甚麼好談?

  其實,五年多前,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時,美國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一部「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的電視新聞專輯,控訴美國570萬家工廠倒閉、2,500萬人失業,都是中國造成的。

  這種結構性的矛盾,不是僅靠幾次會談就能解決的;美國前任總統川普高喊「美國再次偉大」,希望美國工廠返國設廠生產,然而美國首富電動車公司執行長馬斯克,最近還是跑去中國大陸洽談投資事宜,證明要改變這種結構性矛盾,談何容易?

  全球最大半導體業者台積電董事長等高層人士,日前組團訪問中國大陸,希望華為集團不要中斷採購台積電的芯片;美國同時宣布暫緩限制韓國、台灣企業,對中國大陸輸出芯片等等高科技零件,足見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性。

  德國媒體訪問學者專家,預測中國大陸在最近的四、五年內,國內生產總值(GDP)如果不能超越美國,以後將很難超越;理由是,中國的經濟成長已經呈現遲緩現象,很難再度突飛猛進。

  問題是,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又如何呢? 能夠高度成長嗎? 且不談美國製造業陷入窮途末路,光是支援烏克蘭反攻俄羅斯入侵,軍工業、金融業想發他國國難財,恐怕還得付出極高代價?

  媒體報導顯示,俄羅斯財政、軍政已經陷入困境,爆發烏克蘭戰爭,不但耗費了龐大財力,而且死亡軍人超過廿萬,更糟糕的是軍火彈藥還明顯不足。相對的,歐美國家也沒有佔到便宜,仍需要流血輸出援救烏克蘭。

  普丁總統意識到歐美國家企圖拖垮俄羅斯國力,因此,慷慨向中國釋放善意,例如邀請中國參加俄羅斯遠東地區建設開發工程;包括同意海蔘崴做為中國內貿轉運港、鼓勵中國企業前往庫頁島投資開發。

  其實,中國今日得利於國際情勢變化,可能促成中國崛起的升級版,完全是受美、俄兩國爭強所致。例如,中國主導成立RCEP邀請日、韓、紐、澳、東南亞十國,加強區域貿易;又例如,邀集中亞五國元首共商協助基礎建設,連成一體。

  美國眼見中國勢力擴張,心急如焚;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回應布林肯的「忠告」是,中美關係陷入谷底,根源在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導致錯誤的對華政策,美國有必要深刻反省。

  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中國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

  上述回應顯示中國站在上風,根本不必「平等」理會美國要求,因而提出這番「訓斥」。布林肯豈須回報拜登? 拜登從媒體報導應該即可得知;難怪拜登抱怨說出「習近平是獨裁者」!

  作者認為,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全球經濟發展很明顯的中國就是火車頭,沒有道理唱衰中國的經濟發展,或是制止中國對東南亞、中西亞的建設援助;  至於中共是否能夠長期執政,但看它的表現?

  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有餘,中國的GDP超越美國,就體量而言,當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美國又何苦對抗或壓制呢?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