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參訪緬甸孔教學校 感佩傳承中華文化

2023-09-13 18:19 作者:陳偉之      閱覽:



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榮譽教授
陳偉之

  八月25日,作者前往緬甸待上16天;此行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位於曼德勒的「孔教學校」的教學與營運的狀況,從而思考來日是否前往任教。感受是,孔教學校的師生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刻苦耐勞,令人敬佩!

  九月1日開學當天清晨不到6點鐘,大批學生紛紛抵達孔教學校,準備上6點鐘的中文課,直到8點下課,匆匆忙忙吃早點,接著又要上8點半的緬文課;下午4點放學後,還要接著上兩個小時的中文課!

  作者不禁好奇,學生怎麼承受得起這麼漫長的課程? 一位教師說,他們的成長過程就是如此。學生在孔教學校高中畢業後,有的前往台灣升學,有的則到歐美國家進修;近年前往中國大陸就讀大學的人數逐漸增多。

  孔教學校一位教師是作者的台大學妹,她在學成後回到孔教學校任教,無怨無悔,作者感到驚訝! 因為教師每月的薪水不過是台幣三千多元;作者在學校對面的自助餐店吃飯,每餐得花上40元。

  人生有不同的機遇與抉擇,如果她留在台灣就業,收入應該可以更高,就算寄錢回到緬甸養家,家人生活也能夠過得很優渥。就是有這麼多寧願過著清苦日子的教師,願意犧牲奉獻執教,孔教學校每年培育了成千的莘莘學子。

  孔教學校成立於1966年,已經進入第57個年頭,教師辦公室掛著一幅對聯「喜看桃李滿天下 樂灑甘霖育新苗」,多麼貼切地反映了辦學的精神。該校今年九月註冊學生,從幼稚園到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多達3,500人。

  在異國他鄉辦學,特別是傳承中華文化,何其不易? 緬甸政府自有其教育政策,孔教學校創辦目的固然是為了教育華裔子弟,但亦應遵從緬甸教育政策,孔教學校近年配合政策要求,納入緬文國民教育體系,自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只是學生要接受兩種文化教學,當然比較吃力,但是因此多了一種文化的薰陶,競爭力一定會更強;何況在全球化的今日,學習包括英語的三種語言,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三語國際學校因此紛紛出籠。

  其實,緬甸已經出現許多民辦的三語國際學校,因此在緬甸緊守傳統的中文教育,已經不合時宜。孔教學校正在增建新的校舍、調整教學方案,以便增強競爭力,吸引更多包括當地緬族學生就讀,未來可期。

  孔教學校是由曼德勒華人捐資創辦,嘉惠華裔子弟,採取的是低收費的經營模式,作者在該校開學前三天的每天7點到9點鐘,看到許多家長拿著清寒證明,申請減免學雜費,送交董事會備查。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都會,僅次於仰光市,人口超過150萬,其中華人估計78萬,孔教學校董事多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有的甚至富甲一方,但是窮困的華人也很多,還有窮困的緬族子弟,他們同樣需要教育。

  面對國際經濟蕭條,緬幣持續貶值,孔教學校自本學期始加薪緬幣15萬,幾乎調高50%;雖然相對於台幣而言,不過區區1,500元,卻足以改善教師生活支出,但是學校仍然不調漲學費。
 

  孔教學校董事長毛富林、總校長杜鴻昌都是義務職、不支薪,無私的奉獻,深獲師生的愛戴;孔教學校在曼德勒有四個校區,方便學生就近入學,支出不可謂不大,在他們二人領導下的董事、教師,都在默默的付出。
 

 


  作者在孔教學校參訪時,適逢一位來自台中退休的國中教師吳美伶,自願加入孔教學校任教。在作者看來拋夫棄子、隻身勇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她說11年前參加緬甸旅遊團,就已經愛上這個國家。

  吳老師其後在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深造時,即選擇以緬甸華文教育作為論文題目,期間讀了許多有關緬甸的書籍,並再次造訪緬甸。如今到孔教學校任教,只是為了圓一個夢。

  作者在感佩之餘,見賢思齊,希望來年真能加入孔教學校任教。這次待在孔教學校本學期開學前後十餘天,親眼目睹師生刻苦教學、向學,心有戚戚焉。

  99日返台後,雖然回到玄奘大學繼續任教,作者掛念的卻是孔教學校師生朗朗的讀書聲。

 

作者:台灣玄奘大學傳播學院榮譽教 陳偉之

欄目主持:李威侃博士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