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陳偉之 > 正文

臺灣出現政治革新契機 亟待賴清德韓國瑜主導

2024-02-03 21:57 作者:陳偉之      閱覽:


中國國民黨立委韓國瑜(左)、江啟臣(右)宣誓就職第十一屆立法院正副院長

  今年初臺灣地區總統、立法委員選舉,由原本執政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總統,而國民黨因為在立法院獲得多數席次,最終由領銜不分區立法委員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作者認為這個結果出現了政治革新契機,當應珍惜。

  卅多年來,臺灣政治出現藍綠陣營惡鬥困境,識者無不引以為苦。這次改選藍綠陣營各據行政、立法山頭,適可發揮「制衡」機制,希望新任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韓國瑜,能以人民福祉為重,創造民主政治的新契機。

  依據現行憲法規定,行政院長是由總統提名出任,完全不需要經過立法院同意,從而立法院根本無法「制衡」行政院,立法委員的角色因而顯得無足輕重,立法院長的功能也不得發揮。

  以美國的三權分立的政制而言,總統固然是行政首長,但是許多政策或預算都必須經過國會同意,才能付諸實施;因而美國總統總希望國會多數席次是屬於自己的政黨,利於護航;反之,即易受到掣肘。

  然而,就算是美國總統與國會多數席次都屬同一個政黨,由於國會議員考量的立場未必完全一致,因此美國總統還是得花心思與國會議員溝通協調,爭取支持;換言之,美國總統的權限是受到「制衡」的。

  反觀臺灣地區的總統,大可不必顧慮立法委員的意見,從而成為一個高高在上、「有權無責」之人,沒有任何機構可以制衡;而總統又是三軍統帥,可以獨自決定是否發動戰爭;一個國家的命運完全操之個人,是否過於危險?

  臺灣地區自2000年首次出現政黨輪替,當時實際上只是換了民進黨籍的陳水扁做了總統,掌握了行政大權,儘管立法委員席次仍由國民黨居於多數,但因陳水扁總統的職權幾乎不受牽制,許多作為不免顯得獨裁。

  這個現象到了蔡英文當選總統後,情況就更加糟糕;因為她與立法院多數委員席次同屬民進黨,加上行政院長由其直接任命,她可真是太上皇了,立法院成為了立法局,就連司法院也變成了司法局。

  這個結構是造成多年來臺灣政治亂象的禍源。奈何當年修改憲法條文之際,各個政黨或個人基於都想獨攬大權的私心,不但在大選之中同意獲得多數選票的候選人當選總統,還同意行政院長由其直接任命。

  因此,我們稍加留意即會發現自所謂政黨輪替以來,出任行政院長之人多是幫總統擋子彈的人,談不上甚麼政治責任,也缺乏政治前途的考量;完全不能跟英國內閣制首相的權責相提並論。

  這次韓國瑜代表立法院多數國民黨席次獲選立法院長,信誓旦旦宣稱要改革國會,這是一個好兆頭。作者認為第一個改革就是必須修正行政院長人選,必須經由立法院同意,藉以落實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制衡」機制。

  其次,有關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各個委員人選的考量,是否也應全部經由立法院同意後出任,徹底落實內閣制的精神,同樣值得一併考量。這倒不是擴大立法院職權,而是寄望所有政府首長都必須向民意機構負責。

  這類憲法修正案一旦付諸實現,諸如三軍統帥是否發動戰爭,即可經由行政院長向立法院提議後加以節制;同樣的,臺灣地區是否走向獨立或是追求兩岸統一的議題,也都應經過立法院討論,尊重大多數委員的意見。

  如此一來,國家重大事件不必再在依附總統個人決定,擔心總統獨裁的疑慮就可避免。國民黨、民眾黨在選前分別訴求國會改革的政見,希望能夠兌現,還給臺灣選民一個緩和的政治空間。

  回顧臺灣政治發展,自1988年兩蔣治理時代之後,繼任總統的李登輝雖然極力推動臺灣省長、國家元首直選,其實仍是在國民黨的黨國機制之下運行,但是卅多年來,臺灣地區的政治格局已經出現極大變化,必須進行調整。

  國家是全體國民的,政治體制有賴政治菁英發揮大公無私的精神,導往正向發展;作者衷心期待新任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韓國瑜,割捨藍綠陣營惡鬥糾纏,發揮政治家風範,提供臺灣政治發展一個良善的環
 
臺灣玄奘大學榮譽教授 陳偉之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