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孫中山書「博愛」贈于右任 意味欲達世界大同理想境地

2024-06-09 11:08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孫中山書「博愛」贈于右任 意味欲達世界大同理想境地

19471225日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旋即行憲,粥會名賢于右任(18791964年)於翌(1948)年68日,當選第一屆監察院院長,一當就連任長達34(內含行憲之前,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的18載,亦即19301118日~194869日),是國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于院長早歲集即政治家、文學家、報人、記者名銜於一身,特別精通書法,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書聖」,法書身價市場行情一枝獨秀,迄今為止時人無可望其項背!

今歲亦為粥會扶道人孫中山(18661925)奉安98周年紀念。1925312日,國父孫中山北上未幾辭世,大體暫時安厝在北京碧雲寺內。孫生前曾交代後,願“歸葬紫金山(即鍾山)”。192661日,孫中山靈柩奉安南京東郊鍾山時,民初手書「博愛」贈于右任共勉二字,即出現在中山陵入口的牌坊上。

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入口處,有一座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孫中山手澤刀奏描金的「博愛」兩個大字,歷來稱其為“博愛坊”。而此高懸「博愛」二字來歷,竟與一代草聖于右任、民國元年開國政府成立時,首任交通部次長,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淵源。

1906年于時年28歲,9月赴日本,在共同友人引薦下,與孫中山相見、相識、相知;自此,追隨孫加入同盟會,並成為革命夥伴。19122月,袁世凱逼孫大總統去職不久,于右任也辭掉交通部次長職務。在孫辭職之前,特地去看望孫中山,當即獲贈兩件禮物作為紀念,以表真摯的革命情感非比尋常。

禮物之一是:孫親筆為于右任題寫了一幅中堂,即“博愛”二字;另件禮物是:一枚大炮彈殼,意義深遠,不在話下。然後在上世紀60年代,遭遇十年動亂之初,為了保住博愛坊此一建物,不受損壞,中山陵園管理當局有心,找人把坊額上孫書的「博愛」,二字刻意鑿去,以免因小失大。

從此,其由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設計、採石澳門花崗岩建造的中山陵入口牌坊,歷史建築暫時失去了坊名,無名倖存長達13年之久。之後,經大陸國家文物局撥款,1979年從文物檔案中,找出博愛坊照片底片,便假中山陵圖片社,用照片放大機投影,於鋪在地面與牌坊額同大的紙上,把“博愛”二字描畫下來。再請來東郊竇村石匠高手張發松師傅,重新精工鐫刻石上。

復原舊觀後,現在“博愛坊”,不但已成革命先驅孫中山陵園的重要象徵,且為一備受世人瞻仰的重點歷史人文景觀。特別在本世紀初葉,兩岸關係一度融冰,始見臺灣知名人士,有如:馬英九、連戰、蕭萬長、吳伯雄、江丙坤、陸炳文、吳敦義、林澄枝、洪秀柱、宋楚瑜、朱立倫、郝龍斌、郁慕明、吳成典等,凡是去南京謁中山陵,必定會通過“博愛坊”,或合照留影、或發表談話,愈益增加其時代意義、及歷史建物特殊價值!

我們文化人雅集粥會,一向以粥會友,崇尚粥以弘道,秉持友以行道,行中華5000年和諧粥道,弘揚的正是中國傳統固有仁道,也就走世界大同之道路!今歲2024適逢粥會始創百周年、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百周年、暨黃埔軍校建校百周年,頌揚〈三個百年〉歌於一載,四海同心普天同慶之際,闡述孫中山書贈「博愛」用意,特此奉告我全球粥友諸君周知!

作為一百年粥會掌鍋兼捏瓢歷四分之一世紀大家長、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創始人、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陸炳文博士,對於孫扶道人書贈于右任「博愛」二字,意味著欲達到世界大同理想境界目地的體會、感悟自然而然要比尋常人更加深刻入骨得心!

晨起温讀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16講,翻開演說第二講稿,時在1924(民國13)年316日,結論中孫明講:「用我們三民主義的口號,和法國革命的口號來比較,法國的自由和我們的民族主義相同,因為民族主義,是提倡國家自由的。平等和我們的民權主義相同,因為民權主義,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此外,還有博愛的口號,和我們的民生主義是相通的,因為我們的民生主義,是圖四萬萬人幸福的,為四萬萬人謀幸福就是博愛。」

孫中山在其他的遺教文告中,也對於「謀幸福」有同樣觀點,曾公開指出:「『博愛』的口號,這個口號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國『同胞』兩個字,是一樣解法。」由此觀之,『博愛』與『同胞』,屬於同義詞,為同胞謀幸福、為民造福,就是博愛。孫又認為「博愛」:實「人類寶筏,政治極則」;「是吾人無窮之希望,最偉大的思想。」

扶道人幫人,題寫此「博愛」,以共勉互勵,藉此可讀知,用「博愛」思想,而欲期達到「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理想境地,充分發揮「博愛」精神,最貼切之極致表現。

往昔孫中山在世時,常將書法作品,當成宣傳革命理想、與傳播革命精神的工具,最喜寫的中堂或橫幅,要數「博愛」及「天下為公」二者,樂以這兩個題詞,分送諸部屬、好友、追隨革命的仁人志士、或支持革命的國際友人,尤以「博愛」字詞,為贈為最多例;112載之前,孫書「博愛」贈于右任,博大以致愛,傳承此精神,就是事例一。

至於事例二,送日本友人大和宗吉書「博愛」。1913年孫中山第4度赴台灣,85日,孫偕胡漢民一行,抵達基隆港登岸,隨即轉至臺北,下榻御成町梅屋敷日式旅館,主人大和宗吉是孫中山的支持者,孫特地爲大和宗吉寫「博愛」二字,爲乃弟藤井悟一郎書「同仁」一詞,下皆署名「孫文」,前者珍貴墨跡「博愛」,現仍存原梅屋敷、即今北市逸仙公園,內之國父史蹟紀念館。

另有事例三,送日本友人松本烝治題「博愛」。墨寶由孫中山親手書寫,落款贈送對象為「松本先生」,原保存者為松本烝治之子松本正夫教授,後轉贈予松本正夫教授之學生、日本美術新聞萱原晉社長;2009312日,國父逝世84周年紀念日,這件遺墨再由萱原晉出面,無償捐贈予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則有一件高仿製品「博愛」橫幅,目前高掛在澳門國父紀念館門楣上,巧的是國館牌匾卻之不恭係于右任題寫。

今天68號,碰巧遇上大陸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京中山陵園前之孫中山紀念館,依託館藏精品文物和紀念特展,適時推出“賡續鐘山文脈 傳承「博愛」精神”公益研學活動,旨在強調「博愛」是孫中山重要的政治思想及理想,特在“博愛坊”前,約集孩子們專注地聆聽社教老師,一方面講解「博愛」的思想內涵,再方面教導拓印典藏于右任寫「博愛」,從中學習博大學以致愛、體驗並踐行兩個字精義。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