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臺北第四屆甩茶藏茶雅集紀念延平王鄭成功誕辰四百周年

2024-06-24 18:22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臺北第四屆甩茶藏茶雅集紀念延平王鄭成功誕辰四百周年

第四屆甩茶藏茶雅集活動,23日在臺北梅門防空洞之成功舉行,延平王鄭成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球粥會總會戲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明月教授,應邀出席藏茶活動,並與梅門氣功流派、及平甩功創辦人李鳳山師父,梅門藝術館書法教席、資深粥友王慶海老師,一同參加封茶儀式(在洞舞台進行,簡單封茶動作),兩岸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朱教授,接著單獨被邀請留在臺上,當眾演唱京劇選段〈梨花頌〉,作為封茶儀式的壓軸祝福表演,讓整個活動增色萬千!

禪茶粥一味,當天下午梅門雅集,活動的殿後,全球粥會總會長陸炳文博士,應邀為藏茶致詞勉勵時,以「今天623日是個特殊日子」開場便指出:今(623)日,係我國明清之際,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1662623日~1624827日)逝世紀念日,今歲也是鄭成功誕辰400周年,今逢2024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日,我們選在臺北梅門防空洞,舉辦第4屆甩茶藏茶雅集,來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3年,特別有茶史意義,因為臺灣有藏茶,始自鄭氏的開台,早在363載之前。

陸炳文首先閑話藏茶歷史,話說臺灣中南部之植茶,根據史實考證,應遠在鄭成功光復臺灣、那1661年以前很久的事了,但臺灣有藏茶流風餘韻,則始自鄭氏開台之初,歷史茗茶之一的「成功茶」,其飲用風俗流行於我國臺灣、福建一帶。盛傳“成功茶”的得名,就與鄭成功有關,從荷蘭人手中取回臺灣,目睹臺閩兩地瘟疫正流行,禦病無方,心急如焚,便將軍中貯備多年的古法烏龍茶,亦即藏茶分送給閩臺兩地、缺醫少藥的老百姓飲用,結果此茶成了祛病神效的良藥。

相傳閩臺兩地百姓,為了感念鄭成功的功德,便將該茶名讚為“成功茶”。「以茶入藥」風俗,從此流傳開來,印證:「一年為茶,三年為藥,五年為寶」的說法有據。今天洞舞台上,背景幕三句話:「存茶以候用,養茶以受用,焙茶以善用」,所謂藏茶三益,不就是五年寶。本屆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封茶儀式,以「茶藝飄香一百年、台閩成功一家親」為核心,可謂“成功茶”的延續與接力,假座防空洞成功辦理,防止世道人心的空洞,充實心靈空虛而入洞,其意義自然不同凡響!

陸博士的老茶人語,又沒完沒了細述講:1982年,我們發起成立中華民國茶藝協會,我用〈茶藝飄香〉為題,曾在中央日报副刊發表文章,推廣人文茶道、以茶會友強調,茶粥一味,藏茶雅集,封茶儀式,世紀傳承,有其必要。剛才主持人王惠娟師姐,解釋甩茶恩典說法:藏茶,即典藏、珍藏、收藏、儲藏、存藏之好茶,此處的藏字,注音ㄘㄤˊ;藏茶的藏字,另一讀音ㄗㄤ,同音字詞有寶藏、西藏等。

加以引申之後,陸炳文補充謂:我把品茗的茶,在藏茶之外分:1、常(ㄔㄤ ˊ)茶,專指經常必備工夫茶飲(常民百姓家普遍喝的老人茶);以及2、長(ㄔㄤ ˊ)茶,別指長期古早味功夫茶(具「厚工、手作、講究」的精神)。藏茶、常茶、長茶,專用茶名,一字一音之差別大,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同為人名,一樣也有謬異的情形,我不說很多人不知道。以鄭成功為例,陰差陽錯久矣!

據瞭解,鄭氏單名森,1644年明朝滅亡,東南沿海地區群雄併起,陸續有福王、唐王、魯王、桂王等,力圖抵抗,以延續明帝國政權,唐王的勢力在福州,受到鄭芝龍的支持,又因唐王無子嗣,鄭芝龍乃安排長男鄭森,為唐王效力,帶有他日可取而代之的謀略,唐王亦需要鄭家的支持,將皇室的朱姓賜給鄭氏、同時賜名成功。

所以要不稱其朱成功,否則也該叫原名鄭森;若直呼鄭成功,陰錯陽差,不倫不類,由來已久,將錯就錯,習以為常,固雖無傷大雅,不過一般民間,一向仍舊尊稱:“國姓爺”、“延平郡王”、“延平王” ,敬而不名。朱明月教授,既在京劇菊壇、梨園青衣祭酒,兩年前榮仼延平王鄭成功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稱后等同稱王,明月成功同宗,誠天經地義事!

廈門朝宗宮粥會阮羅霽會長,19日中午吉時,紀事微信有言:「雨霽,德高望重的陸老,攜朱明月老師、福建德化萬旗粥會謝文清會長等,蒞臨廈門朝宗宮拜媽祖。今年恰逢鄭成功誕辰400周年,陸老非常讚賞朝宗宮,將媽祖文化與鄭成功文化相結合。兩年前,陸老為呼應朝宗宮對鄭成功的紀念活動,在臺灣成立弘揚鄭成功文化組織,還得到國台辦致信祝賀。」

今(24)日,阮會長再補述:「赴台海巡的廈門延平郡王祠“國姓爺”由台返駕,依古禮蒞臨廈門朝宗宮晉謁“天上聖母”,晉謁大典活動圓滿,2024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圓滿慶成,同日收官。」廈門和臺北兩地,同期異地築夢圓,有待師法“延平王”,臺灣及早再光復,慶團圓共創輝煌。異床同夢,如同近日,才由朱老師唱紅兩首、唱遍兩岸的〈三個百年〉、頃正名為〈共創輝煌〉,歌詞句曰:「两岸同胞,共創輝煌」,再加上另外一首〈緣源圓:同名村之歌〉,同屬陸炳文作詞,末句有云:「有幸團圓,同慶團圓」,共所至盼,共祈為禱!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